陳袁平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皮膚科,新疆 吐魯番 838000)
老年慢性病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狀況及影響因素
陳袁平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皮膚科,新疆 吐魯番 838000)
目的 針對老年慢性疾病,探究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狀況,以及實施后對患者的治療影響。方法 隨機抽取本院收治的23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采用維漢兩種語言進行問卷調查,收集老年慢性病患者對于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度,以及對不同延續性護理內容的不同需求度,并將其中的118例患者作為研究組,針對他們的需求實施延續性護理[1],觀察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指數。結果 大多數患者都對延續性護理有一定的需求度,其中出院后的藥物后續指導需求度最高,而且通過對比發現,實施針對性延續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沒有實施護理的對照組,研究數據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在臨床醫學上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慢性疾病;老年人;生活質量;延續護理
老年人因為年齡的增長,導致身體免疫力[2]下降,身體機能也有一定的衰弱傾向,在治療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時,不能夠只是單純的進行單次疾病治療,而是應該使整個治療以及護理過程更具延續性,在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的自主護理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患者出院后依舊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質量基礎;反之,患者出院后很有可能因為沒有進行良好的后續治療,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甚至有病情加重的情況發生。
1.1 一般資料
抽取的236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慢性疾病,經檢查均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認知障礙,通過溝通自愿加入本次實驗。其中對照組118例患者,男性患者為54例,女性患者為64例,年齡在67-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7.2±0.5)歲;研究組118例患者,男性患者為51例,女性患者為67例,年齡在66~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6.4±0.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理以及病程上均沒有明顯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時做常規出院指導,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回院復查的時間;而研究組的患者,通過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后,充分了解了患者的延續性護理需求,并且針對患者的需求進行延續性的護理,具體的方法如下:
(1)安全用藥: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穩定后,大多數都會選擇回家接受后續的治療,不僅是為了節省住院的成本費用,也是為了有更好的治療環境。但是患者回家后缺乏專業護理人員的監督,大多數情況下沒能掌握正確的用藥方式,在服用藥物時很容易引起一定的藥物副作用[3],不利于患者的后續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做詳細的研究,確保出院后患者的用藥安全,而且要將患者出院后的藥物使用方法詳盡的解釋給患者,必要時可以講解給患者的家屬;對于獨居的老年患者或者語言不通的少數民族患者,我們在藥品外包裝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畫上鐘表、太陽或月亮標示服藥時間,然后請少數民族護士詳盡解釋用藥方法,避免患者出院后沒有正確的服用藥物。
(2)復查指導:患者的復查對于患者來說,是階段性的病情檢測,也是對自己的病情負責任的表現。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在病情得到一定穩定后就會出院,但是出院后的后續治療還是會繼續,而定期回院復查是為了確保患者在出院后的這段時間內,病情穩定,無惡化傾向。護理人員應該囑托患者嚴格按照醫生醫囑定期回院復查,護理人員會將患者的復查結果準確的記錄下來,建立健康管理檔案,這樣做可以產生患者連續的治療信息,將患者的身體狀況也做出了詳細的記載,對于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并且能夠形成治療體系,對于日后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定的治療依據[4]。
(3)心理疏導:延續性護理工作的意義就在于患者出院后,依舊能夠得到護理人員的悉心護理。很多患者出院回家進行后續治療時,因為沒有護理人員的監督,會放松自己的治療節奏,經常出現忘記服用藥物的情況,還有些患者因為治療時間過長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在患者出院后依舊與患者保持良好的聯系,通過電話回訪或微信、QQ等溝通軟件,密切關注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情況,做好優質護理服務延伸-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全程直線服務模式;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社區全程曲線服務模式,確保患者有積極地進行后續的治療,增加對患者的關心,及時疏導患者情緒波動,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同時,還讓患者家屬積極參與,消除患者消極心理,避免負面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1.3 效果標準
患者對于延續護理的需求度評分采用十分制評分機制;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社交生活、活動狀況以及飲食管理,采用十分制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研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患者對于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度較高(94.04%),并且主要集中在出院后的安全用藥、復查指導以及心理疏導幾個方面,兩組患者在延續性護理需求的對比上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經過比較,研究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對于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度體現[n(%)]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日常生活 社交生活 活動狀況 飲食管理研究組 118 8.2±0.3 8.5±0.2 8.9±0.2 8.7±0.6對照組 118 7.8±0.4 8.1±0.5 7.9±1.3 7.9±0.9 T值 — 8.690 8.068 8.258 8.034
通過研究發現,大多數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對于延續性護理,還是有一定的需求度,他們對于出院后的后續治療不具有充分的把握,因此還是需要護理人員跟蹤護理,而延續性護理對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確實有一定的作用。延續性護理的內容具體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叮囑患者定期回醫院進行復查以及患者在后續治療中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可以在保證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其治療效率,能夠使患者盡早的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定期回院進行復查,是對患者的治療足夠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患者雖然已經出院回家進行后續的治療,但不代表患者已經結束了治療,所謂延續性護理應該是將護理進行延續,直到患者完全治愈,復查能夠清楚的了解患者階段性的治療效果以及身體的恢復情況;而心理護理是指導患者積極參與治療的必須途徑,是延續性護理中必不可少的,通過一定的溝通方式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并且持續鼓勵患者進行治療[5]。
而患者對延續護理中的安全用藥、復查指導以及心理疏導需求度相對高一些,體現出患者雖然缺乏專業的知識,但至少他們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識,通過護理人員的指導以及患者自己的積極配合,就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且能夠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廖春霞,馬紅梅,張 倩,徐 旭,吳佼佼.老年慢性病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6,25:3175-3177.
[2] 程淑玲.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連續護理模式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2.
[3] 陳 芳,陳進翠,鄭萍萍.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33:4119-4121.
[4] 林雪紅.延續性護理對提高中老年糖尿病病人對低血糖知識了解的影響探討[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
[5] 張紅旭,殷洪濤,薛 萍,劉 靜,弓箭.我國延續性護理實施現狀[J].護理研究,2013,32:3705-3706.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