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琴,高菁遙,秦連英*
(豐都縣人民醫院,1.神經內科;2.質管辦,重慶 408200)
早期護理干預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的療效分析
藍曉琴1,高菁遙1,秦連英2*
(豐都縣人民醫院,1.神經內科;2.質管辦,重慶 408200)
目的 探討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療效。方法 將我院2015年與2016年接診的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其中2015年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2016年作為研究組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兩組均隨機抽取40例進行研究,回顧性分析他們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與時間,以及誤吸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吞咽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誤吸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中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而且能縮短恢復時間,減少誤吸發生,值得借鑒。
腦卒中;吞咽困難;早期護理干預;誤吸
腦卒中屬于常見疾病,且多有吞咽困難,甚至會造成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從有關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若能及時有效治療,約有85%以上患者能恢復[1]。早期護理干預可盡早實施康復訓練,為了探討其在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中的效果,現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與2016年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對象80例,全部是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其中2015年與2016年各40例,分別為對照組與研究。納入對象臨床資料完整,確診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2],經洼田飲水試驗評估顯示有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礙。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在49~76歲之間,均值64.8±2.5歲。研究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51~75歲,均值64.4±2.7歲。在前述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比如環境干預、并發癥護理、心理疏導等,研究組患者則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入院后實施洼田飲水試驗評估吞咽功能,有吞咽功能障礙則留置胃管鼻飼飲食,之后逐漸實施吞咽功能鍛煉與飲食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吞咽功能康復鍛煉:第一,增強吞咽肌群肌肉力量、吞咽功能鍛煉。病情允許下,協助患者靠床坐起,顏四周緩慢移動頸部,增強頸部肌肉力量,誘發吞咽功能、咽下反射,空閑時指導他們咀嚼,并進行皺眉、眨眼等表情訓練。第二,加強吞咽訓練。比如做口水、軟物吞咽訓練,指導患者以鼻腔深呼吸,憋氣幾秒再發出“啊”,反復幾次,之后閉合聲帶,屏氣咳出。第三,嗆咳處理。吞咽障礙以嗆咳為主要特點,若有嗆咳則要求患者及時低頭彎腰,幅度盡量大,護理人員在背后連續叩背,及時咳出阻塞物。第四,若有必要可采取吞咽功能障礙訓練儀進行功能訓練,按照儀器相關規范標準執行。②攝食干預:對患者有無吞咽反射進行判斷,少許誤咽能經咳嗽咳出則直接攝食訓練,選擇黏性半流質飲食開始,之后為成形半固體食物,再次為易咀嚼的固體食物,最后為流質,根據進食能力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處理。訓練半小時內實施拍背排痰處理,減少誤吸誘發肺部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與時間,以及誤吸率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比分析。
1.4 評價標準[3]
吞咽功能恢復效果采取洼田飲水試驗評估:①治愈:試驗結果為Ⅰ級;②顯效:試驗結果為Ⅱ、Ⅲ級,可拔除胃管;③有效:試驗結果Ⅳ級;④無效:試驗結果Ⅴ級。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吞咽功能恢復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效果對比[n(%)]
2.2 組間吞咽功能恢復時間與誤吸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時間為10.54±4.32 d,對照組則為16.87±5.42 d,研究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誤吸率為10.00%(4/40),顯著低于對照組35.00%(14/40),研究組誤吸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腦卒中屬于常見疾病,吞咽困難是其主要并發癥,而且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發生誤吸的幾率高達22.22%[4]。誤吸指的是進入口腔與咽喉的食物或從胃反流食物無法及時咽下或吐出而誤入氣管,對呼吸道造成刺激,造成氣喘、嗆咳、窒息等,誘發吸入性肺炎,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針對腦卒中合并吞咽困難患者要積極改善其攝食能力,同時要加強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訓練,積極提高抵抗力,避免長期應用胃管進食加重并發癥發生[5]。我院將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實施研究,2015年實施常規護理,2016年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結果顯示2016年吞咽功能恢復總有效率顯著高于2015年,而且吞咽功能恢復時間、誤吸率均顯著低于2015年,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護理干預要求入院后先進行吞咽功能評估,針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先實施胃管鼻飼飲食,之后逐步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比如儀器吞咽功能訓練、物理訓練,甚至是吞咽操等,并做好攝食干預,選擇合適的食物與進食方式,盡量提高抵抗力,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中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而且能縮短恢復時間,減少誤吸發生,值得借鑒。
[1] 彭 艷.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1(18):2337-2338.
[2] 徐軍青,杜麗萍,黃利雙,等.急性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探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3):335-336.
[3] 洪彩霞.運用棉棒涂擦刺激法護理對腦卒中早期吞咽困難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16(1):127-129.
[4] 葉燕平.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探討[J].吉林醫學,2015,11(18):4171-4172.
[5] 祁愛英.早期序慣性腸內營養對高齡急性腦卒中并發吞咽困難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120-121.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
B
ISSN.2096-2479.2017.19.27.02
秦連英,Tel:13996805131,E-mail:9632332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