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平
(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安徽 宿州 234000)
TR-band壓迫儀在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減壓方法的探討
蘇利平
(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 探討TR-band壓迫儀經橈動脈通路進行冠脈造影術后減壓方法。方法 將60例經橈動脈通路行冠脈造影并使用TR-band壓迫儀作為動脈止血的患者,按壓迫時間、放氣量、止血儀去除時間,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進行比較,對照組按以前傳統方法,術后2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2 mL,術后12 h解除壓迫。觀察組采用術后回病房后即放氣1~2 mL,以后按1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約2 mL,放氣完畢不要立即離開,要在病人床旁觀察1~2 min,如見有出血要再酌情推入少量氣體,以觀察不出血為宜,術后8~10 h解除壓迫。結果 兩組方法進行比較,在局部出血及術后并發癥無多的差異,但在患者術后舒適度方面差異顯著。結論 經橈動脈通路行冠脈造影使用TR-band壓迫儀止血,術后回病房即刻減壓2 mL,以后以1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2 mL,術后8~10 h解除壓迫的方法,對提高患者舒適度方面效果顯著。
TR-band壓迫儀;放氣時間;舒適度
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心血管病人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患病總數目前已達2.3億,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臟疾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有350萬。美國心臟病協會最近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老年病患中,冠心病的發病率約為36.2%,而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顯示:冠心病致死率高達75%。因此,冠心病已經成為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1]。冠心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診斷冠心病金標準[2]的冠狀動脈造影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而經橈動脈通路進行冠脈造影,因具有損傷小、恢復快、便于固定、對病人活動及舒適度影響小、住院時間短、皮下出血少、出血容易被發現等優點,已成為冠脈造影常規選擇的通路。而TR-band壓迫儀作為冠狀動脈術后止血的工具,因其操作方便,材質透明,便于觀察局部出血情況等優點,在臨床受到醫護人員的一致推崇。但術后壓迫儀壓迫的效果,可以直接給患者造成不適,甚至引起各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的術側肢體的恢復以及延長出院時間。而對止血氣囊放氣時間及一次性放氣多少,并無定論。我科在臨床工作中,通過對壓迫儀開始減壓時間、放氣量、解除壓迫時間進行觀察分析,找到一套較理想的操作方法,在不增加并發癥的同時,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我科收住的冠心病需要進行冠脈造影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67.5±4.5。選取患者標準:要求患者神志清楚,對答切題,能完成指令性動作,日常生活能自理;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均在正常范圍;所有患者Allen試驗均為陽性,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造影術;術后均使用TR-band壓迫儀作為動脈止血。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術前凝血酶原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冠狀動脈造影術畢,打開TR-band止血氣囊,將氣囊面貼在橈動脈穿刺面,退出2~3 cm,使氣囊中心的綠色標記對準穿刺點,用可調節鎖扣將壓迫儀固定在手腕上,用專用注射器向氣囊注射空氣13~15 mL,用右手食指固定穿刺點上方的氣囊,左手抽出鞘管,放下固定手指,觀察有無繼續出血,如有出血,再向氣囊內充氣直至停止出血,但最多不超過18 mL[3]。患者手術結束送回病房后,對照組按以前舊方法,術后2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2 mL,術后12 h解除壓迫。觀察組采用術后回病房即刻放氣2 mL,以后按1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量約2 mL,觀察1~2 min后,如發現有出血現象,再酌情推入少量氣體,以不出血為宜,8~10 h解除壓迫。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出血情況進行比較
在首次減壓就出現出血的患者:對照組出血3例,觀察組2例;在減壓后2~4 h出現出血的患者:對照組出血1例,觀察組2例;在解除壓迫后:對照組1例出血,觀察組未見出血現象,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出血的患者,經過處理后,均未再出血,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血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部腫脹疼痛程度比較
將腫脹疼痛分三種情況,輕度腫脹疼痛為患者自感手部僵硬,壓迫部位疼痛,患者能握緊拳頭,疼痛可耐受;中度腫脹疼痛為患者手部僵硬,輕度紫紺,患者拳頭握不實或半握拳,壓迫部位疼痛較甚,患者有輕度煩躁;重度腫脹疼痛為患者手部腫脹,明顯紫紺,患者無法握拳,疼痛不能忍受,需立即處理。發生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對照組9例,觀察組5例,兩組比較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脹疼痛程度比較
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止血,是一直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期消毒、通風,定期幫助患者擦拭身體、按摩四肢、更換整潔的衣物。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3.8%,對照組為80.0%,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WHQOL-BREF評分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外科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提供全面、系統的舒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采用。
[1] 唐艷華.舒適護理模式及實施流程在胸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02):193-194.
[2] 沈志玲,付東宏.舒適護理在胸外科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01):150-151.
[3] 陳 卉.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及實施流程在胸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254-255.
本文編輯:劉帥帥
R587.1
B
ISSN.2096-2479.2017.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