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宛妍 莫雙溪
摘 要:廣西常住人口中,鄉村人口占有52.94%,廣西農村公共體育建設是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國家全民健身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本文主要針對廣西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狀況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對策方法。
關鍵詞:廣西農村;公共體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72-02
一、前言
廣西農村公共體育硬件設施少,許多現有的體育場地、體育場館年久失修,破舊損壞,無專業管理人員,器材更新機會少。這些都造成了農村體育設施、設備、場地的不足。同時農村體育活動參與者素質低,無專業組織人員。公共體育發展硬件設施的缺乏和體育活動參與者和組織者的體育素質阻礙了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發展廣西農村公共體育會提高人們身心健康,豐富農村體育娛樂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業余生活,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文化全面發展,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建設。
一、農村公共體育建設現狀
(一)公共體育發展硬件不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基本公共體育的建設依靠政府撥款,但是政府撥款金額有限。同時,落后的農村經濟,讓農村公共體育建設缺少持續的造血能力。這樣都讓農村公共體育器材、設施的購置更新,以及場地的建設缺少資金來源,造成了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不足,阻礙了農村公共體育發展的發展。
1.公共體育器材、設施、場地建設經費不足
廣西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當地不具備發展公共體育的能力,基本公共設施建設大多依靠有限的政府撥款,在公共體育設施投入和體育場地、體育場館建設上是少之又少。體育彩票的的公益金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工程和奧運爭光計劃,是發展公共體育的重要資金來源,但是受分配的影響,用于建設農村公共體育的資金有限。本研究見表1:
表1表明,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同時也是經濟落后欠發達地區,具備農村健身工程申報條件的地區占大部分。然而,在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轉移支付地方支持全民健身設施建設中,資金有限,用于農村健身項目數量少,最多不超過5個。資金用途僅限于器材、設備的購置,而農村缺乏建設公共體育的經濟能力,行政村公共體育項目不可避免因征地、拆遷補償費缺少等問題無法解決而結束,甚至中斷。這些都造成了農村公共體育器材、設備、場地不足。
2.農村器材、設備更新機會缺乏
農村公共體育器材少,有的落后地區甚至屬于空白現象。而且,現有的體育場地、體育場館年久失修,破舊損壞,無專業管理人員。同時農村公共體育資源更新的機會極其低。本研究中,2016年全民健身器材更新項目分配,見表2:
全民健身器材更新分配是按照全民健身完成的綜合評分進行分配,體育器材設備層層分配,到下面的鄉鎮、行政村時,已經是寥寥無幾,影響了農村公共體育資源均等化的實現。如表2中2016年籃球架擬分配計劃表所示,關于標準式籃球架和兒童式籃球架的分配,每個縣的指標總共不超過八副。農村體育器材現有設施少,更新機會低,廣西農村體育場地及體育設施稀缺和破損現象嚴重。
(二)農村公共體育發展軟件不足
1.村民體育素質偏低
村民是農村公共體育活動的結構要素之一,影響著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但是廣西農村教育資源落后,教育水平偏低,農民文化素質低。農民的體育素質作為文化素質中的組成部分影響著農村體育活動的發展。本研究中關于農民文化素質水平,見表3:
表3表明,2015年廣西人口抽樣調查中文盲人口調查中顯示文盲人口隨著居民年齡的遞增而同步遞增,55以上文盲人口居多。同時,村民中的15歲至39歲大部分都由于升學或工作原因,長時間不在村中。村中多剩中老年人和孩童,這一群體,許多人沒有完成義務教育,文盲人口多,文化素質低。
而農村居民是公共體育活動的結構要素之一,這些都限制了村民對體育的娛樂、休閑、放松減壓、健身,醫療以及村民人際關系建設方面的的真正意義的認識,不利于提高他們對公共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廣西農村農業發展是低收益的勞動密集型為主。同時,文化素質低的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去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參與公共體育活動、公共體育消費。
2.體育活動組織者專業技能缺乏
村干部主要是農村公共體育建設的主要領導者。但是他們對農村的建設主要以經濟發展和滿足村民的物質需求為出發點,缺乏關于公共體育建設的工作目標、知識和能力。
三、廣西農村公共體育建設對策
(一)爭取政策支持,發展農村經濟,以經濟創收帶動農村公共體育的建設
政府在各村分配農村健身工程項目時要做到公平,在建設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中,用有限的支持資金來建設一批具有共性需求、多樣、經濟實用的健身設施,進而為廣西農村公共體育建設作示范、引導。
廣西是農業大省,落后村鎮多,在器材、購置更新項目上支持經費少,需要分配的名額多,對已有體育設施、設備、器材進行維護十分必要。財政資金是建設農村公共體育的重要資金來源,但是要想建設好農村公共體育,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以經濟創收為農村公共體育建設提供硬件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在建設公共體育時的征地、拆遷補償費,賽事人員聘請支持,運動員獎勵等問題,也只有村民生活富足了,才有閑暇時間參與到公共體育活動中。
(二)提高公共體育參與者的體育素質
1. 提高村民體育文化素質和村干部建設公共體育的業務能力
村民要完成義務教育,通過學習告別文盲,提高文化素質水平,加強對建設農村公共體育惠民利民的認識,關注農村公共體育的發展。村委干部不但要在活動中提高個人建設農村公共體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政府充分利用公告欄,為開展農村公共體育營造良好的氛圍。鄉鎮府要監督學校對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教育。把公共體育相關活動開展情況作為政績考核因素之一。
2. 培養具備發展公共體育能力的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將會是未來建設農村公共體育的新鮮血液。要發掘并且培養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知識以及能服務于農村公共體育的大學生村官,為農村公共體育建設注入新鮮血液。政府和村委可以給大學生村官提供優渥的條件,鼓勵他們參與農村公共體育建設。教育局要鼓勵高校體育院校在一些農村開設實習點,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的同時,也為農村公共體育提供專業人才。
四、結語
廣西農村公共體育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平衡城鄉公共體育的發展差距,最重要的是農村公共體育的建設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良好舉措。廣西農村體育文化的建設,根本上要在政府的引導下依靠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發展模式的轉變,還要農民和村干部體育素質的提高。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科技大學科學基金項目:新農村建設視域下廣西農村體育文化現狀研究(編號:校科社20161314)。
參考文獻:
[1]王京瓊,何培森.論西部農村全民健身與先進文化的構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
[2]虞重干,李志清.加強農村基層體育文化研究的歷史契機與現實需要[J].體 育科學,2005.
[3]張杰.論新農村體育建設的機遇與挑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