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岳
摘 要:新形勢下,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與傳播速度,且在不同強弱關系鏈的影響下,微博、微信以及微視頻等自媒體得以充斥媒體市場。這不僅讓人們都能夠在平等的媒體平臺中,進行個人言論的發表,更使得傳播方式轉變為極具針對性的點對點或點對面傳播。這也促使自媒體環境下的知名博主、營銷精英、以及在自媒體中如魚得水的知名人士或媒體人,成為了微信與微博中的自媒體人。然而,自媒體平臺既能為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構建,創造出多種模式,又能因錯誤形象構建模式的選擇,而導致自媒體人的傳播方式存在危機。對此,本文對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構建做出了研究,旨在為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得以完善構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自媒體;傳播形象;構建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66-01
所謂自媒體,即普通的大眾群體通過數字科技連接全球知識體系后,所逐步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人身上的事實及新聞的方法與途徑。在傳統媒體面前,自媒體雖僅是個“孩子”,但他的成長力極為驚人,這也使得知名的自媒體人,邏輯思維的創建者—羅振宇,將自媒體定位成“優盤化生存”。而采用此種“生存”方式的,更涉及到自媒體人。他們大多是行業中的明星,業界的精英,或知識分子與傳媒人物等,不僅具有極強的公眾認知度,且受媒體炒作,曝光率也居高不下。這便會導致自媒體人在傳播形象構建上存在誤區,進而影響到信息積極、正面的傳播,對此,應對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進行研究,以期為自媒體人敲響警鐘。
一、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定位的誤區
現階段,隨著自媒體平臺的設立與發展,使得眾多媒體人、知名藝人、以及傳統媒體中的主持人等,紛紛投身到自媒體的海洋之中。而此類知名人士或公眾人物,不僅自帶光環,且圈粉無數,這便導致一時間形成了自媒體平臺極為火爆的場面。然而,眾多沉浸于虛擬的高大形象之中的自媒體人,卻往往忽視了自媒體不僅是新形勢下的全新媒體形式,更是會依照其發展規律而逐漸擴大影響力的媒體形式。這也使得眾多自媒體人在傳播形象的構建上,出現了定位誤區。
他們模糊了室內消費與室外消費、私人話語與公共話語、以及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區分界限,將自身認為可進行傳播的信息,通過不經信息審查的跨界方式,以及不具有理性成分的網絡輿論能力傳播。并在此狀態下,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便存在嚴重定位誤區,即自我明星化。他們將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夸大及曲解,認為自身是自媒體傳播環境下的網絡明星,是站在輿論潮頭的人物,但其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則應當是社會公眾人物。而更有甚者,甚至利用自身的公眾人物身份,進行夸張性言論的傳播或為博人眼球而進行惡性營銷的炒作,并充分引發眾多網民微觀,達到自身目的。此種行為不僅不利于自媒體人傳播形象的構建,且更會給媒體和社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同時,部分自媒體人在遇到難題或心情受到外界影響時,便將自媒體作為自身隨意發表言論的私人平臺,并將微信、微博等作為發泄個人情感的工具。此種情況,也是自媒體人在進行傳播形象構建時存在的普遍現象。
二、自媒體人如何通過自媒體進行傳播形象的構建與塑造
對于新媒體形式下的自媒體人,在進行傳播形象塑造時,應擺正自身位置,不僅要積極傳播正能量,更要在拓展自身傳播形象維度的同時,使自身的傳播形象更為個性化與人性化。
首先,應將自媒體當作傳統媒體的延伸形式。例如: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情感導師涂磊,便是較為成功的自媒體人案例。他利用自媒體這種輔助的信息傳播平臺(涂磊老涂),進行情感方面的原創文章發布。不僅能夠將個人的觀點與信息等進行二次傳播,更能使受眾與關注者通過較為容易理解和認同的方式,進行信息的接納,從而促使自身的主持人、情感導師、以及自媒體人身份,均得到肯定與鞏固。其次,接地氣。傳統媒體所具有的“非對稱傳播”、缺乏針對性受眾、以及無法實時互動等特點,使得其逐漸被新型的自媒體形式所取代。在自媒體環境下,自媒體人的形象不再應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而是要通過與眾多關注者及粉絲的互動交流與親密接觸,促使與受眾之間的隔閡消除,這也才能為自身的傳播形象構建,開拓出良好的途徑與契機。并且,很多自媒體人自身便是媒體人物、公眾人物、以及明星等,長時間活躍在聚光燈下,使人感覺到虛幻、不真實,也無法帶來親近感。這便需要自媒體人在進行傳播形象構建時,充分展現出與公眾媒體前不同的另一面,多展示自身生活中的形象與活動,使自身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廣大受眾之中。
綜上所述,由于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傳播,使得眾多知名人士在自媒體環境下得以快速的成長與發展,并逐步成為知名的自媒體人。但對于自媒體人的傳播形象構建,很多自媒體人存在較大的認知誤區,這不僅會影響到自身傳播形象的構建,更會為受眾帶去負面的影響。對此,應積極尋求解決措施,如媒體與自媒體的融入與延伸,以及自媒體人應加強互動與交流,展現自身的另一面等。唯有如此,才能構建起積極、陽光的傳播形象,也才能為自媒體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曉萍.自媒體時代的自我形象再造和傳播[J].傳媒觀察,2015(12).
[2]劉穎.微博傳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J].學理論,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