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峽
【摘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改變教師和學生的位置關系,轉換課堂角色,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通過“小組合作,主動探究,親自講解”的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角色的互換,實現由“善學”到“樂學”的質變。
【關鍵詞】接受式 主動參與 多元化 善學 樂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84-01
傳統的化學課堂,主要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教,學生記。教師是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不究知識的來源,不挖知識的深度,不展知識的外延。接受式學習只能停留在“死學”上,而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善學”從而升華為“樂學”,則需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和主體,即師生互換課堂角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因此,學生走進去,教師走出來,這種主動參與式教學模式一旦建立,便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式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行。
一、全面參與化學課堂的教學模式
在準備《晶體的常識》這節課時,我遇到了困難,首先,知識點分布比較廣,而要求掌握的點又比較少。其次,學生對這些常識了解的不夠,容易犯亂問的毛病而影響課堂進度。根據這種情況,我采用了“小組合作,主動探究,親自講解”的教學策略,將班級學生分成五組,分別從晶體的定義、特征、制備方法、分類以及鑒別這五個方面給學生布置好任務,課后通過互聯網、教材、參考書等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并以教師的身份,親自匯報自己的任務,成功實現了課堂角色的轉換。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教師只是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而學生則是以“教師”的身份亮相課堂,通過準備階段知識的積累,再到課堂匯報,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對于匯報者而言,自己的講解得到了同學的認可,增強了匯報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學習者而言,換一種授課風格更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新鮮感和認同感。在這種互助合作和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順利完成了本節的教學。
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采用僅僅局限在知識難度系數比較小,且學生們比較有熱情的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課型上。如“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化學電源”“資源的綜合利用”等課型上。
二、部分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
對于一些知識點比較難,內涵和外延比較廣的課型,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部分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將課堂的一部分內容交給學生完成,而課堂的大部分內容是由師生共同完成。在《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這一節中,教師可以借助模型將“碳鏈異構”這一部分內容交給學生來完成,從而總結出等效氫的含義,再由師生共同完成位置異構這一難點。學生從構建碳鏈這一重點內容入手,親自實踐,動腦總結,匯報結論,既品嘗了作為“教師”的樂趣,又從參與中總結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
三、多元化的課堂參與模式
現代的教學模式是多元的,決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可以以多種身份參與到課堂,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則是幕后的“導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分組對抗”、“競賽講題”、“分角色匯報”、“實驗舉證”、“模型探究”等多種形式來實現。教師和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師樂在其中,學生樂得其中。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因此,教師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和學生的角色關系,轉換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轉換課堂角色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在親身實踐中,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課堂參與意識得到提升,學習方法不斷完善,真正實現由“善學”到“樂學”的質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