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魁 朱英杰
摘要: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降水時,利用一些綠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實現放內澇及蓄水抗旱等功能。從而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與城市內澇之間的矛盾,并助力于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構建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相比于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海綿城市建設在勞動力成本上又有了一大突破,調蓄設施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等相結合,“凈增成本”減少。倘若海綿城市概念能夠得以廣泛實施,必然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生態革命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問題;要點
一、海綿城市建設背景
由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飛速進步,城市數量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張,帶來了許多盲目擴張的弊端,出現了城市內澇頻發、河流污染加劇、潔凈水資源短缺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如2012年的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2016年的武漢“6.1”內澇事件等。無不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建設與環境破壞的深刻思考?!昂>d城市”這一概念的產生源于學術界習慣用“海綿”來比喻城市的某種吸附功能。例如,在早期,來自澳大利亞的人口研究學者布吉(Budge)就曾應用海綿來比喻城市對人口的吸附現象,如今,“海綿城市”這一概念更多的是指城市在調節環境氣候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很強緩沖和儲蓄的能力。在降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而在干燥環境需要水時又能夠提供出將蓄存的水資源,進而能夠讓城市具有一定的雨澇調蓄能力。20世紀90年代,如美國就提出低影響開發理念并在美國馬里蘭州開始試點實施,主要是依靠源頭分散的小型控制設施、生物滯留設施、屋頂綠化、植被淺溝、利用雨水等措施來維持城市內的自然水文功能,來盡可能維持城市開發前本地原有的水文條件,控制洪峰流量、徑流流量,減少城市內的污染排放,實現已開發區域的可持續水循環
二、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以保護城市生態系統為前提
在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中積極考慮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問題,在海綿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而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生態系統。及時吸納降水補給地下水,將水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問題放在重要的地位不僅為城市儲備水源并且有效防治城市的洪澇災害。
(二)要完善相關法律法律制度
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工作需要切實結合城市的基礎自然地理情況進行考察分析,不僅僅是地貌、降雨量等,還包括一些相應的如綠色街道、蓄水池、雨水花園等等有海綿作用的城市綠色設施并充分了解,現有的文件并不具有強制效力,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結合本地區并建設相應方案,形成針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法律體系,需要構建完備的水資源法律和政策體系,才能保證實現城市發展和自然協調發展,保證海綿城市建設的維護和實施,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所以有必要出臺強制性的政策法律以促進低沖擊開發的實施,并且規范管理利用。這里不僅僅包括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條例,還應包括對開發商和所有業主的管制條例,并且對設計工程師還有項目規劃師都有相應的設計要求條例體現。同時,也要有與之相對應的獎勵激勵政策體現在經濟上。對于市政工程和開發建設項目,為了鼓勵工程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可采用財政專項資金補貼等形式來實現。
(三)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之中
智慧城市就是城市發展智慧化,體現的是是未來的城市形態。依靠智慧推動城市發展,綜合監控城市的地下管廊能做到及時發現城市的排水狀況并及時啟動人工強排設施,消除城市積水,避免洪澇災害的發生。
(四)多考慮南北方的自然環境差異
由于南北方城市建設有很大差異,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切實分析南北方城市開發的著重點并充分結合城市的地理環境因素。北方城市的降雨量不大但是蒸發量卻很大,建設海綿城市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就是儲存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時地加以再利用。而我國的南方城市由于河流湖泊眾多所以在雨季的降雨量都比較大,降水儲存量遠大于排水量,容易造成了地表徑流就會誘發城市內澇。
(五)施工管理難度大
施工是海綿城市建設最后也是從理論到實踐最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往往會出現許多問題。如作業人員文化水平不高體會不到施工圖的內在含義,加之海綿體的修建難度不大,在施工時容易掉以輕心,所以施工質量相當馬虎,也就必然導致最后的建設成果與設計者的初衷有所出入。一些不負責任的包工頭,為降低成本牟取個人私利,甚至偷換重要的海綿材料構件,如此一來,這些所謂的海綿體工程也就徒有其表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是:分散控制、源頭治理,那么在一個低沖擊開發區域內必將零星的分布著數量巨大的海綿工程,其管理難度大,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那么將難以發揮各海綿體應有的功能與作用。
三、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對策
(一)結合自身實際,完善相關法律政策
海綿城市建設,需要相關法律方針來保駕護航。每個城市應在國家法律方針的基礎上,結合本身的實際情況,完善相關的法律方針。
(二)地方政府統籌和諧,構成工作統一
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職責,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安排領導,統籌和諧各有關部分,將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實績列入部分效益評估中,清楚權屬職責,強化工作職責追查標準。
(三)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加快科研創新力度
海綿城市這一理念,國際上被稱為低影響開發體系,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值得學習學習的事例。海綿城市的推行,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進行科研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能儲備,趕快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技能體系。
(四)把握一手數據,量體裁衣科學規劃
各地應在對第一手水文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的基礎上,總結考慮自然地理條件、排水設備現狀、經濟發展水對等要素,量體裁衣出臺針對性的輔導意見和建設規范;堅持規劃先行,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要求,體系地融入到城市總體規劃之中,添加規劃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了海綿城市背景并探討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正確認識海綿城市對我們的意義,要求我們建立規范的制度體系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充分認識自然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可以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際[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2]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給水排水,2015(3):1-6.
[3]孫思雨.淺談海綿城市發展現狀[J].環球人文地理,2016(18):1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