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 張潔君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建設周期長、施工規模大、質量水平高以及資金投入大等特點,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影響。而現階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本文針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理水平,促進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一、目前我國水利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人員問題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每個工作人員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工程質量。包括參與建設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包括各工種工人的來源、數量、業務技術類別和水平。提高工程質量的關鍵在于提高施工隊伍中每個人的素質,包括人的政治素質、身體素質、技術素質等。
(二)質量問題
質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水利工程施工也不例外。目前,我國水利施工管理涉及到質量問題的有以下幾個方面:水利施工單位內部管理不健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水利工程竣工驗收馬虎;某些水利工程違反國家有關建設法律,沒有相關施工資質,在技術和管理都不合格的情況下開工建設,對工程的質量不在乎。此外,建筑材料的安全質量問題也直接關系到水利工程的質量,而工程質量關系著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和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不容小視。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材料問題
水利工程中施工所用的材料是造成質量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對工程施工的材料嚴加控制:嚴把材料采購關、合理使用,減少損失;建立檢驗制度,嚴把質量關:合理處理剩余材料。
(四)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機械問題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項特殊建筑施工項目工程。其施工所用到的機械設備對施工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施工機械設備選型時,應注意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操作和維護上的方便性;要根據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類機械的數量;確保滿足施工要求;對特殊設備按要求通過相關部門檢測方可進場,一般設備要定期維修,保證施工安全。
(五)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
任何一個工程的施工都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開展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也同樣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如天氣因素、溫度因素、季節因素、施工現場的環境等等。因此應根據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對影響質量的環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嚴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現場,應營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產的環境。
二、現代化的管理和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存在工程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施工技術復雜,質量要求高,工期限制嚴格,以及工作環境艱苦、不安全因素相對較多等特點。技術管理是對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中的一切技術活動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嚴密的組織,使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結果是效益。運行管理單位,實行企業管理:①內部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缺乏激勵機制;②傳統就業制度過于包容,致使企業人員文化程度低、技術素質差,大部分職工沒有受到過正規培訓,缺乏應有的技術知識。
加強技術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運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程,結合實際,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崗位責任制》、《生產事故調查實施細則》、《生產管理辦法》、《電廠及變電站通訊中斷事故處理辦法》、《反事故措施計劃》等以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在運行中嚴格執行“兩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和設備缺陷管理制度),并做好設備運行記錄,改正不良的操作習慣行為。同時還應建立運行分析制度,即對運行中通過儀表指示、運行紀錄、設備巡檢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種問題和現象進行分析,及時找出產生各種問題和現象的原因、規律,并采取相應措施及對策。
(二)加強維護檢修管理,加強技術監督
在“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結合本廠實際進行挖潛,技術更新,技術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復設備性能轉變到改進設備性能上來,延長檢修周期,縮短檢修工期,保證設備的檢修質量。要努力學習新技術,掌握新工藝,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傳統的檢修方法和步驟,充分利用網絡計劃技術,制定檢修網絡圖,使檢修質量提高,工期縮短,耗材降低,人力減少。運用各種科學的試驗方法進行技術監督,對各種設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驗和檢測,了解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況及在運用中的變化規律,保證設備有良好的技術狀況。加強儀表監督、絕緣監督、金屬監督和技術監督。技術監督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三)強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生產和經濟運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經濟考核由于其生產過程復雜、業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還沒有比較有效和公認合理的標準。國家電力公司時期曾推出過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標,并納入到達標創一流標準的評定,但因該法對水量和綜合出力系數的計算存在較大誤差或不確定性,其程序的計算結果難于取得管理方和相關部門的認可,結果沒能切實推行。
(四)建立健全技術組織管理制度
相關項目負責人應建立廠站、車間、班組三級技術管理工作網,實行分級負責管理制度,責任到人;建立技術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術經驗交流、工作總結、技術革新以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活動成果進行分析、歸類并進行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強技術管理對設備的運行狀況、檢修及事故或故障等進行統計分析,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損壞率,起到增收節支的作用。技術檔案應由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確保其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歸類有關文書數據、圖表,機組的原始數據資料(包括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試運行記錄、設計文件圖紙資料、運行、檢修、試驗、檢驗記錄等)。特別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車間、班組的數據,并將其分類匯編歸檔,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文檔查閱制度。
結束語
我國水利工程相對于西方國家發展較晚,因此存在質量、安全以及成本控制等問題。至于具體工種、崗位的工作成效應作為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部對各部門和員工的考核指標,它們綜合起來反映發電廠宏觀的生產和經濟運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強.論電力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J].經濟與管理,2006.
[2]熊文釗.張步峰為南水北調的法治路徑[J].望新聞周刊,2010.
[3]梁莉.水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的數據網絡建設[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0.
[4]秦懷良,史學成.淺談水利水利水電工程單位工程項目劃分[J].治淮,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