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學校 李瑜晴
小學數學中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學校 李瑜晴
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空間觀念)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十個核心概念中的兩個,對于學生來說,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是一種必須掌握的能力,是學生打開思維大門,開啟智慧的鑰匙,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數學學習的障礙,突破數學理解上的難點,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副主任孔凡哲曾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幾何直觀的解釋,給出了一個更深刻的定義:幾何直觀指是指借助于見到的(或想象出來的)幾何圖形的形象關系,對數學的研究對象(空間形式和數學關系)進行直接感知、整體把握的能力。
1.空間觀念(空間想象能力)
《標準》中對于“空間觀念”的定義是:指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2.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能力
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能力各有側重,又密不可分。簡單來說,幾何直觀必須借助一定的直觀背景條件,可以理解為以圖形為核心,以問題為支撐,以思考為導向形成的一種認知事物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傾向于即使脫離了背景也能想象出圖形的形狀、關系。但是無論是幾何直觀還是空間觀念,都深深融入學生的幾何學習活動中,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幾何直觀形成的重要基礎,幾何直觀的發展對于空間觀念具有重要的強化作用。
1.借助數形結合,發展空間想象能力,體會幾何直觀價值
在小學數學中,數形結合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夠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而數形結合方法的本質就要求將表達空間形狀、位置關系、大小的文字語言或者式子與其具體形狀、位置關系結合起來,建立起數與形之間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的建立就包含了抽象的思維活動,是需要依賴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完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充分重視數形結合,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式以及圖形之間的對應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數學中圖形語言有時候比文字語言更加形象生動,有利于形象記憶,更有利于發現解題途徑,這得益于幾何直觀帶來的便利。案例:乘法分配律一直是教學中老師的關注焦點。有老師曾經說過,乘法分配律講的明白,學生就是不會用,一讓簡算就出錯。學生出錯的原因,一是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只停留在運算概念的表象,沒有納入其自身的知識結構,二是對分配律的算理不理解,缺少直觀體驗。這時不妨嘗試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親自參與到實驗中(如下圖),體會幾何直觀的價值,初步形成幾何直觀意識,讓學生理解得輕松,理解得透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操作感知,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深化幾何直觀
案例:一年級數學《認識物體》這節課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立體圖形,很多學生容易把長方體和正方體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混在一起,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辨認長方體與正方體,本節課設置了許多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圖形的特征,再讓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感受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結構特點,并與長方形、正方形區分開來,最后通過擺一擺,歸納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通過看、摸、擺這樣的實踐操作,學生腦海里能留下對圖形的全方位印象,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小學階段常用到的手段就是動手操作,尤其在學習退位減法的時候,通過動手擺小棒,學生對計算原理形成深刻的認知,幾何直觀得到深化。案例:計算45-9時,學生先用個位5-9,不夠,于是有些學生就會反過來想成9-5,最后得到錯誤答案44。這就是不明白退位減算理的表現。通過擺小棒,學生就可以在實踐操作中直觀地感受到什么是退位,單獨的5根小棒不夠減9,那就要借一捆,拆開后這樣就有了15根小棒,15-9=6,再加上還剩的三捆,答案就是36。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建立幾何直觀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現代信息技術的到來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生硬、刻板,乏味,實現了堂教學由無形到有形、由靜態到動態、由平面到立體、由無聲到有聲的轉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實現了在課堂上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幾何直觀。案例:在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這一課中,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要讓學生明白在不同的位置下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并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的物體形狀,這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十分有效地分解本課的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應該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多維性、藝術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案例:在一節《認識分數》的公開課中,蔡老師通過幾何畫板,讓學生清楚直觀地認識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母越大,分數越小。蔡老師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固化的不足,通過改變參數(份數)的大小,學生可以發現,隨著參數變大,此時單位圓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體現在分數上則是分母在變大,分數在減小。蔡老師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巧妙地分解了教學難點,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觀察、操作將抽象化為具體,培養了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幾何直觀與空間想象能力作為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核心概念,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直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