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煒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
胡曉煒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探究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擇期行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手術患者133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快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97%明顯低于對照組30.30%(P<0.05),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病程。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屬膽道疾病,發病率較高,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由于手術創傷較大,圍術期護理不當極易引發術后感染,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焖倏祻屯饪剖侵笧榇龠M預后而采取的圍術期綜合性治療護理措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已逐漸應用于圍術期護理[1]。本研究對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擇期行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手術患者133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膽道未發生感染,未合并腸梗阻,隨機分為觀察組67例和對照組66例。觀察組男46例,女21例,年齡53~74歲,平均年齡(65.14±2.08)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7±1.15)年。對照組男43例,女23例,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6.24±2.23)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48±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指導患者術前準備,給予患者麻醉,術后指導患者下床活動等。觀察組患者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按照康復外科理念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疏導患者心理,減輕其心理負擔;指導患者術前禁食、禁飲以及術中配合方法;給予患者清潔腸道的藥物;②術中護理:給予患者短效麻醉藥,補液量控制在650~950 mL;手術室內溫度保持24℃左右,采取合適體位,增進患者舒適度;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腎功能、排便情況等,合理調整補液速度;③術后護理:依據患者小腸蠕動恢復情況,及時補充食物與水;術后8 h左右,指導患者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97%與對照組30.30%相比明顯較低(P<0.05),住院時間相較于對照組顯著較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并借助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圍術期護理,但由于手術創傷對機體損傷程度大,常規護理措施無法有效控制術后感染發生情況,易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增加醫療負擔??焖倏祻屯饪剖且粋€多學科協作的過程,既有外科醫生、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等參與,也包括患者及家屬,并與以往圍術期治護方法相結合,有研究指出[2],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發展而來的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恢復。
快速康復護理即指為了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而采取的護理措施,該護理方案在術前、術中、術后綜合各種科學技術,實施精心護理,既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也應具備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能夠準確判斷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采取及時的預防措施,從而盡可能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最大程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預后[3]。本研究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術期采用快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患者經快速康復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且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提示,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與上述討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趙 潔.對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260-261.
[2] 肖 黎,魏 晟.三鏡聯合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8):37-39.
[3] 沈錦芳,章 敏.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6):513-514.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