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探討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
唐 靜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目的 觀察分析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并提出相關護理對策,為今后臨床預防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提供依據。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017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隨機分為觀察組(n=5008)和對照組(n=5009),觀察組采用預防手術室護理對策,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分析手術原因,比較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結果 手術性質、手術地點、有無參觀人員、手術時間、是否接臺手術是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兩組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時間、手術性質、手術地點、手術有無參觀人員以及接臺手術均是引起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針對以上原因,提出預防手術室護理對策可進一步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對策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的常見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不僅會延長傷口愈合時間,對手術效果也有不良影響,不僅如此,切口感染嚴重的還會通過血液引起更嚴重的感染,累及多個器官,繼發全身感染,危及生命。手術室是外科治療的重要場地,雖然患者停留在手術室的時間短,但確實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環節[1]。因此,有效的手術室預防護理對策對手術患者尤為重要,也是減少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徑,從而保證手術效果,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為此,本研究對我院的手術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現有層流手術室7間,非層流手術室4間。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17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533例,女2475例;年齡14~77歲,平均年齡(45.5±7.0)歲;對照組男2530例,女2479例;年齡13~79歲,平均年齡(46.0±6.5)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相關原因分析
記錄患者手術情況,包含手術地點、手術性質、是否有參觀人員、手術類型、放置引流管的數量、是否接臺手術等,同時還要記錄手術部位切口感染的情況。
1.2.2 護理對策
對照組:本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如做好術前準備,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同時,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
觀察組:本組患者接受手術室預防護理對策,方法如下:(1)做好備皮及術前評估情況:手術前,必須對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針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充分考慮是否需要給予積極控制。同時清理患者手術區域的毛發,并徹底消毒。需要備皮是盡可能減少局部皮膚損傷。(2)嚴格無菌操作:盡量選擇層流手術室進行手術操作。針對耐低/高溫的手術器械和輔料,使用濕壓滅菌法滅菌,其他手術器械和物品可采用低溫等離子等方式進行滅菌,確保手術中使用的物品為無菌狀態。針對手術較為復雜的患兒而言,例如手術時長在3 h以上的患者,盡量安排在當天手術的第一臺,采用層流手術間,減少接臺次數。非層流手術間每天必須消毒3次,每臺手術后,消毒半小時。接臺手術之間間隔10 min,保證通風。釋放空氣內的細菌。(3)控制手術人員流動:盡可能減少醫護人員的進出次數以及不必要的一些操作,針對必要操作需減小幅度。進入手術室前,手術護士必須將所有術中所需物料一并帶入手術室中,盡量減少對化妝女何的翻動。嚴格控制參觀手術的人員,杜絕參觀人員在室內來回走動。(4)加強醫護配合:手術護士需安繼強自身業務能力的學習,提高傳遞效率。手術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提高患者配合性。手術醫師建立手術習慣檔案,提高手術的配合度,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1.3 診斷標準
切口感染:對疑似切口感染的患者進行切口分泌物涂片或細菌學檢查。參照《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做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進,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切口感染的原因分分析
手術性質、手術地點、有無參觀人員、手術時間、是否接臺手術是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2.3 護理效果
本研究中,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25例,切口感染發生率為2.25%(225/10017),其中,觀察組83例,占36.89%,對照組142例,占63.11%,兩組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旦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就會延長手術切口愈合的時間,影響手術效果,增加醫療成本。研究表明,切口感染還可能繼發敗血癥,全身炎癥反應,感染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3]。如何提高醫院護理人員對切口感染的認識,分析手術切口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加強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是臨床醫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表1 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原因分析(n,%)

表2 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
本研究結果提示,手術性質、手術地點、手術時間、是否接臺手術、有無參觀人員是手術切口患者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其結果與張紅偉[4]一致。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提示,急診手術、手術時有參觀人員、非層流室手術、接臺手術、手術時間在3 h以上皆為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急診手術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原因多與術前準備有所欠缺,缺乏對患者的綜合評估,以及難以糾正影響患者康復的基礎疾病等。此外,皮膚清潔不到位也是引起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術中外源性細菌的主要來源為空氣污染,手術室內細菌直接落入或落到手術器械上,導致細菌污染,從而引發切口感染。因此,加強室內消毒,嚴格無菌操作尤為重要。非層流手術患者相比層流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層流手術室能夠進一步減少室內細菌濃度,從而減少的感染風險。手術期間,若室內人員多,流動量大會加重室內細菌落入手術切口或手術切斜上,增加感染風險。吳勇軍[5]研究表明,手術時間延長1 h,感染風險也會隨之增加1倍,加上手術時間長,會引起出血、局部血腫,尤其是對于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而言,傷害更大,因此,切口感染的風險就更高。另外,接臺次數越多,空氣中所含微生物的菌落數也會隨之提高。針對上述原因,給予對應的護理對策,加強術前評估,做好備皮工作,盡可能選擇層流手術室,然后嚴格無菌操作,控制參觀人數及人員流動,加強醫護配合,盡可能降低切口感染風險。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的感染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證實期護理對策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手術時間、手術性質、手術地點、手術有無參觀人員以及接臺手術均是引起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針對以上原因,提出預防手術室護理對策可進一步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 王偉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6-789.
[2] 申玉琴,宋百靈,梁怡虹.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41-143.
[3] 赫盛楠.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預防對策[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7):957-959.
[4] 張紅偉.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6-87.
[5] 吳勇軍.術后感染的手術室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09,16(3):741-74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