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羅 瑤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300)
快速康復護理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
王 雯,羅 瑤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300)
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FTS)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經皮椎間孔鏡行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3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成立快速康復小組的基礎上結合FTS的理念,制定全面的術前術后護理路徑。比較兩組術后的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的術后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FTS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拉近了護士與患者的距離,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是一種切實可行、值得推廣的護理方式。
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快速康復外科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發病率約為5%~10%,占腰腿痛患者的60%以上,其病程比較長,需定期檢查。[1]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單獨或者連同髓核、軟骨終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壓迫竇椎神經和神經根引起的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變。[2]目前常用的術式包括后路椎板開窗髓核摘除術、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間融合內固定術、側方減壓椎間融合內固定術等,而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其微創、恢復快、安全、療效肯定等優勢被廣泛采納。我科自2016年開展此項技術以來,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運用其中,取得較好的成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探討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椎間孔鏡下行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38例,均取得較好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溧陽市人民醫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椎間孔鏡下行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23~79歲,平均46歲。術前患者腰腿痛癥狀明顯,經保守治療均無明顯改善。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例。對照組L4-5椎間盤突出癥3例,L5S1椎間盤突出癥16例;觀察組L4-5椎間盤突出癥5例,L5S1椎間盤突出癥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環境介紹,床位醫生護士的介紹,了解患者的既往史、過敏史,以及完善各項常規檢查。術前講解手術的注意事項,術后常規護理,出現病情變化及時匯報醫生并處理。觀察組在成立快速康復小組的基礎上結合快速康復的理念,制定全面的術前術后護理路徑,具體如下。
1.2.1 成立FTS小組
小組成員有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首先對小組成員培訓快速康復的流程,知曉各自的職責并記錄兩組的住院時間。
1.2.2 術前快速康復護理路徑
1.2.2.1有效的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長期受腰腿痛的干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情緒,再加上需要手術治療,更加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為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我們FTS小組任務重大,需要給患者講解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方法及過程,以及預防術后并發癥的重要性,介紹一些成功的案例,講解FTS的安全性和優越性,樹立患者的自信心,以取得醫患配合,讓患者及家屬真正接受FTS理念。
1.2.2.2全面的入院評估
FTS小組成員全面評估患者,盡快完善術前各項常規及專科檢查項目,為早期手術提供依據。
1.2.2.3正確的體位訓練
由于手術時間在1~2 h,患者需取側臥位,所以為了配合術中體位,術前應循序漸進訓練,FTS小組成員督促患者側臥位,健側向下,逐漸由10 min、30 min、1 h過渡到2 h。
1.2.3 術后快速康復護理路徑
1.2.3.1動態的病情觀察
FTS小組成員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尿液顏色出現淡藍色鼓勵患者多飲水,避免緊張;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如果出現滲血滲液,及時通知小組成員更換,尋找出血原因,預防感染。
1.2.3.2系統的康復鍛煉
術后2 hFTS小組成員開始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鍛煉,術后第2天開始腰背肌鍛煉,先五點支撐法,再進行三點支撐法,逐步過渡到飛燕式鍛煉。在患者耐受的情況下督促患者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增加患者腰背部肌肉的力量,有利于脊柱的穩定性。
1.2.3.3溫馨的出院指導
FTS小組成員主動告知患者出院后仍以臥床休息為主,在家堅持使用硬板床,逐漸增加腰背肌鍛煉,記得下床活動的時候要佩戴腰圍,注意保暖,避免彎腰及重體力勞作,以免加重腰椎的負擔。出院后我們FTS小組通過電話回訪從院內延伸到院外,并且告訴患者1個月、3個月、半年、1年定期門診復查,以便提供持續的功能指導,加速患者快速康復。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對數據統計分析。
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腰腿痛疾病。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切口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并發癥多。[3]將經皮椎間孔鏡運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患者手術切口小,疼痛低,手術成功率高的優勢[4]。術中采用局麻手段,患者術中一直處于清醒狀態下,一旦觸及患者神經根,患者就會有觸電樣的反應,既避免了麻醉的風險又減少了神經根損傷的概率。
手術的治療效果與護理方式有密切的聯系。快速康復外科護理(FTS)是指聯合運用各種經循證醫學證實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管理,減少圍手術期患者應激反應,進而減少并發癥,加速患者康復。這個理念需要醫生、護士、麻醉師、患者及家屬的共同參與,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入院宣教、術前準備、體位訓練、功能鍛煉等一系列臨床優化的護理措施,達到患者快速康復的目的。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做為一種較為前沿的護理模式,將其與微創手術有效結合,通過成立快速康復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全面的入院評估、正確的體位訓練、動態的病情觀察、系統地康復鍛煉、溫馨的出院指導等一系列優化的護理模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拉近了護士與患者的距離,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應用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5]”,縮短了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減輕了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所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為我們醫療護理團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1] 劉俊良,鎮萬新,高國勇,等.椎間孔鏡與椎板開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4(3):245-250.
[2]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753.
[3] Thiede M,Liebers F,Seidler A,et al.Gender specific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of the low back caused by carrying,lifting or extreme trunk flexion-use of a prevention index to identify occupations with high prevention needs[J].Am J Ind Med,2014,57(2):233-244.
[4] 任玲玲.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術后護理[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7):138-140.
[5] Bandura A.Self-Eff i 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3,592.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5.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