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艷,王 晶,劉 敩,胡耀杰,張 輝*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41)
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臨床護理教學及實踐中的應用
方宏艷,王 晶,劉 敩,胡耀杰,張 輝*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41)
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新型教學模式-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在臨床護生學習中的效果應用與評價。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室實習的本科、大專護生42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科的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1名。研究組在學習耳鼻喉科專科護理操作技術時采取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耳鼻喉科專科護理操作的教學方法。結果 通過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臨床實習護生在實際學習中對專科護理操作技術的適應癥、禁忌癥、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項、操作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的掌握程度、操作前后與患者的溝通技巧、疾病的了解等多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研究組對操作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在耳鼻喉科的應用,提高了臨床實習護生對技術操作的掌握度及專科操作的重視程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臨床護理思維能力,網格化教學資源庫的教學資源將學生從枯燥的課本中解脫出來,內容豐富、形象生動,隨時隨地都提供參考與學習的機會,為網絡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網絡化;耳鼻喉頭頸外科;專科護理技術操作
伴隨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進,及護理任務范圍的拓延,現代護理觀開始著重強調培養與造就新型的護理人才,即不僅掌握護理專業技術還具有護理實踐的綜合型人才,這就使臨床帶教的任務更為艱巨[1]。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護理教學內容涵蓋耳科、鼻科、喉科、頸部等,其涉及的領域解剖復雜、部位深在、難以直視,在以往的教學中只能依靠冗繁的文字描述及簡單的平面圖片,而學生對于三維立體的局部解剖及操作要點往往往無法理解。隨著鼻內鏡、耳內鏡、電子鼻咽鏡、電子喉鏡等各種內鏡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使教育現狀有所改善,但仍缺乏系統完整的疾病圖像資料數據庫,因此豐富完善有效的臨床護理教學素材資源成為現代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學中所急需完成的任務。應用高清圖像及網絡信息技術建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學素材資料系統[2],配合場景模擬人的實際操作演示,提高護生對解剖位置、專科技術操作重點難點、并發癥等多方面的認知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護生的三維立體思維及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室實習的本科、大專護生42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名,女38名,對其按照入科順序采取單雙號隨機法劃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1名,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護理理論考試成績、護理技術操作程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護生在耳鼻喉科實習時間為6周。對照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專科操作技能,研究組實施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教師與教材
選擇有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講解能力、示范能力、溝通能力、技術過硬的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為授課老師。
1.2.2 應用程序
對照組的護生接受的是傳統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技術操作講解:文字加圖片講解。研究組的護生接受的是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教學方法。
1.2.2.1 教學過程
授課老師準備好用于授課的各種資料,包括專科護理技術操作靜態圖片和動態視頻:耳部鼓膜、鼓室圖片,鼻、鼻咽部等實際圖片及經氣管切開插管吸痰操作、各種穿刺技術、灌洗術等專科護理技術操作場景護理模擬視頻。
1.2.2.2 授課方法
第一步:研究組的護生利用網絡化觀看各種技術操作的視頻資料。第二步將護生進行集中培訓,由授課老師講解每個單項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第三步護生利用模擬人及模擬場景分組練習,授課老師巡回指導。第四步抽選同學進行現場模擬演示,演示后請其他同學評價。第五步教師進行最后總結。第六步課后利用網絡化進行回顧性學習。第七步利用模擬人及模擬場景進行考核。
1.3 效果評價
1.3.1 教學評價
其評價由教學組長在出科前1天,通過綜合素質、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3個方面對護生的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與理論知識進行綜合評價。
1.3.2 教學滿意度問卷
問卷通過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來施行,對照組和研究組都是帶教的最后1天由教學組長向每一位護生給出1份調查表,總共發出42份,回收42分,回收率達到了100%,問卷總分是100,滿意>90,較滿意75-89,不滿意<7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對于實習成績的比較,以t檢驗,對于帶教滿意度的比較,以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護生的實習成績對比
研究組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素質分別是(90.5±2.3)分、(91.2±2.1)分、(90.6±4.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護生在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綜合素質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實習效果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生實習效果對比(±s,分)
組別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 綜合素質研究組(n=21) 90.5±2.3 91.2±2.1 90.6±4.3對照組(n=21) 82.6±3.5 78.5±3.3 85.4±3.1 t 5.261 3.618 5.576 P<0.05 <0.05 <0.05
2.2 兩組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的滿意度是95.23%,明顯高于對照組(76.19%),兩組護生在對教學的滿意度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調查[n(%)]
經過長期的教學工作總結,我們認為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學習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3]。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其重點在于培養護生臨床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通過豐富的臨床護理教學資源及場景教具模擬人模擬操作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護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身臨其境,熟悉操作的用物及流程,為他們將來進入臨床后培養實踐能力奠定了基礎。臨床實踐證明,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是先通過各種視頻資料講解技術操作,利用形象的場景模擬教具進行練習,教師指導,還可以通過網絡化使得資源充分利用。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掌握護理技能,使教學過程具有連貫性、系統性,從而提高學生掌握專科技術的能力,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教學工作是有效的將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從而培養工作勝任力合格的護理工作人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全部的護理實習課程和教學中的學生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為主要任務,以適應臨床護理崗位需求為目的,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以網絡化“場景護理技術模擬操作”模式的教學方法,將臨床實習目標與學生實際需要及臨床護理崗位需求有機的結合,創新使學生易于理解為目標的立體圖像和模擬人實際操作,從視覺、聽覺、聲音等多方面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覺,確保教學內容豐富、生動、形象,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提升臨床教學效果。
[1] 姜艷春.臨床路徑帶教在耳鼻喉科臨床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4(a):131-133.
[2] 趙 雪,劉 巖,薛 凱,于 丹,文連姬,程金章,劉學識博杰,金成勛.耳鼻咽喉科網絡化圖像教學資源整合模式的構建及其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耳鼻喉科頭頸外科,2016,23(4):244-246.
[3] 熊觀霞,文衛平,張偉紅.新形勢下本科生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的再思考[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2):257-25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4.151.02
張輝,通訊地址: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自強街218號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喉科,郵政編碼:1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