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少興,梁 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120)
淺談蘇醒期專項護理在手術麻醉及術后的應用效果
麥少興,梁 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 對蘇醒期專項護理在手術麻醉及術后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38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蘇醒期使用專項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以及躁動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躁動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蘇醒期應用專項護理方式,能夠提升患者恢復速度與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效果較好,具有推廣價值。
蘇醒期專項護理;手術麻醉;術后;應用效果
在臨床麻醉中,全身麻醉將麻醉藥通過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方式注入患者體內,在短時間內形成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使患者在手術期間痛感消失,促進手術順利完成。在麻醉后的蘇醒時期,患者生理功能仍然處于異常狀態,存在許多威脅健康的因素,若護理方式失當,會影響患者恢復速度與質量,甚至威脅生命。使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至關重要。本次研究中將我院38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蘇醒期專項護理在手術麻醉及術后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38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0:9,平均年齡為(43.35±6.21)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9:10,平均年齡為(44.28±5.20)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上的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蘇醒期使用專項護理方式,具體包括:在手術后采取止疼措施。手術后麻醉藥效果會逐漸消退,患者痛感逐漸強烈,引起不安與躁動等負面情緒,對手術后的康復速度與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專項護理中使用合理劑量的鎮痛藥物減輕患者痛苦,注意用藥方式,防止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加強監控。在護理中對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等進行嚴密監控,保證靜脈輸入的順暢,將應急處理措施準備完善;加強安全防護工作。患者在麻醉后的恢復時間,容易出現意識不清、情緒失控等情況,需要進行安全防護工作,避免患者發生摔倒與墜床等問題,根據情況可以使用約束帶固定。
1.3 觀察指標
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躁動率:躁動評分0分即為患者狀態安靜,不存在明顯躁動。1分即為患者在受到刺激時肢體存在明顯的活動。2分即為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患者出現掙扎與躁動,但是不必進行強制按壓。3分即為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患者掙扎與躁動程度嚴重,需要進行強制按壓。高于2分即為躁動;不良反應發生率[1]。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
觀察組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s,分鐘)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s,分鐘)
組別 例數 睜眼時間 自主呼吸時間 拔管時間對照組 19 16.51±3.74 5.84±2.42 24.07±4.45觀察組 19 11.88±3.07 4.35±2.01 16.54±4.58 t 4.171 2.065 5.140 P 0.000 0.046 0.000
2.2 躁動率
觀察組躁動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蘇醒期躁動率[n(%)]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n(%)]
對實行全麻手術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具有復雜性。在該時期,患者病情容易出現反復,出現并發癥概率很高。所以,重點監控患者在麻醉蘇醒期的體征與患者康復速度與質量有著重要關聯。臨床研究證實,在麻醉與手術后的一個小時內,對患者實施精心與科學的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危害患者健康的并發癥[2]。患者麻醉后的蘇醒期地點一般在手術后的恢復室中,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在患者蘇醒期使用專項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意識,及時發現并發癥,采取針對性處理方式,保證患者能夠順利度過蘇醒期。另外,該種護理方式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更高的專業水準與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在護理中將患者體征及時記錄下來,檢查多項儀器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睜眼、自主呼吸、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專項護理方式能夠加快患者意識恢復速度;觀察組躁動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專項護理方式有效提升患者在蘇醒期間的舒適度;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專項護理方式能夠使并發癥發生概率顯著降低,提升護理效果。
綜合以上情況,在蘇醒期應用專項護理方式,能夠提升患者恢復速度與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推廣使用。
[1] 石小華.麻醉蘇醒護理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9):84-86.
[2] 薛 晶.蘇醒期專項護理對手術麻醉效果及術后情況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4):245-246.
[3] 蔣芝成,肖巧華.優質護理在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的應用效果[J].大眾科技,2017,19(1):64-66.
[4] 黃靖雯.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在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08(33):159-16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