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楠 王廣斌 武貴秀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基于政府支持視角下蘋果產業發展研究
——以運城市為例
□吳 楠 王廣斌 武貴秀
(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在我國農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蘋果種植業以其特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毫無疑問,政府在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以政府支持下蘋果產業發展情況為視角進行研究,從運城市蘋果產業實際發展情況入手,分析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政府行為;運城蘋果;產業發展
蘋果產業在運城的發展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大多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種植,發展歷史悠久,但從總體上來看,蘋果產業對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還遠不如預期。近年來,運城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將蘋果產業作為重點工程,并出臺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使蘋果產業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1)運城市地勢平坦,地處黃土高原地區,黃土是主要的土壤類型,土質疏松,透氣性較好,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相較于我國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區的酸性紅土壤和西北部大面積的貧瘠戈壁荒灘,更有利于果樹生長,產出優質果實[1]。
(2)運城市位于北緯35°的自然地帶,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長達212d,在果樹生長期受霜凍害影響小。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 350h左右,海拔相對較高,晝夜溫差比較大,有利于蘋果成熟過程中糖分的積累。
(3)運城市位于黃河流域,灌溉水源較豐富。在蘋果生長時期,果樹對水的需求量較大,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果實的產量與質量,因此充足的水資源是高質量蘋果生產的保障。

表1 蘋果生態適宜指標
優越的自然生長環境是運城市蘋果產業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在與各大蘋果產區適宜蘋果生長指標的比較中,運城市的自然環境是最符合蘋果生長所需要的七項指標(表1)。因此,蘋果產業成為運城市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
(1)運城地理位置優越,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里程達到15 744km,在2014年,運城10個縣市就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工程,同時,全市高速公路居全省第一,達到315km,市中心到各縣市一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2];鐵路方面,在原有鐵路的基礎上,新建大西高鐵已進入運行;南同蒲鐵路自太原站引出,經太原、臨汾、運城三個盆地、鐵路交通設施比較完善;此外,運城于2005年建成關公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D級,10個標準停機位,6個廊橋,據2015年3月統計,運城關公機場已開通運城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三亞、昆明、太原、福州等20條航線,通航城市達到22個,自通航以來,發展情況較好。并于2012年完成了旅客吞吐量92.36萬人次,客流量較大,交通便利。
(2)種植歷史悠久,產品知名度大。早在2002年,農業部將運城下轄萬榮、平陸、臨猗、芮城、鹽湖五個縣(區)列為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業帶重點縣,五大縣區的種植面積約占到全市蘋果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三,蘋果年均產量約占到全市蘋果產量的90%,蘋果種植面積廣闊,蘋果產量高,蘋果質量好,是運城市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享譽海內外[3]。
(3)勞動力素質較高,資源豐富。據統計(見表2),到2016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 647.09萬人,運城市常住人口為513.48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4.08%,和其它城市相比,常住人口數量較多。其中0~14歲的人口為86.34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81%;15歲~64歲的人口為 385.99萬人,占75.17%;65歲及以上人口有41.15萬人,占8.02%,勞動力資源年齡構成比例較為合理,青壯年勞動力較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此外,在全市513.48萬常住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有251.13萬人;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有87.39萬人;大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9.92萬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有368.45萬人,占全市人口的72.14%,勞動力文化程度較高,學習能力較強,有利于當地蘋果種植業的發展。
(1)早在1997年,山西省政府就開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十五計劃”中,各級政府更是明確以“經濟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農業產業發展布局,統籌各業協調發展。在歷年來推進蘋果產業結構調整中,市縣政府注重調整農村蘋果園的生產經營方式,創造出以“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為主的龍頭企業帶動,以“合作社農戶”、“專業協會農戶”為主的中介組織帶動和專業市場帶動的產業經營模式,蘋果產業的發展成果十分可喜。到2012年底,運城市蘋果種植面積和蘋果產量都居全省第一,蘋果產業在運城經濟發展中地位非常突出。
(2)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導向性強。政府積極推行“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政策,有效帶動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例如,其下轄平陸縣,把蘋果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在縣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曾連續多年拿出巨額專項資金支持蘋果種植業,有效帶動了當地蘋果產業的發展。此外,政府也努力為產業發展做好后勤保障,做好經濟發展的引導者和服務者。一方面做好產業發展方向的規劃,建立健全產業發展管理制度,為市場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并對市場運行進行有效監督,確保市場合理合法競爭,為蘋果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市場基礎。另一方面,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比如健全市場信息服務、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發展資金、培養技術人才等等。

表2 運城市2016年末勞動力年齡結構比例及受教育文化程度構成

表3 2013-2015運城蘋果種植面積單位:666hm2
在各級政府和果業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到2015年底,運城市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23萬hm2,其中蘋果種植面積16萬hm2,蘋果種植面積占全市水果種植面積的71.43%,占全省蘋果種植面積的41%,占全國蘋果總面積的8.3%(見表3);運城市全市水果總產量57億kg,其中蘋果產量37億kg,蘋果總產量占全市產量的64.91%[4]。運城市萬榮,芮城,平陸等蘋果主產地農民的人均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長,人均收入達到5 000元以上。在蘋果生產過程中,運城市每年都會引進各地優質品種,現有蘋果品種共計100多種。同時,全市注冊的水果品牌有80多個,如華榮、萬寶、萬騰等已經成為各大超市的特供果品。此外,運城市蘋果年均產量也在直線上升,從2011年的254.14萬t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336.67萬t,增加了82.53萬t,增長率為32.47%,增速較快(見圖1)。
面對蘋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政府對特色產業的大力支持,許多企業或個人,紛紛投資蘋果產業,支持蘋果產業鏈的延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例如近年來運城市各縣級市就加大了對蘋果產業保鮮貯藏庫技術的改造,蘋果產品設施栽培基地的擴建,分選包裝生產線的擴建等項目的投資力度,為本地區蘋果的大量儲存,蘋果產業的深加工提供了保障。
目前,運城市僅有20%的蘋果在省內銷售,其余的均銷往省外和國外。在國內,運城蘋果銷售主要以廣州為中心,輻射整個華南地區。盡管北方的各大省份紛紛開始發展蘋果產業,但運城蘋果在廣州地區依然根深蒂固,銷量處于穩定上升狀態,占據著華南蘋果市場的主導地位[5]。在國外,運城各縣的蘋果產業也發展迅猛,在國外各地相繼舉辦運城水果推介會,努力增強運城水果的知名度,擴大產品的影響力(見表4)。如2016年3月30日,芮城蘋果首次走出國門,23t蘋果從芮城縣金順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出發,銷往加拿大。
運城各個縣市基本都設立果業站或果桑站,機構已經比較普遍。但在各個鄉鎮設立的較少,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鄉鎮擁有果業站,阻礙了蘋果生產種植技術的推廣和市場信息的及時傳遞。目前,蘋果產業的推廣與管理基本靠各級政府以及一些基層自治組織等非專業的管理部門,甚至有些地方依靠果農自發成立的合作組織或協會,導致對果農及企業的生產銷售行為規范程度不高,整個產業發展顯得較為隨意,不利于蘋果市場的穩定發展[6]。

圖1 2011-2015運城市蘋果產量
近年來經過政府和市場的不斷努力,越來越多的民間資金投入蘋果市場,其中有個別不法商販妄圖從中漁利,將錯誤的信息到處散播混淆視聽,造成果農對市場信息錯誤判斷,無意間增加了蘋果的生產成本,果品市場混亂。在蘋果運輸管理中,甚至出現了交警隨意纜車收費等不合理現象,不利于建設和諧的銷售環境,打擊了果農勞動生產的積極性,對社會和諧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在蘋果采摘后,果農的商品化處理水平滯后,產品質量層次不齊,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產品大多只能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很難進入高檔市場。同時,大多數果農的商品品牌意識不強,在高質量的蘋果生產中經常夾雜一些不符合標準的果子,希望通過這一手段提高經濟效益,但這種行為對果商生產和消費者購買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降低了產品信譽度,影響了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與蘋果產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對產業發展引導不足,缺乏市場導向,是蘋果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又一重要問題。當前在小麥、玉米、畜牧、林業等領域政府都有直接補貼,而在果業發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補貼政策;在果苗培育、果園機械推廣、出口銷售等方面也沒有任何鼓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果農生產發展的積極性;招商引資方面,市政府同樣缺乏鼓勵支持政策,產業發展仍是單純以財政資金支撐為主,商業資金注入量較少,難以促進產業快速優化升級。
運城蘋果園種植密度較高,管理技術比較落后,導致蘋果優質果率不高。如在近幾年,一些果園率先實施間伐,使蘋果質量有了明顯提升,80%以上屬于優質果品,為蘋果園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收益。在市政府對果園間伐技術推廣過程中,大多數果農只關注蘋果的畝產量,而不關注蘋果的質量,有接近75%的果農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認識不到間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阻礙了間伐技術的推廣。近幾年來,運城市約有20萬畝果園地實行了間伐,還有120多萬畝果園需要應用間伐技術,間伐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強。
產業發展資金不充裕。在有限的投入資金中,分配使用也不合理,過多使用在技術的引進與推廣中,致使蘋果的儲存與銷售環節投入太少。土窯、恒溫庫是目前蘋果儲存采取的主要方式。如果用土窖貯藏的時間超過一個半月,恒溫庫貯時間超過三個月,產品的硬度標準及各項測量指標就會低于出口標準,致使市場售價降低;如果用氣調庫來進行儲存,即使儲存半年以上,蘋果的各項相關指標仍可達到出口標準,而且市場售價仍要比恒溫庫、土窯價格高,對產品的市場售價影響較小。
但就目前來看,由于氣調庫投資較大,全市使用氣調庫儲存的商家較少,對蘋果種植業的收益造成了不利影響。在加工銷售環節中,產前產后工作不平衡,忽略市場營銷,缺乏市場開發專項資金,市場體系尚未形成。采摘后進行的后續流程,例如清洗、打蠟、分級、包裝生產線等這一系列程序并不完善,真正投入使用的更是寥寥無幾。蘋果產業的發展不單是蘋果產量與質量的提高,加工、流通和銷售各個環節都有待建立和加強。
一方面要在蘋果生產過程中要認真分析市場需求的變化,尋找蘋果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淘汰落后的產品,以市場為主,生產高質量的受歡迎的產品;另一方面要多途徑的開展蘋果銷售促銷活動,增強運城市蘋果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逐步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比率。就運城市而言,要根據全國市場對蘋果的需求,適時調整蘋果種植規模,積極主動的引進和開發新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改善果品后期加工工藝,以滿足果品消費市場的需求。
市場競爭的結果告訴我們,要想在激勵的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站穩腳步,就必須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比率。因此,市政府要在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密切關注蘋果品牌的建設,宣傳產品的特色,尤其是要在產品質量,消費者喜好方面花費心思,努力打造運城市獨具一格的特色品牌。比如將運城市特有的文化背景融入到蘋果品牌宣傳中,立足本地文化資源優勢,使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僅可以吃到香甜脆口的蘋果,還可以對運城文化有所了解,推動運城蘋果產業的快速發展[7]。

表4 2013-2016運城蘋果出口量情況表
目前,市場上各類特色農產種類豐富,產品五花八門都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但終歸到底,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到底還是價格和質量的雙重競爭,價格低,質量好的商品往往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從而帶來更高的收益。由于目前蘋果生產還沒有完全實現統一標準化管理,各龍頭企業、加工企業仍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抵御風險能力太弱。因此,市政府要積極推動蘋果標準化產業化經營,對蘋果進行深加工,努力提高其蘋果附加值,逐漸形成“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聯結機制。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統一蘋果的質量、規范產品的銷售流程,還可以提高果農的收入,促使當地蘋果種植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實現蘋果種植業標準化生產。
要不斷轉變政府職能,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優質服務;要逐步對蘋果產業化經營加強指導,改變原來管理部門缺失的現象;逐步健全市、縣、鄉三級領導管理分責制,提高管理水平。政府還要對果農建立的民間協會和合作社,給予政策支持,并加強種植技術引導,有效的將農戶、合作社、企業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并保證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能從中取得合理利潤。此外,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逐步完善蘋果協會和合作社組織的建設,建立果業專項發展資金,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能力,并且通過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推動果業發展,努力使果農經濟效益最大化[8]。
完善蘋果產業監督管理體制,不僅要對蘋果生產質量進行監督,還要對其流通、加工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管理,以高質量的產品爭做蘋果行業的先鋒。
市政府要積極組織各單位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基地的認證工作,制定一套適合本地區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建立蘋果收購批發市場,建立多元化銷售渠道,規范蘋果產業的各個環節,提高蘋果產業的綜合能力。同時,各鄉鎮及示范村要建立積極的銷售環境,著重抓好果品種植和銷售,嚴格規范注冊登記工作,對果品經紀人進行技術培訓和終極考核,爭取做到每一位果品經紀人都能持證上崗,打造一支富有專業技能、言必行,行必果的經紀人隊伍;建立和完善產地銷售市場,以銷售來促進生產,為果農和果商提供公平交易的銷售平臺;建立合理的經營體系,安監部門要做好果品銷售中的案件查處工作,嚴厲打擊坑農害農、欺商損商等各種違法行為。
各級領導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統籌全局,制定蘋果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果農生產積極性,解決蘋果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市政府要主動擴寬信貸資金借貸渠道,降低對果農的信貸門檻,為蘋果產業高效持續發展增強后勁;不斷創新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與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基地管理模式,提升果業的產業化發展水平,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蘋果種植管理規程和標準體系。
同時還要加大蘋果發展的科研力度,建立全新的技術服務網絡,努力把蘋果種植和科研單位工作相結合,并通過與科研單位合作,不斷提高蘋果的質量,增加蘋果的種類。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各生產單位的技術發展,并定期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專業能力。還要加強對果農的科技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意識、誠信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使全市果農的管理水平有進一步的提升。
資金投入的多少是決定蘋果產業能否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兩個部分,一是商業投資,政府應該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外界投資,讓投資者看到蘋果產業的廣闊前景;二是市政府相關部門要設立果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果業的推廣和發展。通過這兩個渠道,大力吸引資金投入,完善蘋果產業發展的基礎實施建設。特別是在果園建設方面,各級財政信貸部門要大力支持蘋果產業發展,拓寬農戶融資渠道,降低果農貸款門檻,為種植戶開設“綠色通道”,確保產業體系建設發展階段資金充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9]。
此外,運城市果農大多是小規模種植,果農銷售沒有組織性,經營零散。各蘋果合作社發展滯后,缺乏統一的管理,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各處龍頭企業聯系較少,難以實現蘋果相關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缺乏市場競爭力,很難在激烈的蘋果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更無法與國內外一些大型企業抗衡[10]。所以發展壯大整個蘋果很產業,需要實現統一的管理和標準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具備價格優勢。形成規模生產,培育生產、貯藏、加工、運輸和銷售的完整的產業鏈條,把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利益主體捏合成一個整體,在產業發展中共進退。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運城市蘋果產業取得巨大進步,在國內外市場發展中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各級政府部門在產業發展中功不可沒,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但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在蘋果產業的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各個環節中仍有缺陷。本文通過理論分析,結合運城市實際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對策,希望能夠為運城乃至全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1]韓淑鴻,孟寶奎,楊濱浩.運城市蘋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果樹,2014,(01):31-32.
[2]薛欣飛.運城市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3]王靜,呂凱,趙義.運城市蘋果腐爛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現代農業科技,2014,(24):136+139.
[4]李芬珍.山西省運城市水果業營銷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26):205-206.[2017-08-05].
[5]王曉奇.運城市外向型農業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09.
[6]賈佳.運城果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14):77-78.
[7]牛艷.山西省運城蘋果產業發展問題分析及對策[J].論文網,2013(7).
[8]劉漢成.中國蘋果產業發展及國際競爭力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3.
[9]郗悅.陜西蘋果產業發展中政府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2..
[10]思正研.把蘋果業作為農業的“第一產業”來抓[N].運城日報,2007(0403).
[11]朱志洪.對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幾點思考[J].唯實,2006(2).
[12]安華.山西轉型經濟史研究[D].山西大學博士論文,2012.
[13]山西省農牧業信息中心.運城蘋果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措施[EB/OL],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qyjj/20120912/191313131857.shtml
[14]山西年鑒編纂委員會.運城果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R].山西年鑒,2005.
[15]王建新,暢文選,黃雪娜,張國強.山西運城蘋果產業狀況調查 [J].山西果樹,2016,(01):50.[2017-08-04].DOI:10.16010/j.cnki.14-1127/s.2016.01.025
[16]柳琛.關于運城市萬榮縣蘋果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討[J].經濟師,2016,(08):201-202.[2017-08-04].
[17]王建新,尉青,薛麗君,景香平,韓紅英.運城市蘋果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果農之友,2016,(S1):17-18.[2017-08-04].
[18]陳新平.運城蘋果“走”向世界——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側記[J].果農之友,2016,(12):37-38.[2017-08-04].
[19]閆振宇,劉天軍,劉軍弟,霍學喜.低效蘋果園改造技術模式、效果及區域差異分析——基于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24個綜合試驗站數據的統計分析[J].果樹學報,2017,34(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08.s.20160913.1602.008.htmlDOI10.13925/j.cnki.gsxb.20160171
[20]李越,劉亮明.首批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蘋果[J].西北園藝(果樹),2015,(05):38-39.[2017-08-04].
[21]韓淑鴻,孟寶奎,楊濱浩.運城市蘋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果樹,2014,(01):31-32.[2017-08-04].
[22]郝淑英,黃雪娜.運城市提高蘋果生產效益的“六化”措施[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05):50-51.[2017-08-04].
[23]王煥英.山西省蘋果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
1004-7026(2017)17-0014-06
F326.1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7.008
吳楠(1993-),男,山西孝義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農村與區域發展研究。
王廣斌(1960-),男,山西運城人,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市場建設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