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 手機的發明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出現對受眾接收新聞的方式、閱讀資訊的習慣產生重要影響。騰訊新聞作為當下最熱門的新聞報道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其頻道定制方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通過對其5大板塊和49個頻道的分析,總結出手機新聞客戶端對于受眾閱讀新聞習慣產生重要影響:豐富的閱讀體驗、隨時隨地獲取最新資訊、滿足“零碎化”閱讀。如此使受眾針對性地揚長避短,正確利用手機客戶端。
關鍵詞 手機新聞客戶端;受眾;騰訊新聞;頻道定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5-0047-02
自1973年第一部手機問世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手機作為“第五媒體”①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互聯網產生后,手機與網絡聯合,使得手機上網越來越備受青睞。近幾年,智能手機、4G網絡、無線Wi-Fi等的普及,手機上網更加便捷、便宜,手機用戶的生活習慣產生重要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手機新聞方式的不斷變化,特別是手機新聞客戶
端②的出現,更是對受眾接收新聞的方式、閱讀資訊的習慣產生重要影響。
1 騰訊新聞的欄目規劃分析
根據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年共計手機網民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7 550萬人,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③。這說明,手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這一契機,各大傳統報刊媒體和新興網站平臺紛紛向手機客戶端轉型,提供手機新聞客戶端平臺,大大改變了受眾接收新聞、閱讀資訊的方式。
百度網頁搜索“百度手機助手”,輸入關鍵詞“手機新聞客戶端”,共找到350個代表性的應用結果。其中下載量前五名的分別是:今日頭條5.3億次、騰訊新聞4億次、網易新聞1.7億次、搜狐新聞1億次、filpboard中國版1億次等。騰訊新聞是騰訊公司打造的新聞報道產品,在QQ、微信、微博社交軟件新聞推送等方式的影響下,其仍能以4億次的下載量位居手機新聞客戶端下載量第二名,說明騰訊新聞是當下最流行、人們接觸最多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之一。
手機新聞客戶端致力于全方位、全時段地提供新聞資料,為用戶提供讀、聽、視等多種方式。例如騰訊新聞共分為5大板塊:“7×24小時”(為你帶來新聞現場一手資料);“新聞推送”(30秒 到你手中);“海量文章”(為你的興趣而推薦);“段視頻”(連續觀看 根本停不下來);“直播”(神秘嘉賓 零距離互動)。從中可看出,手機新聞客戶端努力打造的是及時、直接、全面、高效的新聞報道平臺,如此使受眾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選擇、了解最新新聞事件,更好地體現了“說話和走路”[1]的完美融合。
進入騰訊新聞首頁,隨時刷新,“要聞”一欄會不斷更新不同的新聞內容。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頻道,如圖1頂部所示,分為視頻、江蘇、娛樂、體育等頻道,其后的“+”為用戶提供頻道定制的功能(如圖2),共有49個頻道。這種現象在各類手機新聞客戶端都有出現(如圖3、4)。受眾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新聞類型,類型豐富,頻道多樣,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頻道導航下方第一項的“置頂新聞”,引起大家關注,鎖定重要新聞。
各大客戶端頻道分類主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板塊,又細化分為軍事、科技、娛樂、文化、教育……等子頻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隨意選擇,個性定制。如此打開客戶端是可以優先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資訊。
2 受眾閱讀新聞資訊習慣的變化
手機新聞客戶端以其便捷性、全方位、全角度呈現新聞資訊贏得用戶的青睞。一方面受眾選擇這類平臺,方便閱讀新聞。另一方面,如此細致地頻道分類,也在無形中改變著受眾閱讀新聞資訊的
習慣。
首先,手機新聞客戶端為受眾提供豐富的新聞內容。這體現在利用文、圖、音、視頻等方式,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播報方式,避免單一模式引起的枯燥之感。如各手機新聞客戶端多利用短文加圖片的報道方式,開辟直播、評論區域,增加受眾的直觀感受和參與體驗,擴大閱讀新聞的受眾范圍。受眾不再是新聞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可以隨時閱讀、即時評論、隨手轉發,成為新聞的接受者和傳播者。這是手機新聞客戶端的重要特點和優勢。
其次,手機新聞客戶端為受眾第一時間提供最新資訊。時效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在當今信息傳播媒介多樣的時代,各大傳統報刊和網站集團致力于手機客戶端的開發利用,爭奪第一時間播報新聞資訊,因此,受眾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快速知曉最新資訊,了解社會動態。手機也成為受眾閱讀新聞的重要媒介,而非只有在傳統報刊和PC端才能完成。但是,恰是為了爭奪第一資訊,搶占第一時間報道,在許多未經證實或深入調查的情況下發布新聞,就容易造成新聞的真實性,而對社會、媒體集團產生不利因素。但利大于弊。
再次,填充受眾零碎時間。手機新聞客戶端多為標題加圖片的播報方式,一般是“導語式”新聞,滿足受眾的“滾動式”的閱讀方式。這種短而精的新聞一方面滿足了受眾利用瑣碎時間了解新聞動態,隨時隨地知曉國家大事、社會事態。但也因此使得受眾越來越傾向于快餐文化,無法深入閱讀報刊之類。但亦是利大于弊。
雖然近幾年智能手機不斷發展,手機屏幕發生很大變化,但手機新聞客戶端仍然受到手機界面的限制,新聞內容必須縮減規模,截取關鍵詞,簡述事件的時間、地點等,極少展開敘述詳細的信息,這就導致了同質化的現象,即相同主題的新聞在不同的新聞客戶端上呈現出相似的現象。如何在精短中體現更為關鍵的信息和與眾不同特點,成為新聞客戶端制作者的首要任務,也是首要挑戰。有的放矢地提高手機新聞客戶端的新聞真實性、內容深度化、播報個性化能力。這不僅需要提高受眾的信息分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手機新聞客戶端要做好對新聞內容的編輯、主題的選擇、特點的塑造。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手機新聞客戶端的重要作用,成為受眾獲取新聞重要的、可信的方式。
注釋
①朱海松:《第五媒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5頁?!暗谖迕襟w”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也叫手機媒體或移動網絡媒體。
②手機新聞客戶端是指: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以智能手機為接收終端,不同方式類型的傳播主體為了實現期新聞傳播的功能而開發出的應用服務類程序。參見:郭思齊:《“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下的新聞客戶端內容研究——以澎湃新聞客戶端為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6屆碩士學位論文。
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參考文獻
[1]保羅·萊文森.手機,擋不住的呼喚[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3.
作者簡介:張 華,安徽青年報社新聞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新編傳播與實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