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登信+張利+陳德先+李秋紅


【摘要】面對社會對“3S”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本文通過調查采訪多所高職院校及企事業單位找出目前高職院校工程測量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嘗試建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3S”技術條件下工程測量專業課程體系。為培養新形勢下的“3S”技術工程測量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3S” 工程測量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38-02
“3S”即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系統)。“3S”技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現代測繪技術,它的出現代表了測繪技術的發展方向,該技術在現代測繪中起著強大的技術支撐作用,作為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為了滿足社會對高水平、高科技、高技能測繪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考慮在“3S”技術條件下如何進行專業課程設置。
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它直接關系著培養人才的規格、質量、以及是否能滿足當前社會需求,科學合理的構建高職院校特有的課程體系,其意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即體現了本科院校高素質的理論知識,也體現了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一、目前工程測量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國家對測繪行業的投入的加大及對人才的高度需求,我國高職教育中開設了工程測量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本文筆者采用電話、網絡 、面對面座談的形式對多所高職院校及企事業單位進行了廣泛調研,發現了目前該專業存在如下問題:
1.該專業招生情況不夠理想。通過調查,多數人反映該專業培養的就是“農民工”,大多數人認為測量人員根本不需要專業的學習,直接拿著儀器在工地上學習幾天就會了,普遍人還認為工程測量專業畢業生不僅工作環境差而且還很累、很苦。對于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的90后的大學生們來說,實在很難堅持下來。
2.人才培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對于生產一線上的企業領導們卻認為目前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理論知識薄弱,只對傳統的光學儀器較為熟悉,而對目前先進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手段只是略知一二,對先進的測量軟件一竅不通,完全不能勝任工作崗位。
歸根結底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上,即課程體系的構建上不符合現代測繪技術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構建一個新的課程體系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課程體系設置
1.理論課程體系
該專業要求學生畢業學分達到142學分,其中必修課85學分、選修課28學分、實踐教學29學分,其中必修課又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包括專業限選課和公共選修課,實踐教學包括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
2.實訓課程體系
工程測量專業是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需要培養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該專業對學生的操作性要求相當高,故在教學中需要加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該專業開設了大量的實踐課時,幾乎每門專業課程都包含了實踐課時,絕大多數課程都是實驗課時占了總課程的一半,其中與“3S”技術相關的實驗課時占了總實驗課時的1/2,“3S”技術中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課程全部安排在機房上課,采用的是邊理論邊實踐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能掌握所學知識。
3.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除了軍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以外的實踐環節以外, 每學期至少都有1周的專業課實習,比如:工程制圖實習、測量學基礎實習、控制測量與GPS測量實習、數字測圖技術實習、工程測量實習等。所有實習課程采用項目導向制,要求學生在校內模擬一工程項目進行具體生產操作。
三、課程設置特點
1.容入了“3S”技術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但是由于受實驗條件、師資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大多數學校多開設的工程測量專業偏向于工程技術方面,而測量只是其中的一門課程,這就違背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我校在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不僅體現出了測繪高技術的發展水平,而且淘汰了部分過時的內容,構建起了“3S”技術條件下的高科技的工程測量專業課程體系。
2.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即向本科院校看齊,課程設置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測量手段與方法,或是偏向于工程的某一方向,如建筑、水利、道路、礦山的口徑狹窄的專業,又體現了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宏偉目標。課程設置上即包含了現代最先進的測繪手段和技術又含有大量的實踐環節。
3.“3S”技術條件下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大多是軟件操作。因此需要學校配備足夠的校內實驗室,如:數字化測圖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攝影測量與遙感實驗室、GNSS后處理實驗室等,且應進行全天開放,供學生實踐教學的需求。
4.由于我校與四川空間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實行訂單式培養,該公司為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學生最后一年在公司頂崗實習,因此學生就能參與到實際生產項目中去,這將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且能獨立的承擔一定量的生產任務。
四、結語
“3S”技術的綜合性日益提高,其應用領域的不斷推廣,決定了“3S”技術下的課程是一門動態性的課程,并且課程體系的構建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需求,體現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先進性,因此專業教師將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充實自我,使所講知識能透徹、深入、淺顯易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出高水平、高技能的新一代工匠性人才,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和工作中能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付培義.構建高科技條件下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J].三晉測繪, 2001(4).
[2]李永剛.高職課程改革的思路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32).
[3]馮大福.基于項目導向的工程測量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教論壇,202(49).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S”技術條件下工程測量專業課程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5ZB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