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于磊

摘要:美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不免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作品飽含創作情感的同時時代精神也滲透其中。優秀作品千百年傳承,所含時代氣息會潛移默化影響美術學習者。
本文就中國《步輦圖》與古埃及《狩獵圖》兩幅優秀作品進行分析,簡述其時代精神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時代精神;美術作品;影響;美術教育
美術作品反映時代精神,時代精神影響美術作品。古埃及《法老狩獵圖》與我國《步輦圖》雖相隔數千年的時空,相距數萬里的路途,但如今我們將其放入同一平面,細細看來,不免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結合當時歷史,不難推測出為何作品中會出現這樣夸張的手法。
一、《步輦圖》與《狩獵圖》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是閻立本所繪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通過圖中文字與古埃及文字資料對比,可初步將《狩獵圖》斷代,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700年之前,所繪為古埃及王朝貴族狩獵的場景。
當我們將兩副圖放在同一平面相對比,不難發現其中處理人物比例形象關系的方式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步輦圖中側身站立朝拜以示尊重的藩臣、嬌小的侍女等襯托威嚴雄武的主體人物——唐太宗;狩獵圖中矮小服務的仆人等襯托中央位置莊重的主體人物——王權貴族。
美術作品反映時代精神。通過對兩幅圖的觀察,其中心都圍繞主體地位的統治階級,正面或側面突出王權至上,體現社會的階級性。相似的人物形象比例關系處理也側面反映了兩幅創作地點不同的階級發展歷史有一定的相同性。觀察畫作以及結合它們創作的社會環境,我們能更清晰的看出歷史所賦予美術作品的時代精神。
(1)貞觀之治下的唐朝實力雄厚,注重農業生產,輕徭薄賦,經濟實力強大。同時作為權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封建主義國家,注重法制,皇權至上。軍事實力龐大,征服四夷,實施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領都來長安朝見,擁戴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尊稱其為“天可汗”。
(2)古埃及王朝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有著并不平等的階級制度。專制意味著不平等。社會不平等表現在人的社會階級性上,并非享受同等權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階級性深入人心,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當然,文學與藝術也擺脫不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內表現在以王權為中心的社會意識,宗教信仰方面也突出對象征王權的太陽神的崇拜。
(3)畫家在這樣兩種相似的封建專制統治的社會背景下,作畫過程中不免會有意識的敬畏王權。通過夸張變形的手法改變人物形象比例來襯托貴族統治階級的威嚴,以此體現畫家的敬畏崇拜之心。雖然兩幅圖的主要目的都在敘述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但作者情感寄托在畫中之時也融入了當時的時代特征,這些時代特征一直存在于作品中,一直產生著深遠影響。
二、時代精神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美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情感價值觀,作為美術創作主體的作者,創作過程中不免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以自然、社會環境為依托表達當時自身的心理狀態,傳承百年潛移默化的對社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美術作品不單單是記錄一件事的方法、表達作者一時情感的寄托,而是深層次的對人的審美、價值觀、生活態度等的影響。
在這樣的影響下,作品的時代精神其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在臨摹我國傳統書法繪畫作品時,講究取法乎上。在此借用太宗之言也是希望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盡可能的感受當時創作環境,將心融入其中,在這樣模擬條件下進行臨摹,以求達到循古法的狀態,使作品氣息更接近原作。
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時代精神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習者,比如兩幅作品突出貴族統治階級的地位,也一定程度上給人以王權至上的暗示,維護統治階級的威嚴。所以特別是在中小學美術普及教育中,時代特征的講解以及文化傳播過程中要進行正確引導,并不像藝術作品一樣允許夸張變形,以求作品的形象和傳神。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正確生活態度等。
三、總結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融入個人氣質、思想精神以及藝術情感所創作出的,時代精神參與了每個人思想精神的發展歷程,所以每件作品中都不可避免的包含有時代特征,例如現當代社會美術作品呈現不拘一格,打破傳統,反對局限和刻意的現象,體現出自由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時代精神如同衣服標簽,粘在作品上永遠不可能摘下。
美術作品上的時代精神對美術教育同樣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作用,一方面它提供給我們作品創作時作者真實的社會理解;另一方面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欣賞者的思想觀念。它在日常學習中便悄然影響著學習者,正確的認識它、理解它將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學習,也能更好的傳播美術文化,達到一般教育之功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