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離婚率也逐年攀升,離婚時有關新類型財產股權期權的糾紛也越來越多,針對股權期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研究就尤為重要。文章以我國的夫妻共同財產認定制度及股權期權為論據,對股權期權相關概念進行概述,并對其進行了性質界定,得出“股權期權屬于民法上的期待權”,并分析了期待權在2001年修訂的現行《婚姻法》有關夫妻財產制下的認定問題,提出“期待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增值或者轉化成的現實利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進而強調“股權期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增值或者轉化成的現實利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并在此基礎上對《婚姻法》提出修改建議。
【關鍵詞】股權期權;夫妻共同財產;期待權
一、股權期權的性質界定
股權期權是上市公司獎勵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人員的一種激勵計劃。激勵計劃,就是以本公司的股票為標的,對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進行長期性激勵。對股權期權法律性質的界定,關系到確立股權期權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金曉斌教授與劉和平教授認為:“股權期權屬于一種單務法律行為,是形成權而非債權,只不過此處的形成權被賦予了條件”
筆者贊同兩位教授的上述觀點,理由如下:第一,股權期權是單務法律行為。公司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授予股權期權,其目的是授予權利,動機是通過這一激勵行為促使激勵對象能夠更好地為公司創造利潤。法律關注的是目的并非動機。假如股權期權是一種雙務法律行為,那么公司與權利人之間就會形成一種雙務合同。第二,股權期權在授予時,其并非可立即行使的權利,相當于此時的股權期權被賦予了行權條件。梁彗星指出:“民事法律行為可能是附條件的,在條件成就以前,權利能否被履行是不確定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可以附條件的。在股權期權中,其中的預期價格可以解釋為行使權利預先設定的條件。第三,債權根據民事權利標的的不同分類,分為債權、物權、繼承權、人身權、知識產權,而形成權是根據權利的作用來分類的,分為支配權、形成權、抗辯權、請求權。債權按照作用來說,屬于請求權的一種,請求權是需要權利人的意思表示進行權利申請,經過被申請人的同意才會被實現的權利。而形成權是只需要經過權利人的意思表示不需要對方的同意即可實現的權利,對于股權期權來說,只需要權利人實現了行權條件,即可向公司要求行權,不需要考慮公司是否同意,公司需要無條件地配合權利人實現其權利,很明顯,股權期權是一種形成權而不是債權。
二、股權期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前文闡述了股權期權的概念及特點,并對股權期權進行了性質界定,本部分試圖通過分析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制,來研究股權期權在我國夫妻共同財產制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問題。
(一)約定夫妻財產制下股權期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約定財產制是以合法約定的形式決定婚姻財產關系的制度,它取決于夫妻雙方的婚前約定或者婚后約定,受到《婚姻法》《合同法》的雙重制約,其具有優先于法定財產制適用的效力。根據《婚姻法》第19條及《合同法》第3條、第9條的規定,在約定財產制下,約定夫妻共同財產需要具備以下條件:1.約定雙方為合法夫妻;2.約定雙方需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3.約定雙方必須自愿;4.約定內容必須符合《合同法》及《婚姻法》的規定。
在約定財產制下,夫妻雙方針對股權期權會出現四種不同情況的約定:第一,約定股權期權歸權利人一方所有。在該約定下,股權期權就是屬于權利人一方的個人財產,在離婚分割財產時,此財產不屬于分割的范圍。第二,約定股權期權屬于夫妻之中不是權利人的一方。根據合同的相對性來說,股權期權是公司給予特定對象的一種特殊權利,該權利不可讓與,所以此時約定的并不是權利本身的歸屬,而是權利背后所能帶來的財產性收益的歸屬。在此約定下,股權期權所帶來的財產性收益屬于夫妻中非權利人一方。若離婚時,股權期權只有部分滿足行權條件,則對于該部分所能帶來的財產性收益執行該約定;若離婚時股權期權全部都滿足行權條件,則針對股權期權所能帶來的全部收益執行該約定。第三,約定股權期權屬于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在該約定下,股權期權所帶來的財產性收益屬于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在離婚時,對于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按照平等分割的原則將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所能換取的實際財產執行此約定。若權利已經被行權則針對實際財產執行此約定,若權利還未被行權,則針對離婚時該權利所能獲取的實際財產執行此約定。第四,約定股權期權屬于夫妻雙方按份共有。在該約定下,股權期權所帶來的財產性收益由夫妻雙方按照約定的份額按份享有。在離婚時,針對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所能帶來的實際財產收益,按照約定的份額進行分割,若此時權利已經行權則針對行權后所換取的實際財產性收益進行份額的分割,對于未行權的權利,按照離婚時該權利所能獲取的實際財產性收益進行分割,執行此約定。
(二)法定財產制下股權期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
法定夫妻財產制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前或者婚后沒有就夫妻財產關系作出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或者約定無效時,依照法律規定而直接適用的夫妻財產制度。目前,有關股權期權行權問題,我國的法律法規還沒有明確予以規定。筆者上文已經論述了“我國共有財產獲得的時間界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針對期待權來說,有權利獲得時間與行權獲利時間,究竟這兩個時間應該以哪一個時間來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進行重疊分析,我國法律并沒有具體規定,這就使得認定股權期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成為一個司法實踐的難題。筆者認為,兩個時間都不可以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單純進行重疊分析。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18條的規定以及期待權的法理學基礎,應該將股權期權的兩個時間分開規定:第一,從權利獲得時間來分析。不論權利獲得的時間是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是通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勞動或者服務而獲得的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對于已經行使并且根據正常的市場行情可以確定實際價值的部分,應視為既得利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平均分配;而對于離婚之后尚未行權的來源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股權期權,應該按照按份共有而不是共同共有來處理,即應根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股權期權持有期間的比例并依照按份共有的原則,來確定應該享有的權利或者應當履行的義務。對于在婚姻關系結束后才滿足行權條件的股權期權,則不屬于共同財產的分割范圍,屬于權利人的個人財產。第二,從行權獲利的時間來看。只要是權利的來源是夫妻關系的存續期間一方的勞動或者服務,就應該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對于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權利并行權獲利的部分,按照共同共有來認定,對于權利來源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但是行權獲利時間在離婚后的部分,按照按份共有來認定。
三、結語
筆者將股權期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問題在不同財產制下分別討論,根據邏輯推理的方法作出最終的結論。根據《婚姻法》第17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1條之規定,無法直接得出股權期權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股權期權作為一種新類型的財產,我國的相關立法還處于空白狀態,一方面是由于法律的簡潔性導致無法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導致法律與現實社會脫節,現有法律無法完全適應現代社會,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針對股權期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筆者建議在以后《婚姻法》修改時可以加上以下幾點:第一,夫妻雙方股權期權可以對于進行四種形式的約定:權利人一方所有、非權利人一方所有、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夫妻雙方按份共有。第二,夫妻雙方約定權利人一方所有時,股權期權由權利人一人享有。第三,夫妻雙方約定由非權利人一方所有時,行權權利仍歸權利人,但是行權后所得到的實際財產權益由非權利人一方享有。第四,夫妻雙方約定由夫妻雙方共同共有時,離婚時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所能換取的實際利益由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平等分割,對于離婚時未滿足行權條件的部分以未來滿足條件時所能換取的實際財產利益由權利人一人享有。第五,夫妻雙方約定由夫妻雙方按份共有時,離婚時滿足行權條件的權利所能換取的實際財產利益由夫妻雙方按照約定的份額按份享有,對于離婚時未滿足行權條件的部分以未來滿足條件時所能換取的實際財產利益由權利人一人享有。第六,在法定財產制下,婚前獲得股權期權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增值或者轉變的現實價值為夫妻共同財產。第七,在法定財產制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股權期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能確定現實價值但于婚姻關系結束后進行現實價值轉變的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第八,在法定財產制下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行權獲利的部分認定為夫妻共同共有,于離婚后行權獲利的部分認定為夫妻按份共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