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
摘 要:就業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與否更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高校和社會的和諧,更關系到每一名大學畢業生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這一表述備受社會各界密切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繼續增加,高校畢業生工作壓力依然很大,就業任務十分艱巨。為了更好的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體會到,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對高校畢業生高質量的就業有直接推動作用。
關鍵詞:就業 高校畢業生 職業指導 高質量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原因分析
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招聘熱潮又到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又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然而招聘會火爆的現場與大學生應聘成功率并不能成正比,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了呢?原因就是我國的依附型產業結構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國際資本以越來越大的規模進入內地,在初期這種資本進入也許對緩解當時我國經濟建設資金不足起了一些作用,但它的影響很快就超越這一點了。各地方政府在對外招商引資的競爭中,對外資的優惠政策越來越豐厚,從審批、用地到稅收等等各個方面,在與內地企業的競爭中長期在政策上處于優勢地位,再加上這些國際資本相對于內資來說實力更為雄厚,市場運作經驗更豐富,造成內資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一個個產業關聯度高、對國民經濟甚至國家安全 都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被外資擊垮。近幾年來,國際資本更是通過“斬首”式收購,逐漸取得了相當多的戰略產業的控制權。據社科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我國對外28個主要產業中,其中21個產業位居前五位的企業都已經被外資掌控,而剩下 的7個產業,外資也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控制權。相應地,在除了象軍工、航天這些部門以外的其他許多產業中,我國基本不掌握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控制在外資手中。而在國際競爭中同樣重要的品牌上,情況同意不容樂觀。這些年來,不僅我們自己的品牌沒有成長起來,而且自主品牌在外資的進攻下,處境越來越糟糕。
二、對高校畢業生高質量的就業的職業指導對策
2.1 引入職業測評系統
職業測評是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實施個性化指導的工作基礎,是一種了解個人與職業相關的各種心理特征的方法。它綜合利用心理學、管理學和人才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人的能力水平及傾向、個性特點和行為特征等進行系統的、客觀的測量和評價。通過測評可以幫助學生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特點,并結合工作崗位需求,進行職業選擇。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職業測評來指導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以RtCatch為例,該測評工具是由歐美20余位專業研究者,結合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共同研發。RtCatch擁有數十種類型的題庫,包含性格、情緒、工作發展、組織文化、職業匹配、績效考核、激勵設計等,可對檢測對象做出性格分析、學習模式、行為感知、工作期望、心情感知、滿意度、行為變化、工作壓力、外在表現等診斷報告。該測評工具通過精確的指標表現出受測者的性格密碼,通過解讀可以讓受測者了解自我性格與能力、工作狀態與壓力,使自我優勢得以發揮,同時藉由報告書內容改善自我,以利未來在社會或組織發展中取得更好成效。我們引入職業測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實現更好的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測評工具,各種工具各具特色,但任何測評都有其相對性和局限性。要讓學生懂得,測評并不是萬能的,一種測評方法可以測出某些東西,但也可能很難測出另外一些東西。同時測評咨詢評估人員和職業指導師在實施測評解讀時也有可能會由于自身的經驗而有所偏差,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會存在一些誤差的,測評結果只是一個相對來說“最好”的估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同測評工具得出的分數不能直接加以比較,測評的結果也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擾,所以要讓學生合理看待和參考測評結果和職業指導師的意見,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和選擇。
2.2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職業指導質量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年輕一代的生活和溝通方式也在發生巨大變化,當前大量的90后開始走出校門,步入職場。以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成長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可以說新一代的年輕人生活在時時在線,處處互聯的時代。因此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由于網絡的便捷性和信息的豐富性,可以滿足學生對各類信息的需求,同時發揮網絡不受時空影響的交互性優勢,為學生與學校、學生與企業之間提供有效的溝通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的及時傳遞。同時利用網絡技術,也可以解決當前高校職業指導人員不足的難題,還可以極大地拓寬職業指導工作的服務對象和內容,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構建高校職業指導信息服務平臺。2、搭建在線就業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就業能力。3、使用新媒體工具,提升職業指導效能。4、發揮社交軟件在職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通過綜合運用互聯網手段,可以讓學生更及時地了解就業信息,也可以讓指導人員更好地融入學生當中,讓互聯網在高校職業指導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我們應重視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讓互聯網+職業指導,以實現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洋;;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孫秀華;大學生就業指導理念和實踐模式之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9期
3 鄭本軍,謝云;構建高校全程就業指導教育體系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