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漁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口縣域經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重慶直轄以來,城口漁業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漁業的發展步伐。該文介紹了城口縣冷水魚發展的現狀,介紹了城口漁業當前的發展思路,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冷水魚;發展現狀;發展思路;城口縣
顏德青. 重慶城口縣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思路及問題[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0):18.
城口縣屬渝東北區,經濟條件相對較弱,但擁有豐富的冷流水資源和天然漁業資源。通過重慶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相關單位指導,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員多方考證、水產工作多年探索得出結論,城口漁業要發展只有走特色漁業道路,即充分發揮城口冷水資源優勢,走冷水性魚類養殖道路,大力發展冷水性魚類養殖。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進行特色農業功能分區中,將城口縣劃分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這一定義進一步明確了城口縣漁業發展方向。
一、城口縣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
城口縣地理、氣候環境特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冷水資源豐富,但漁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直到2009年,任河水產公司在重慶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城口縣農委、萬州水產研究所的支持下,建成了巴山水庫魚類增殖放流站。根據設計要求,公司將原來的池塘改造成魚種繁殖池,新建了孵化車間,捕獲、收購了城口土著魚親魚,著手大鯢、裂鰒魚、多鱗白甲魚的馴養繁殖。2009年即突破裂鰒魚人工繁殖技術關,除滿足公司自養,為當地10家養殖戶提供苗種外,還遠銷開縣、巫溪、萬源等地,洋魚發眼卵還銷往青海等地。目前已經擴大土著魚養殖戶10戶,均取得成功經驗。
二、城口縣漁業當前發展思路
2013年以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結合重慶市政府《關于加快大鯢產業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狠抓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優良品種的引進推廣和地方種質資源保護,強化漁業生產環節監管,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科技漁業、生態漁業。
1、大鯢養殖
以城口縣綠慧大鯢養殖有限公司為首的幾家資深大鯢養殖戶為龍頭,帶動城口縣大鯢養殖業的發展;到2015年建成繁育場1個,大鯢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1個;規模養殖戶達15戶,其中2萬尾以上4戶,帶動大鯢養殖農戶200戶以上,建設配套餌料魚養殖池塘80畝。實現養殖大鯢15萬尾,年繁殖苗種3萬尾,商品鯢2萬尾以上,每尾1 kg,年產量40噸,300元/kg,年產值1200萬元。
2、鮭鱒魚類養殖
以城口縣任河水產養殖公司在蓼子鄉建設的鮭鱒魚類生態流水養殖示范基地為龍頭,帶動城口縣鮭鱒魚類養殖業的發展;到2015年建成鮭鱒魚類生態流水養殖基地1個,發展鮭鱒魚類養殖戶20戶,養殖面積達到10畝,單產4000 kg/畝,全縣鮭鱒魚類年產量達40噸,50元/kg,年產值200萬元。
3、多鱗白甲魚、裂鰒魚養殖
以城口縣廟壩鎮巴山水電站增殖放流站為種苗供應基地,帶動城口縣土著魚類裂鰒魚、多鱗白甲魚的發展;到2015年在人工增殖放流站原有15畝的的基礎上,擴建10畝,可提供裂鰒魚、多鱗白甲魚等土著魚類苗種200萬尾/年,發展土著魚養殖戶50戶,養殖面積達到150畝,單產1000kg/畝,全縣土著魚類年產量達150噸,80元/kg,年產值1200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產業基礎薄弱、宜漁水域資源利用率低
目前,城口縣漁業以池塘養魚、山坪塘、水庫養殖為主。但養殖品種單一、養殖管理原始粗放,效益低下,水域開發利用率低,資源利用率低。漁業生產總量小、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率低,全縣漁業發展落后。
全縣僅一家魚種繁殖場,縣內使用的魚種主要依靠外進,魚種繁育體系缺失,成為城口縣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水產部門多年引導養殖戶養殖冷水性魚類,但因見效慢,大片適宜養殖區域未被開發利用。漁業生產總量小,與市場消費需求量相差甚遠,全縣各集貿市場大量沖斥著從縣外調進的商品魚,全縣漁業發展嚴重滯后。
(2)生產手段落后,漁業產量效益差
由于水產養殖技能普遍欠缺,絕大部分水產養殖戶管理原始粗放,漁業養殖單產極低,效益極差。養殖品種單一,具有價格優勢的名優品種養殖還未被養殖大面積采用。大多數為鯉魚、草魚,且放養量不足、投放的魚種規格偏小,水體利用率低,單位產量小。投放的飼料原始,并且嚴重不足。通過調查,有相當一部分養魚戶養殖過程中不投放飼料,成為典型的“白水”養魚,而投飼的養魚戶也大都選擇畜禽糞便、飼草等營養成分低的飼料,選用專用顆粒飼料的極少,目前城口縣尚無一家魚飼料經營店。養殖技術落后,管理粗放,因水質管理不當造成的死魚事件時有發生。
(3)漁業投入少,漁業發展緩慢
城口縣由于漁業養殖起步完,養殖基礎設施差,資金短缺嚴重制約著漁業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城口縣僅在2008年建設巴山電站時,獲得漁業資源補償250萬元,將增殖放流站建設在任河水產公司。每年從市里獲取的項目資金等僅20萬元左右。在漁業發展過程中,很多養殖戶想要轉型養冷水魚,但修建、改建池塘,購買養殖設施、苗種等所需費用較高,一般養殖戶難以承擔,只能“望魚興嘆”。上級部門的投入,面對眾多的養殖戶時,也只是杯水車薪。
(4)機構不完善,推廣組織不健全
城口縣目前僅設立縣級水產技術推廣站一個,專業人員僅3名,與外界進行新的養殖方式和技術交流和學習時間少,造成部分技術更新速度慢。且城口縣氣候、地理環境比較特殊,新技術、新產業在城口縣的推廣見效慢,讓推廣工作難以開展。
2、解決對策
希望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出臺冷水魚專項扶持政策;加大對城口縣冷水魚項目支持力度;申請市級專項增殖放流資金,擴大增殖放流規模;申請在城口縣建立冷水魚魚病檢測、檢驗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