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近年來,教育與科技的結合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翻轉課堂”與“慕課”。從2011年開始,我國教育界也開始關注并研究翻轉課堂與慕課的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的模式一般為“先教后學”,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所以,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堂模式學生的任務為:課前自學微視頻并完成前測練習-課堂學習進一步落實知識點提升能力-課后自行消化并完成下一節課的自學任務。教師的任務為:制作學生自學的微視頻-批閱學生前測練習并根據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備課-上課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并進一步鞏固提升-制作下一課的微視頻。根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思路,筆者設計了如下環節。
第一個環節,學生觀看微視頻并完成前測練習(課前完成)。
五分鐘左右的微視頻講解了行為評析題的類型,即每種類型評析題的答題方法。
學生的前測練習為三道行為評析題,分別對應三種類型,單主體單個事件評析題、單主體多個事件評析題、多主體多事件評析題。例1,例2略,例3如下:
例3【實踐增才干】
在某街道辦公室,值班工作人員劉勤看見一位中學生走了進來。
“阿姨,我是街道社區7單元的。你能幫我蓋個章么?學校開學了要檢查。”中學生聲音很低,向她遞過來一張寒假社會實踐鑒定表。
“你這些調查材料都是從網上下載的啊!我真不知道,這樣做是在幫你,還是害你?”劉勤嘆了一口氣,還是從抽屜里拿出公章給他蓋上。
請你對上述事件進行簡要評析。(8分)
第二個環節,教師反饋作業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課堂完成)。
通過對前測練習的批閱,筆者發現第3題的得分最低,于是在課堂上重點講解第3題也就是多主體行為評析題。
并且,筆者針對學生的作業情況,歸納了四類學生易犯的錯誤。
第一類,思維太發散,沒有抓住重點。
第二類,書寫不標序號,或者序號沒有放在最前面。(用兩個學生的作業進行了對比)
第三類,專業詞匯的錯誤,或出現太多口語化的表述。
第四類,多主體的總結不到位。
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展示及講解,學生了解到在做評析題時應該重視小標題,緊扣材料要點;書寫標序號,思路要清晰;專業詞匯要準確、表述盡量書面語;多主體評析題要分主體總結。為了檢測學生的課堂效果及進一步鞏固提升學生對行為評析題的答題水平,設計了第三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課堂鞏固練習。
課堂鞏固練習筆者設計了兩道行為評析題,分別為單主體多行為評析題和多主體行為評析題。例4如下,例5略:
例4【法律不可違】
張某在臨街門面合法經營著一家小餐館。為增加收入,他晚上在街上擺起了夜宵攤,嚴重影響交通和衛生。一天晚上,城管執法人員突擊檢查,沒收了他擺在街上的桌椅,同時將門店內的餐飲工具和一臺新買的手提電腦一并沒收。
請你就上述城管執法人員的行為進行簡要評析。(8分)
第三個環節借助網絡平臺展示答案。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做完作業后通過平板將答案上傳至網絡平臺,教師及學生都可以看到每位同學的完成情況。再以一個同學的作業為例,請另一位同學對其進行評分,并指出優劣。通過這樣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課堂效果,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前測練習、課堂鞏固練習,所以第四個環節的課后作業不再是布置本堂課的相關內容,而是自主學習下一堂課的微視頻,完成下一堂課的前測練習。其實,第四個環節也就是下一堂的第一個環節,這樣,就形成一個不斷循環的完整學習鏈,即學生自學微視頻并完成前測練習-課堂學習進一步落實知識點提升能力-學生自學微視頻并完成前測練習-課堂學習進一步落實知識點提升能力……
在題型的講解課上,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有這樣幾個優勢:
第一教師的備課更加有針對性。通過前測讓學生先暴露問題,針對學生暴露的問題,來設計課堂活動,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突出重難點。
第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因為是針對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備課,正是學生不足之處,從視覺上也給了學生大的沖擊,所以可以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
第三課堂更加高效。前測加上課堂鞏固練習總共講解了五道評析題,并且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問題后又進行了鞏固練習,這在傳統課堂中等課時量的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