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蓮鳳
【摘要】本文旨在結合課例闡述在職業中學高考議論文作文訓練課中如何采取診斷式教學法,對學生在高考寫作備考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診斷、整合并改進教學方法的策略,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診斷性作文教學 反思 改進
一、傳統作文教學的現狀
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里,教師認認真真備課,在課堂上對同學們講授審題、立意、構思、文體等知識,但作文還是思路不清、立意不明、文體不分;老師在批改時籠統而沒有具體針對的指導,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
二、探尋原因
傳統作文教學里,教師無視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在訓練過程中盲目無計劃,讓學生無所適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脫離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學策略失當等。治病要抓病根,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他們的真正內心及發展規律,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實現寫作水平的穩定提高。
三、診斷式作文教學法的含義
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像醫生那樣對癥治療,在教學中實施診斷式作文教學。診斷式作文教學,是指教師依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診斷、改正教學方法,對學生作文進行指導與訓練,總結其中的規律,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作文教學。這種作文訓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共同問題進行診斷,提出解決方案,進行教學實踐,提高學生作文水準。
四、診斷式作文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學生學情,有計劃的進行教學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才能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如學生在高考訓練中,他們的寫作能力需要分解并有序的訓練。筆者開展“言之有魂的立意訓練、言之有體的文體訓練、言之有據的論據使用訓練、言之有序的結構訓練、言之有采的語言訓練”等系列教學,使學生掌握打開議論文寫作難題的鑰匙。
(二)選擇典型共性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高考作文的發展等級有內容深刻、表現豐富和語言上有文采三個部分。深刻體現在寫議論文時全面辯證的分析看待事物,論證要抓住事例和觀點的結合進行深入的論證;表現豐富體現在材料豐富上;語言有文采體現在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上。考生經過一輪作文復習后,已經掌握了審題立意、行文結構的技巧,積累了比較多的素材,但是在寫議論文時,習慣于“觀點+例子”,傾向于兩個事例論述,議論時樂于用兩個例子展開議論,作文結構單一,陷入模式化。筆者對學生的現狀進行反思,進而診斷,找出原因:一是學生對已掌握的素材整理與思辨能力較弱,在論證過程中過于強調事例的故事性而缺乏較深入的論證;二是出于慣性心理,學生認為用兩個例子進行論述,結構清晰,基本能拿到中段分數,因此不想也不去追求寫有個性、創新的文章。怎么改變學生的作文現狀,讓議論文變得議論深刻、有文采?我的答案是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善用已有素材展開議論,鼓勵學生走出寫作誤區,寫出把事例排比組合且對分論點論證較深入的議論文核心段。這樣,在課前診斷出學生的病因,選擇學生典型共性存在的問題,開出藥方,確定解決方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
(三)搭建行之有效的支架,進行優化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對教學活動的形式、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要考察學生寫作知識是否有收獲,寫作技能是否有習得,表達能力是否有提高。這些都有賴于老師在課堂上的知識構建,知識的構建必須依賴有效的教學活動支架。我在作文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了幾個教學活動支架。
(1)學案導學,貫穿課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學為主體,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能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通過導學案溝通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在學案中,以問拓思,因問造勢。問題的設置由易到難,設計了開放型的問題:如在《寫好排比用例》課例里,觀看完視頻后,我讓學生思考這段話是圍繞什么話題展開?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引導學生思考排比用例的好處。我在學案中也設置學生容易出現認知誤區的問題:如在換一換環節,我問學生事例如何排序?不同類型的問題設置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我在學生遇到難題的環節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要求。如在概括材料時,我給出的學習建議是按照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進行概括。學生在學案一步步的引導下思考如何善用已有素材學習掌握排比用例的方法,寫出把事例排比組合且對分論點論證較深入的議論文核心段。
(2)合作探究、以練促思。高考作文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同時作文教學是比較枯燥無味的。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研討,讓學生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核心段的寫作》課堂活動的設置上,我別出心裁設置了“選一選”“理一理”、 “換一換”、 “比一比”等教學環節,教學重點是“比一比”環節,學生通過兩個文段的對比探究,能夠很好的理解議論文寫作事例列舉后緊扣論點進行議論分析的原則。在課堂上,師生探究,生生合作,以練促思,在做中學,改變作文教學老師滿堂灌的模式,讓學生掌握核心段寫作的方法。
(3)激勵教學,提高信心。激勵教學是指激發學生的動機,誘發學生的行為,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讓學生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的教學模式。我在學案或者課件設置的前言、銜接語、寫作點評、結束語都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評價。
正如我在《鳳頭豹尾的寫作》教學中設計的結語:構建一篇優秀的議論文不僅要有明確的觀點,清晰的結構,嚴謹的論述,同樣需要優美的語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自然會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獲得高分。同學們,拿起筆來,讓氣勢如虹的排比修辭為你的文章增色吧!
學生在心理上認為寫作中能拿到中段分數就可以了,因此不想也不去追求寫有個性、創新的文章。我在教學中設計一系列的激勵語能夠激發學生寫出質量較高的文段,提高他們寫作的信心。endprint
上述教學支架的設置,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進行探究,理解和體會寫作的規律,學生樂于接受。
(四)創設輕松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是激發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搭建的支架就是激發學生構建相關的寫作知識。而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創設或者搭建相關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這樣會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我在教學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所學的寫作方法并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寫作上。《寫好排比用例》上課伊始以《朗讀者》的開場白視頻導入,創設了一個排比用例優美段的情境,董卿女士的美言一下子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興奮點給調動起來,引導學生學習排比用例的用處和特點。又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要布置學生學生寫作所創設的情境,如,小明接到了一個任務,他要給一年級新生做個“理想和成功”為話題的演講,這分明是要寫好一篇議論文的節奏!于是,小明馬上打開《論據手冊》,搜集了司馬遷、祖逖、王羲之、陳景潤、李彥宏、史泰龍等人的事例,請你幫小明寫作一段“排比用例”,要求選擇三個例子組織文段,以證明分論點“擁有理想才能成功”。題目一出,學生立刻熱情高漲,理清要求后,迅速埋頭寫作。十分鐘后,全班交流,學生的習作精彩紛呈,摘錄一個同學的寫作:
擁有理想才能成功,夢想有多精彩,人生就有多精彩。是什么讓王羲之無論嚴寒酷暑仍然勤苦練習,最終練就一手俊秀飄逸的字體?是什么讓李彥宏在眾人冷嘲熱諷時仍然執著向前,最終創立了互聯網的英雄——百度?是什么讓史泰龍在遭受1886次拒絕,仍然推銷自己,最終獲得主演成為巨星?是夢想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給他們增添了勇氣,讓他們努力前行,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播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最終種子成長為成功那棵參天大樹!
從學生的展示來看,寫出的文段能一改以前“觀點+例子”的單一模式化寫作,抓住材料和觀點的結合點進行深入議論,材料豐富具有表現力,使用排比用例的方法,語言有文采。如果經過認真思索和反復修改之后,他們的文章表達會更深刻,語言會更優美,文章會更精彩!
五、診斷式作文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實施診斷式作文教學法在高考訓練中效果特別好,它強調了教學里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地位,利于學生寫出有個性和創意的作文,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了寫作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了教師的有效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資料:
[1]袁迎.“診斷式”作文教學法[J].語文教育與研究,2012.
[2]沈杰.診斷式作文通[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雷其坤.中學作文高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焦秀麗.讓對話精彩起來-診斷式作文教學一例[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4.
[5]于漪.中學作文教學導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6]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7]柯孔標.作文教學創新與創新能力培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周軍.教學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