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
摘要:對高中英語教學策略的探究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著一定的推進作用。我們要努力去探索高中英語教學策略,促進高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是一種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不是平等的,作為教和被教的雙方,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學習語言也不是發自內心的興趣,而是靠死記硬背、被動接受來學習新知識。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和新教材、新理念的引入,我國的高中教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正確認識英語教學的地位和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交往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因為歷史、政治、經濟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在客觀事實上英語已經成為應用區域最廣、使用頻率很高的重要的交流工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走出國門的人越來越多,中國迎來了各種國際機會,擔當國際責任的時候也越來越多,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外語人才的需求不足。而英語是其中最重要的國際語言。需求決定了市場,也決定了英語教學在國內的剛性需求。高中英語學習階段作為學生從英語學科基礎掌握階段到價值運用階段的重要銜接階段,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英語學習者打好堅實基礎,為一生的英語學習作鋪墊的良好時期。所以,這個時期的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能學好英語,不能培養出對于英語的興趣和情感,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英語學習方法,會給將來的英語學習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障礙。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引導教師致力于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把英語教學從應試教學的苦海中拯救出來。教師應該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逐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下學習英語。新的紀元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與時代同步,改變低效的應試教育模式,為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英語人才。然而,從現階段來看,雖然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英語教學仍然沒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教學方法依舊存在單調、枯燥、低效的問題,這己經嚴重阻礙了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整個高中英語教學前進的腳步。
二、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高中英語教師教學觀念的滯后,影響了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這些教師把教學看作是學科知識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就是既定教學內容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既定內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學生只能一味地接受、聽從,課堂氣氛死板、機械、沉悶,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創新與開發。教學重結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們急功近利,眼里只有學生的分數,不斷地訓練學生以求答案的唯一性,把形成結論當中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機械記憶,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過多地強調聚斂性思維,談不上什么會學、探究創新意識,也根本發現不了新知識、新信息及提出新問題。
2.部分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設計陳舊,缺乏創新。教法選擇不當,在教法上不分析知識本身的具體情況,方法單一。情境創設不當,情境的創設更多是為了證明知識,而不是引導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不是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來源。這是一種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式。問題設計不當,問題的設計不注重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練習安排不當。
3.部分高中英語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不當,課堂組織管理層面遇到的新問題。活動組織不當,人為制造課堂的氛圍,不是教學過程中自然地表現和流露。評價方式不當,這里的評價主要是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回答后的評價。有時輕率地予以否認,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4.部分高中英語教師知識結構陳舊,課堂文化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知識的貧乏,適應不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課堂語言不豐富。教師的責任心下降師生之間溝通受挫,缺乏情感支撐,教師的教有一種任務感。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不合理,為運用而運用。
三、教學策略
1.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主體
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應該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只是負責引導和幫助,幫學生學會認知和做事。讓學生自己去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要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建立一種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寬松、互動的課堂環境。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興趣有了,英語的教學工作會事半功倍。英語教學重在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培養,而不在于分數的提高。
2.建立英語的語言環境,使語言得到充分的運用
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建一個英語的語言氛圍,將課堂變成一個真實的交流地點。學生在這樣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和應用英語,其語言交際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將課本上枯燥的英文字母變成一個個場景,讓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吸收知識。例如,學生可以對課文進行改編,甚至可以自編小品去角色扮演,學生置身于一個英語的場景和氛圍,通過自身的使用英語來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置相關的辯論題目,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不管采取哪種方法,我們的目標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創造出更多的英語使用環境,讓學生可以在“用中學、學中用”。
3.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雖然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但在此之外,教學過程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除了老師以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仍然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比如在指導學生寫英文書信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與英語國家交朋友,通過與國外學生的交流通信,同學在書信來往的過程中就可以摸索到書信的格式和內容要求。相反如果先去講解書信的格式,再去規定書信的內容,學生雖然被動地接受了知識,但卻失去了語言交流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紅恩.論英語課程的文化品格[D]:[博士學位論文].重慶:西南大學,2012:83
[2]葛慧穎.中國文化在高中英語教育中的輸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