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帥
摘 要 教育是我國實現強國興邦、社會進步的根本途徑,能夠提高國民的素質,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小康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能夠實現教育的公平,維護我國社會的穩定,基于此,本文闡明了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意義,分析了當前我國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 學生 資助管理 意義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1 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已經有大部分的家庭脫離了貧困,。但是,目前我國貧富差距依然很大,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仍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能夠維護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保證學生受到公平的教育,對促進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計劃有重要的意義。
2 當前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貧困生評定標準和程序不科學
貧困生評定標準和評定程序不科學是當前我國學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難以避免的問題。因為,學校如果要對每個貧困生的家庭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學校很難實現對每一個學生的實地考察,只是依靠學生遞交申請和相關證明,再通過輔導員、學生干部、室友等有限的群體來進行信息的核實,然后進行貧困生的劃分。在這種信息不對稱、公眾參與不充分的背景下,難免會導致貧困生資格認定出現失誤和偏差。這種信息獲取渠道的單一性和信息真偽鑒別的成本問題導致“操作性”公平問題很難根除。
2.2 貧困生資助資金來源單一
我國貧困生資助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也是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難以有效落實的重要原因。在貧困生資助資金中,財政資金和助學貸款占資金總額七成以上,這種情況反映出黨和政府對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重視。同時,其它資助來源特別是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捐助資金的短缺,也反映出社會對貧困學生的幫扶資助關注不夠。目前,我國的社會助學行為還處于萌芽階段,社會企業和個人主動參與貧困學生資助情況并不多見。資助資金來源的單一性導致資助對象過分關注國家及省市等政府助學金,成為產生“輪流資助”現象的根源性問題,甚至有高校為了避免矛盾發生而產生“平均分配”現象。
2.3 貧困生受資助過程中心理被關注程度不夠
貧困生資助要遵循公平性的原則,學校在進行資助時,要對需要接受資助的學生及其資助金額進行公示,這種公示是保證資助公開透明的必要性手段,但同時也會引起學生個人隱私公開化和學生群體標簽化的問題。個人隱私公開化表現為學生的家庭收入來源及收入狀況對特定范圍人群全部透明;學生群體標簽化表現為需要在平等學生群體中劃分出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隱私公開化和群體標簽化都極易引起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如自卑、逆反、失衡、焦慮等,必須引起人們的關注。
3 完善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策略
3.1 完善和創新資助管理機制
完善和創新資助管理機制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資助對象評定機制。針對貧困生管理工作,要對貧困生的標準進行科學的界定,不能單獨依靠生源地開出的各種經濟狀況的證明和學生的自我表述就將其評定為貧困生。學校應該完善校園內部的監督和舉報機制,通過老師和學生的整體評價來完善貧困生的資料;第二,完善貧困生信息平臺建設。學校可以在日常貧困生基本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更加全面的補充。比如收集針對貧困生的定期回訪信息、家庭動態變化信息以及貧困學生每個學期的具體表現等,盡量健全貧困生的個人信息資料庫。
3.2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實行校企結合是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的一個重要舉措。首先,對于學校來說,企業為學校投入資金,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同時,可以讓學生工學結合,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其次,對于企業來說,國家和政府對經常參與學生資助的企業在部分政策上予以優惠,另外,學校可以按照企業的具體要求,為企業培養專門的人才,從而解決企業的招聘問題。總而言之,這種措施對校企雙方是互惠互利的,不但解決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工作問題,也解決了企業招聘人才的問題,同時也幫助了需要資助的學生。國家應當選擇各方面人才組建基金會專職隊伍,完善基金會的規章制度,確保基金會良性和可持續發展。
3.3 加強貧困生思想教育
首先,對于部分貧困生來說,經濟差距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肩負著整個家庭的期望,從而給自己施加巨大的精神壓力;其次,貧困生是敏感的群體,經濟的差異會使得他們產生自卑心理,一些學生不愿意與同學交往,變得孤僻,還有一些學生為了假裝有錢,無休止地向家人和朋友借錢買東西,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學校要加強貧困生思想教育,配備多名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定期為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輔導教育。同時,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要去了解貧困生的思想狀況,要對貧困生進行勵志教育,使貧困生克服自卑、自閉、憤世嫉俗、焦慮的狀態,幫助其逐漸成為自信、自強的優秀人才。
4結束語
學生資助管理是保證貧困生接受公平的教育,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做好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幫助貧困生很好地完成學業,還能幫助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因此,相關單位要完善和創新資助管理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強貧困生思想教育,從而更好地落實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實現教育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 曲紹衛,紀效琿,王瀾等.推進精準資助:義務教育學生資助管理績效評估研究——基于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的數據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7(01):81-86.
[2] 李知音.依法治校視域下高校學生資助管理法制化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209-210.
[3] 賀宇姣.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