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良媛
摘 要 本文就《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對“9+3”學生的教學意義和如何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行淺析,通過“9+3”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探究提高德育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 《經濟政治與社會》 “9+3”學生 護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 《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對“9+3”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意義
1.1 對接護理人才崗位培養需求進行常識教育
《經濟政治與社會》屬于中職德育課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相關基本觀點教育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常識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持黨的領導,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既滿足德育課的培養要求,又要對護理專業有針對性教學。根據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面向醫療衛生保健行業,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學習,遵紀守法,學會維護個人在就業中的合法權益,投身和諧社會的建設,增進對衛生行業的認同感。培養出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發展的實用型護理技能人才。
1.2 促進“9+3”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中職一年級的公共基礎課之一,學生是通過此門課程去初識社會生活,嘗試去思考社會問題,增強對自己的未來社會角色的認知。“9+3”學生從偏遠地區到工業城市,對周圍充滿好奇,但社會能力相對短缺。本門課程從經濟和政治常識、民生熱點入手,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培養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誠信意識,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開拓創新的精神,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生動、貼切地融入當地的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在當地開始不同于家鄉的學習生活體驗。
1.3 有助于提升“9+3”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經濟政治與社會》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講授為主,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思考。觀察“9+3”學生生性活潑,特別在意教師對其的看法,課堂表現欲望強烈但學習勁頭不足。因而,在授課時需要多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學生養成去關注社會的習慣,培養學生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和社會技能的訓練,一是養成閱讀習慣、巧做筆記等。二是貼近課本知識鍛煉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學習經濟部分時,傳授基礎的理財知識讓學生了解如何開源節流;學習政治部分要讓學生關注民生熱點、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去了解當地民風習俗,在實踐中體會所學知識。
2 提高9+3”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經濟政治與社會》的興趣
2.1 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聯系護理專業實際
通過“備教材”和“備學生”工作,《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一門德育課,“9+3”護理專業學生會感覺離自己的專業遙遠,因而失去學習興趣,加之經濟政治理論知識枯燥,“9+3”學生缺少學習方法,授課效果不理想。因此,講授過程中豐富教學手段,以聯系專業實際為主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針對政治部分的教學以激發學生關心時事政治入手,教學中抓住當下時事熱點,課堂上分成小組合作教學。從學習第二單元《投身經濟建設》開始,每節課學生分小組分享本周的時事新聞,并充分說明分享理由,不僅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和團隊協作,更是從分享的主題看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關心社會熱點,了解民生政策、自主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行業相關背景知識的學習,起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加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的作用。
2.2 辯證使用教材,以平常的消費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經濟政治與社會》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性和強烈的時代感,通過梳理教材,分主題進行教學,將第一單元《透視經濟現象》的第一課《商品的交換與消費》設計成典型的工作任務——“消費”,目標是了解商品和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方式是自主調研。教師給出任務——“購買生活用品”,按照授課思路是“認識市場——市場消費——形成合理消費觀念”,先讓學生體驗實地購物和網購,歸類商品,比較商品價格差異等提出最佳購買的方案,從而引入“商品”、“市場”、“價值規律”的教學,再通過網購“雙11”活動,一起討論消費觀念和消費心理,再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常識試著對比當地和家鄉消費市場的購買行為差異,傳授知識結合學生的家鄉情結,使得師生之間情感互通。在總結突出科學消費觀時,適時引入“非法網絡貸款的危害”的主題對學生們進行法制教育,一是端正消費觀念,樹立節約意識和養成記賬習慣,二是學會辨別信息,不要輕信非法網絡貸款的廣告宣傳,培養法律意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3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共筑校園夢想
德育課程《經濟政治與社會》要讓學生愿意去學習,在于教師有效地聯系德育教育與學生實際。根據教學進度,在第四單元《參與政治生活》和第五單元《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一是觀察校園選舉大事。為“9+3”學生布置任務去觀察校園內人大代表選舉過程,嘗試去體會課本上提到的公民如何行使政治權利。二是以具體案例闡述課本知識使學生感同身受,增強國家榮譽感。在講到我國的對外開放國策和外交政策時,舉例“弱國無外交”和“一帶一路”建設,以史為鑒明事理增強國家榮譽感,再通過引入“自貢招商引資建造捷克輕型飛機的新聞”和校內兩位護理專業學生赴海外就業的奮斗故事,闡述“走出去”、“引進來”的對外開放方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身邊發生的故事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勇敢地追求夢想。
參考文獻
[1] 楊玉清.淺談如何提高中職生學習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227-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