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生
摘 要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在政治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通過課前、課中、課后讓學生體驗情感的作用,優化學生的心境、建立良好的師生等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
關鍵詞 情感教育 興趣 愛國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的實踐證明,教學從情感入手,情理交融,使學生從知識的科學美中產生美感,在美的享受中啟迪學生的心靈,引起精神的升華,對學習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出旺盛的求知熱情,并從知識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中,產生愛憎分明,揚善抑惡的情感體驗,受到情感陶冶,從而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產生喜愛的情感,并產生持久的、深入的、主動的激情,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
1情感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真正投入學習,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就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用積極情感調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情感具有動力功能,也就是情感對一個人的行為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效能。思想政治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學生探究和社會實踐,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如果能夠以自身積極的情感去創造性地工作,通過課程設計真正滿足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賦予學生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激活學生內在的動力,新課程改革目標就能實現。相反,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學生情感,那么,情感不但起不到增力的作用反而會起到消極的瓦解作用。
(2)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濃厚興趣。學生積極、愉快的狀態,有利于教師的順利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最佳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要用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
(3)有利于培養學生愛班、愛校、愛家、愛國的責任感。一個負責任的人,才能在學習中勤奮、努力,才能最終為國家做出貢獻。情感是影響青少年學生責任感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通過自己的愛憎等情感去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如果一位教師本身就比較消極,責任感就不強,帶出的學生也會很相似。我們知道“情感是人認識活動的動力和調節因素”。因此我們要切實應用情感的力量,對學生的情感領域施以積極的影響。
(4)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運用知識。情感的動力作用,會帶動學生積極的行動,在預習、上課、練習、作業上都會專心、用心,從而提高教學的最佳效果。
2 思想政治課中情感教育的實現途徑
2.1 國家和學校其重要性并創設條件
國家要通過政策導向、輿論宣傳強調其重要性,并通過財政支持創設條件在思想政治課中實現情感教育。首先,國家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下發教育檔以及在召開會議時著重強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可以運用各種媒體,如網絡、電視等開展主題節目,在節目過程中列舉一些有關情感教育的例子,通過對社會大眾的普遍宣傳來逐漸轉變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大眾心理,使大家從內心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最后,國家還需要增加財政撥款,改善學校進行情感教育的條件,如多媒體設施、學生活動場所、學生活動經費等。同時,還要對科任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加強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2.2 教師強化情感教育意識并滲透到教學環節中
要想在思想政治課中實現情感教育,教師起著關鍵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思想深處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強化在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意識。教師應秉持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積極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正確對待繼續教育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積極的情感態度。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把知識的百分之一用于課堂講授就夠了的老師,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博覽群書,鑒于思想政治課的性質還要多關注時事政治,還可以通過學科間互相交流汲取各方面知識,觸類旁通,在淵博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情感教育。同時,教師還應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熱愛教育事業,能夠尊重、關愛學生,以此來感染學生。在以上各方面都基礎上教師要注意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
2.3 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創設情境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思想政治課中實現情感教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通過講故事、播放視頻,組織辯論會等形式來創設情境,但是不能盲目設計情境,一定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內容選擇上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感受,還要新穎別致,能夠吸引學生,同時還必須考慮這一情境設計的可操作性,使得學生可以真正被教師所設定的情境所感染。
2.4 課后評價要注重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
目前對學生的評價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就是壞學生。對學生進行知識掌握程度的考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把這當做唯一的標準。新課程要求我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6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做出評價時要綜合各方面因素,既要看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學生日常的行為習慣,如是否積極勞動、是否樂于助人,在舉行的集體活動中表現如何等。
參考文獻
[1] 肖菲.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6.
[2] 李慧.情感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21):170-171.
[3] 白天愛.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7):97-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