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秀妹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學形勢的發展,快樂、健康、減負課堂的教學,是體現課堂幸福感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通過課堂的設計、游戲、多媒體教學,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究,形成了快樂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共同探究 快樂與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3. 5 文獻標識碼:A
快樂是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拜金主義者追求金錢;無為者崇尚退隱;感恩者則堅持為社會作貢獻才是個人最大的快樂。作為人民教師中的一員,面對比擬“春蠶”、“人梯”、“紅燭”等喻,我心中不敢有絲毫的自滿。從教二十多年來,多少個春秋冬夏里我都始終如一地追求著: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當看到孩子在我的教育下茁長成長,當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增長本領和才干,健康地 成長,我就感到無限快樂!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是我最大的快樂。
人的生活不能沒有幸福和快樂,幸福和快樂是人為之奮斗的目標,是人的需要,人都需要。學生在學校也是生活,所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感受快樂是育人者根本的教育理念和追求!追求這一理念才體現人的價值、課堂的價值、資源的價值。教育教學就應該讓學生體驗生活的苦與樂、美與丑、善與惡,社會百味,繽紛世態盡在教學中。老師就是一位指導學生品嘗百味湯的廚師,讓學生體會快樂,領會生活的美好,體驗人生的幸福,健康地成長。
忽視教學中的快樂感的追求,就等于把教學當成生活的一種負累,工作是一種消磨和壓迫,豈能做到輕負的效果。因為這時教師沒懂得怎樣感受體驗自己忙碌中的快樂,所教的學生當然也是在填壓式,滿堂灌,那有快樂可言!
面對種種失落和惆帳,我們應如何對待和挽救?一言以蔽之,善待身邊的一切。樹立正確科學的學生觀,人才觀,教材觀,努力完善自我。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讓學生體驗身當學習主人的快樂
傳統課堂抹殺學生的主體性,把教師位于一個獨裁者的位置。無論拼音、生字的學習,還是閱讀、說話、寫作的培訓都是出于一個單方控制,簡單輸出和接受的狀態。學生不能暢所欲言,所想所悟只能悶在肚里,甚至缺乏培植想象、創造、探究等優秀品質的土壤。在40分鐘的幾十平方米的時空里,值得讓人反思:教學的美在何方?生活真的會如此乏味與蒼白嗎?不,絕不。我們的角度想錯了。你看過《小小的船》的課堂嗎?你欣賞過口語交際《打電話》嗎?你領會過《動物王國里的為什么》作文評講課嗎?教師的循循善誘化作和風細雨滋潤學生成長,利用多種方式交予學生,朗讀的是學生,面對文章展開想象翅膀的是學生,主動介紹自己經歷的是學生,學生評介學生作文的是學生……課堂上書聲瑯瑯那是學生的聲音,身影不斷那是學生在表演,舉手發言那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所感所悟……歡樂,輕松盡在教師換個角度看待學生:學生是課堂的演員,我們老師只是導演、指揮者和伴奏者。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蹄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在兒童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既然如此,老師應順應孩子的心里規律和特點,課堂上,讓其大膽發現,快樂誦朗,自由探索,盡量體驗……這樣學生多姿多彩的個性自由和歡樂中張揚,幸福與快樂即可隨手可得!
2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讓學生在全面發展中體驗快樂
馬克思在論述人時重點強調人是全面發展的人,應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基礎教育學則表現在它的綜合性質上,是一個百花齊放,集思廣益的大舞臺。在學習《升國旗》中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品質;在《海洋世界》里激發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情操;在《小小的船》中向往未來,熱愛科學的情懷;在課后的《快樂讀書》、《我的發現》中鍛煉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觀察等智力品質;在課外采訪中體驗勞動的樂趣……教學是一個熔爐,讓學生在其中鍛煉,朝著培養身心健康的新人目標前進。目前課程改革找到這條正確的科學發展道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時刻不忘社會建設的需要,以發展學生德智體各方面能力及品質為主體,積極投身實踐,爭取早創業績!堅決排除和拋棄錯誤的只重知識,輕視素質能力培養的陳舊教學觀念,在重視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這樣我們才問心無愧地說:我是一個幸福快樂的老師,學生因身心健康地成長也得到務必的快樂。
3 樹立先進的教學觀,把廣闊多彩的世界引進兒童歡樂的課堂
教材只是教學只是憑借和參考,只是引出話題的媒體。我們反對照本宣科,一味折段研句的機械學習。這是沒能很好理解教育內涵的表現。當然,快樂不在,幸福難尋。“其實美麗到處存在,只是我們缺乏發現美的眼光而已。”學習兒童詩和含豐富感情的課文,我們可將文中情景引入學生課堂;學習戲劇和富表演性質的課文我們可配音樂朗讀、表演朗讀或表演文劇;教學一些科普文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采集信息,這樣既可以走進大自然,擴展視野,增廣見聞,同時可豐富體驗,在有趣的操作中理解知識,培養優良品質,何樂而不為。這時學生的快樂體驗不僅僅在語文40分鐘的課堂中,也擴展到它的課余生活中去,幸福快樂之花真是遍地開了!
4 樹立客觀的評價觀,讓學生在良好平價等氛圍下感受快樂
教學不是為了甄別和選拔,而是為了發展。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們應綜合評價學生的各方面(包括采取多種途徑進行教育)知識、感情、能力素質的進步和提高,身心健康地成長,這才是廣大老師教學教育的初衷。假如教學只是為了挑選一些“尖子”就讀,非尖子一律排除在有權接受教育的范圍之外。顯然這是不符合人類倫理道德的。學生中總有優和差,我們的教學應把眼光放廣點,胸懷寬大點,對待就應一視同仁的共同教育。課堂上既讓優生舒展才華也讓差生讀讀文章,更讓后進生當一當作文評改組的匯報員,讓優差生融合在和睦歡樂的氣氛中,這樣學生將會在歡樂中“樂學”。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也是為了人的一切。希望所有的課堂都能讓學生在幸福、快樂中度過。
參考文獻
[1] 人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改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美玲.小學英語愉快教學初探[J].科學導報,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