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華+張福軍
摘 要 中學英語外研版教材采用的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它融會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話題和學習內容。它以模塊話題為引領,在對話和閱讀素材的學習交流中掌握詞匯和短語的用法,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深入吃透教材精神,把握教材主旨,領會教材教法,靈活多變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性。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和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呢?我們認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尤為重要。
關鍵詞 教材精神 教學 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1主動和引導,自由和諧
主動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發揮主體的自覺能動性。而引導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發揮引導作用。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學藝術取決于雙方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所發揮的作用。要想使教學達到一個優化的境界,有效地體現教學的藝術性,必須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如果不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主動作用的教學活動,那還有什么真正的藝術性可言?因此,學生主動作用的發揮情況如何,直接決定著教學藝術性的層次和水平。那些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它處于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的觀點是錯誤的。因此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師一定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師觀,而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向學生提供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其學習,促使其終身學習。尤其對外語教學來說,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它模塊話題為引領,增加了復習單元、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策略,并增加了任務型學習成分和語篇輸入。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營建一個充滿信任、體現進取心、富有樂趣的教育教學環境;其次,教師應對教育教學內容做到全、深、融,即全面掌握、深入了解、融會貫通。再者,教育教學方法應注重引導式,重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最后,教師的教學語言還應盡量生動流暢、風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從而體現出教學的藝術性。
教學藝術是教師的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統一,兩者不能分割。理想的教學絕不是教師不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也絕不是輕視教師引導作用的教學。教師高超的藝術境界既需要教師高明的引導技術,更需要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和主動必須有機的統一和滲透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
2質量和效率,有機統一
質量和效率在教學藝術中要有機統一。質量是根本,效率是關鍵,效率必須為質量服務。質量是教學在教師的導向和調控下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升其學會學習的能力,促進其自由、和諧、充分發展。而效率是指教學的進程和節奏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律,使教學處于省時高效的狀態下,體現教學的最優化原理。
教學是教學藝術的生命線。沒有質量或者質量不高的教學藝術,其存在價值是微乎其微的,其生命力也必定是微弱的。教學藝術的質量觀就是追求教學的優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藝術的運用和創造過程中,不能只追求花樣、講速度,偏重教學的形式。而應當以保證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旨在促進學生的自由、和諧、充分發展。
教學效率是教學藝術的最佳體現。講究教學藝術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沒有效率或效率不高的教學藝術不是真正的教學藝術。要提高教學效率單純依靠教師的作用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教師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從而形成教有所樂、學有所得。
作為英語,尤其是新教材,更要處理好質量和效率的關系,那些只重單詞不講語境,只重語法不講實踐的做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更談不上什么藝術可言了。
3會學和學會,相輔相成
我們所說的會學是指學生通過教師,掌握工作和生活中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而學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具備了學會學習的能力。學會是會學的前提和基礎,會學是學會的延續和深化。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
新教材要求英語教師解放思想、銳意改革,以全新的教學方法投入到教學中去。在內容的講授上,要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交流式、雙向式等各種教學方法,積極陳設各種問題情景,努力營造會話氛圍,使英語這門語言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二十一世紀,受教育者不再是一個只會吸納大量事實信息的人,而是一個知道如何檢索、評價和應用所需信息的人。實現會學這一目的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求教師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進入到教學過程中,并使學生掌握高效學習的規律和策略。
4表情和語言,配合默契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孩子們來說,學習起來是有一定的困難,尤其在學習興趣方面。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卻又相對缺少自覺性和自控能力的孩子,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應該使課堂教學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及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交流思想的主要載體,語言表達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并接受知識的程度。平鋪直敘的語言只能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而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提高英語教學的語言藝術性也就非常重要。上課時,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言和聲音的高低長短更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把思維融入到問題之中,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另外,在肢體語言方面,動作和表情的配合恰到好處同樣使學生加深印象使問題迎刃而解。中小學生有好動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總會犯一些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不遵守紀律而大聲指責,會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造成他們不能安心上好每一節課,而無法達到英語課堂教學目的。因此,多表揚學生也是教學中的一門藝術。只有把課堂語言和表情有機結合,兩者配合默契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才能真正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