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 雷博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濟學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和創新,更加側重于對實際經濟問題的理論以及實證研究,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國學術界也肯定了經濟學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很多人因為受到現代經濟學理論邏輯以及實證訓練很少,在還沒有充分了解中國實際經濟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將現代經濟發展理論生硬地應用到實際當中去,產生了很多問題。本文對當前經濟學的發展情況做簡單闡述,并對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方向以及創新路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經濟學;發展方向;創新路徑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時間較短,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也很有限,尚處于現代經濟理論發展的初期階段,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很多問題與矛盾。對于現代經濟學發展方向以及發展路徑在學術界也始終爭論不休。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現代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任何事物在發展之初都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的,對于我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也是如此。對于不同理論以及學說都應充分思考,避免思想極端化。我國經濟學界的學者以及經濟學家也在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在不斷地對我國經濟學理論進行修正和創新。
一、我國經濟學理論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學理論在我國的不斷發展以及出現的問題以及矛盾,很多學者對此都做了反思,其中部分學者認為現代經濟學理論大多數是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論述分析的,過分追求數理邏輯以及數字細節,與實際經濟形勢差太多,并不能有效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現代經濟學理論全盤否定,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重新來過,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筆者認為全盤否定這種想法是比較極端的,當前現代經濟學理論并非如他們所說一無是處。在使用經濟學理論的時候,首先要充分了解其內涵,其次,要明確它的前提條件以及適用范圍。筆者認為,之所以他們學者會出現這種思想,恰恰是沒有弄懂這些問題。要想明確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方向,就要明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如何看待經濟學,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和數學性的問題,及經濟理論之于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指導作用是什么。另一方面是原創性的基礎理論、工具方法的研究與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關系如何處理。對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也就明確了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方向以及創新路徑。
二、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應該具有導向作用,盡管在過去,我國在經濟學理論匱乏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依然取得了很大陳舊,但仔細觀之,這只是一種追趕式、粗放式,靠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屬于特殊經濟發展條件下的產物,不具備參考意義,也不可能持續下去。而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又過去的要素驅動轉為智力創新,發展的前提條件已經發生改變,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給當今經濟發展形態帶來了很大改變。這種發展局面已經基本接近于外國經濟學理論中描繪的理想狀態。這也給我國在經濟學理論發展方向方面以啟迪。這也說明了經濟學理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給出目標、基準點和參照系,從而起到指明道路、指明方向的指導作用,通過理論指導改革、變革及創新來促使現實經濟運行不斷向理想狀態逼近。我國正處于對于經濟結構改革的關鍵時期,而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對于中國經濟學的研究既要考慮到中國現在的經濟情況,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對于理論的具體應用,要有相應的邏輯數據等作為支撐,就需要運用統計和計量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如果用社會作為實驗,成本太大。所以,就需要通過歷史進行縱橫向比較。所以,在做經濟發展形式分析以及為經濟發展方向提供建議的時候,就需要結合理論、歷史發展以及數據統計等方面,這樣也能保證經濟理論的嚴謹性。
三、經濟學在中國發展的創新路徑
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就回去涉及到國際化以及本土化的問題。對于國際化而言,更注重原創性以及創新性,是一種具有共性的理論和工具方法,一般情況下,沒有疆界地域的劃分。在這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學理論發展還有很大差距。而本土化問題就是經濟學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現實問題,它是有地域國界之分的,一般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而進行。而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不可割裂開來。對于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發展不是翻盤重來,而是應該在經濟學理論基礎之上的邊際創新,對于改革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自由而切實的討論,是改革向前推進的必要前提。因此,對于經濟學在中國的創新路徑就是要一方面堅持經濟學理論,另一方面就是在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對于經濟學理論的創新離不開對于經濟學的培養。在培養經濟學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是經濟學家必須要有獨立的精神,另一方面是經濟學家要有時代責任感。保持學術的獨立性,這是中國經濟學家缺乏的,當前國人的思想狀態,很少有堅守自己的觀點,保持思想清晰、獨立,很多人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會將個人意識摻雜到公事之中,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響。然而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是公共議題,超越個人意識,因此必須保持頭腦清洗,保持一種具有普適性的目標、價值和立場。在中國,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將這種目標具體到應該指向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路向,進而構建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框架。經濟學家要有責任心,充分認識到一旦為中國經濟發展出現方向性錯誤而帶來了惡果,擔負起時代發展的責任。
四、結論
綜上所述,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時間較短,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還不充分,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各種問題和矛盾也很多。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經濟發展情況,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方向問題在學術界也引起很多爭議。筆者認為,在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應在堅持理論的基礎上,邊際創新或者是組合創新。
(作者單位:武警廣州指揮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