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生育的歡喜與死亡的哀痛如此驟然發生翻轉,榆林第一醫院綏德院區產婦馬茸茸墜樓后,輿論的焦點一再轉移,從生育陋習到婆媳關系,甚至賠償糾紛,圍觀者的聲浪一波大過一波,卻似乎沒有人真的關心,那兩天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之前有媒體稱,家屬已經和院方簽訂了諒解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家屬不再接受媒體采訪,本刊記者聯系家屬,未得到回應。而最新消息是,榆林市衛計局決定對榆林第一醫院綏德院區主要負責人和婦產科主任停職,“并責成醫院即刻對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整改”,但是對于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并沒有詳細說明。
插圖 何藹
一切正常的入院第一天
陜西省榆林第一醫院綏德院區的婦產科在5樓,從電梯出門,西側就是生產區,休息區被圍在分娩中心、洗手間和觀察室中間,低低的層高,加上一根大柱子,不開燈時黑壓壓的,白色墻壁上掛著海報,都是母子相依、醫患相親、全家合圍的景象,傳達出新生命降臨時最常見的溫馨和喜悅。
8月30日中午,28歲的延壯壯和母親一起,陪著馬茸茸來到這里,等待小家庭第一個孩子出生。孩子的名字在7月就起好了,叫延浩宇,馬茸茸起的。沒有任何人想到,他們在這里迎來的將不是新生命的誕生,而是母子墜亡。
辦完住院手續已經下午3點左右,延壯壯記得馬茸茸住的是48號床,住的是一個雙人間,另一張床上已經住了一位生完孩子的產婦。延壯壯本來想要一個單人間,得到的答復是這間房就是單人間改成的雙人間,夫妻兩人都覺得,“那也行”,就住下了。住下后就立刻做了B超,隨后年輕的夫妻一起拿著B超單子,到醫生辦公室第一次見了馬茸茸的主治醫生李瑞琴。
延壯壯對本刊說,李瑞琴當時就提出,小孩腦袋有點大,詢問家屬選順產還是剖腹產。傷好得快,價格也更低,這里的大多數產婦首選都是順產,延壯壯和馬茸茸也不例外。所以延壯壯先問醫生,可不可以順產。得到的答案是可以。延壯壯就問馬茸茸的想法,馬茸茸也說想順產,因為順產疼就是一瞬間,剖腹產后面還有麻煩。延壯壯說,他記得他和馬茸茸商量的時候,李瑞琴還跟旁邊的醫生閑聊,說(馬茸茸)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符合順產條件,就是小孩的頭有點大。
正是因為小孩頭有點大,馬茸茸多少不放心,想順產,又有顧慮,怕出問題。這是馬茸茸第一次對順產表現出疑慮,所以想從醫生那里得到一個確切的建議。但李瑞琴也說不上來,只是重復,按目前的條件,都可以。延壯壯考慮了一下,又問,如果順產途中想改為剖腹產,可不可以。據延壯壯回憶,他們得到的答復很肯定,“可以”。
于是夫妻兩人都定下心來,決定先順產,并按醫生的指示,在“產婦住院知情同意書”上簽下了名字,寫下“情況已知,要求經陰道分娩,諒解意外”。因為“娩”字不會寫,延壯壯還挺尷尬,醫生拿過一個牌子后,他才照著寫完了全句。延壯壯說,他記得當時和醫生討論的時間很短,也就幾分鐘,就是走個正常流程。但這一句話,也成了最早引起輿論爭議,給家屬帶來巨大困擾的焦點之一。
實際上,延壯壯所在的綏德縣吉鎮張家峰村離縣城有40多公里,但村里人現在生孩子基本都會選擇到榆林一院,這座總部在幾年前已遷到榆林市區的醫院是綏德縣內唯一的三級甲等醫院。村民告訴我,“現在的人都金貴,去醫院生,醫院說怎么辦就怎么辦,有保證”。延壯壯相信這座醫院“醫療條件好,設備好”,表嫂前兩年才在這里剖腹產下一個孩子,雖然醫院具體怎么好,他也說不上來。但他說出門前剖腹產的錢肯定是帶夠了的,“我們這里無論誰家生孩子,進醫院身上肯定要帶1萬塊”。
而在8月30日當天,得到醫生的肯定回答后,兩人簽完字回到住院區,馬茸茸開始爬樓梯鍛煉,為順產做準備。她先從病房所在的5樓爬到20樓,再下到一樓往上爬,前后爬了三四趟。婆婆陪了她一兩趟,累得不行,馬茸茸告訴她,別陪了,自己沒問題。延壯壯還聽到其他產婦和家屬議論,“這個產婦好厲害!”
馬茸茸的鍛煉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因為有經驗的親戚朋友告訴她,多鍛煉,對順產有好處。到醫院待產前,八九個月身孕時,馬茸茸一樣挺著大肚子在老家的陡坡和公路上走來走去。張家峰村的村長延小高告訴我,那時候村里的村民每天都能看到馬茸茸走來走去,跟大家打招呼,“看起來斯斯文文的”。
住院的第一天晚上,馬茸茸的胃口還是很好,嚷著想吃抿夾(一種當地特色的豌豆面面食),讓延壯壯去醫院外面買了來吃。晚上護士來檢查過一次,一切正常,所有的表現都讓延壯壯很放心,“沒感覺她脆弱”。
當天晚上,因為馬茸茸所在病房有其他產婦帶著孩子,很吵,又熱,同樣很累的延壯壯就去隔壁空出來的病房睡了。結果半夜12點左右,馬茸茸也過來了,說自己的病房環境不好,睡不著。兩個人聊了會兒,延壯壯提醒她:“你要順產,疼是必須要忍的,別人替不了你,你要忍不了,就早點說。”延壯壯說他感覺馬茸茸當時還是信心滿滿,沒問題。
但除了“可能會疼”之外,兩人也沒聊其他的,延壯壯也沒感覺到馬茸茸需要陪產,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后,兩個人很快都睡了,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馬茸茸5點多就醒了。但延壯壯睡得很好,直到6點多,馬茸茸肚子有點疼,把他叫醒了。疼痛很輕微,而且是間歇性的,延壯壯覺得很正常,還安慰馬茸茸,“要看也得等醫生來了再說,你先鍛煉著”。很難說,這是不是馬茸茸已經開始對生產有了憂慮,希望得到醫生的肯定,但延壯壯當時的確沒有感覺到異常。
隨后,馬茸茸想吃早飯,延壯壯下樓去給她買了4個肉包子,回來時沒有看見人,延壯壯就直接到樓梯口去等她。果然,馬茸茸已經在20樓的大廈里爬了兩趟了。吃完兩個包子,馬茸茸飽了,還要繼續爬樓梯,延壯壯想陪她,但馬茸茸說:“你也累了,不用陪我。”延壯壯覺得自己也挺累,看著她的狀態,還蠻放心的,就讓她爬去了,只是囑咐她,那你別爬得太遠了。
9點多,醫院開始正常上班后,兩人找到醫生做檢查,得到的答案是:“一切都好,各方面條件都很正常。”醫生沒有提順產還是剖腹產的問題,只是說要打催產素。延壯壯找人了解過,順產打催產素很正常,所以立刻就簽了字,這就是“產婦住院知情同意書上”,延壯壯簽下的第二行手書字“情況已知,要求靜滴縮宮素催產,諒解意外”。他記得當時醫生并沒有提示任何特別注意事項。隨后,馬茸茸就進入分娩中心的待產室了,家屬不能陪同。
因為手機流量用完了,延壯壯只能用電話和短信和妻子聯系。大半天過去,馬茸茸沒有向他表達過什么異常,只說宮口開得慢,疼,要吃的,于是他中途分三次買了葡萄和梨、紅牛飲料、巧克力送進去。
馬茸茸的二姑和媽媽是在當天上午到達醫院等待的,到了以后,因為見不到馬茸茸,大家都坐在分娩中心的休息區外閑聊。本來延壯壯的一位堂嫂也要來,這位堂嫂平時跟馬茸茸很要好,后來因為孩子絆住了腳才沒來。但無論對延壯壯父母還是馬茸茸父母,馬茸茸即將臨世的孩子,都是孫輩第一個孩子,兩家都很重視。
其實,延壯壯和馬茸茸的婚姻兩家也很滿意。延壯壯家境不錯,本刊記者來到張家峰村看到,延壯壯家的六孔窯洞建在半山腰,都帖了瓷磚,幾乎是村子里最氣派的,還有一個收拾得很整齊的院子,種著一盆盆花,在農村人里也是比較少有的講究。
據村里人介紹,延壯壯家種地很多,還做點糧食生意,家境不錯,三個孩子,延壯壯是老大,下面還有弟弟和妹妹,兩個兒子都在縣城買了房子。網上有人猜測,馬茸茸的婆媳關系是不是不太好,熟悉延家的村民一口否認,他告訴本刊:“不存在,現在都是婆婆伺候媳婦,還敢苦著她哪?”而且村里人都知道,馬茸茸是個大學生,說挺給延壯壯家長臉的。
馬茸茸的母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女兒和女婿,婆家、娘家關系一直都挺好的。她公婆、丈夫對我女兒都沒一點問題,要是他們有一點隔閡,你說我能不能受得了?”網絡上還有猜測,馬茸茸的娘家是否重男輕女,但根據本刊了解,馬茸茸還有個弟弟,在外打工沒上大學,馬茸茸是女孩,但上了二本學校榆林學院石油運輸專業,在當地算出類拔萃的女孩子。
延壯壯的學歷則要差一些,初中畢業后,花了2萬多元讀中專,只讀了半年,就被學校分配去工廠實習,后來又去西安、上海、內蒙古做過各種工作,2011年才回到綏德縣城,在一座大廈做物業管理,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延壯壯說自己剛回到綏德時,談過一個女朋友,分手后一直沒談,直到2015年年底,經媒人介紹,認識了馬茸茸,因為對方是大學生,又不嫌棄自己,于是認識一個多月后就迅速結婚了。根據延壯壯堂嫂對媒體的說法,馬茸茸看上延壯壯,則是因為他細心疼人。
在人品方面,馬茸茸也符合延壯壯的期待,生活節儉,但“什么節都記得住,像父親節、母親節,還要提醒我,問我爸爸媽媽穿多大衣服,我說我也不知道,你買點吃的喝的就得了。平時回家她也要買東西,我說農村吃的喝的都有,不用買,她總是說,總得買點什么”。
相比之下,延壯壯比馬茸茸要大大咧咧得多。在本刊采訪過程中,他能隨口說出馬茸茸喜歡吃什么,但很難說得上來關于馬茸茸的“為什么”,甚至包括未出世的孩子,本來他在手機上看到“佳琦”兩個字不錯,想用作名字,但馬茸茸想改成“浩宇”,他也沒問什么意思,就依了。
甚至平時在家里,馬茸茸愛看愛情片,一開始還拉著他一起看,跟他講劇情,后來也不講了。延壯壯喜歡的是動作片,兩人在家里,經常一個人看電視,另一個人就抱著手機玩。
有孩子是兩個人結婚9個月后的事情,延壯壯記得當時馬茸茸是在早午飯的飯桌上告訴他的。兩人并不意外,因為從結婚以來,夫妻倆就希望孩子能順其自然早點來。馬茸茸尤其高興,才一個多月,肚子沒顯懷,就喜歡故意挺著肚子走來走去,惹得延壯壯哈哈大笑。因為怕提重物不安全,影響到孩子,懷孕一個多月的時候,馬茸茸把工作辭了。但延壯壯并不認為馬茸茸是嬌氣的人,說她懷孕之前,連痛經都沒有,大家都相信,這個孩子會很順利地來到世上。
形勢是在8月31日下午驟然急轉直下的,當時馬茸茸已經在待產室,家人不知道她的狀態,但張帆是當天的助產士,在接受媒體群訪時,她回顧了接觸馬茸茸后的全部過程。她當天下午3點半上班時,同一個待產室里有5位產婦,馬茸茸是其中之一。她上班時馬茸茸反應已經比較強烈,大喊大叫,但張帆給她檢查,發現宮縮正常,對馬茸茸的反應沒太放在心上,“我們平時遇得也挺多的,每個產婦都會有這個強烈的反應”。
下午4點26分,張帆又去給馬茸茸查看了一次,安慰了她一會兒,她說馬茸茸當時情緒正常,“還是聽得進去(安慰)的”。但是到了下午5點50分,馬茸茸開始極不配合,拔下設備,從產床上跳了下來,還一直大喊大叫,喊著疼得不行,要剖腹產。這也是根據本刊的采訪,馬茸茸在兩次隱約的疑慮后,第一次明確提出要轉為剖腹產。
但當時旁邊產房里有一位二胎孕婦正在生產,張帆需要先去照看,于是她來到分娩中心外,對家屬說馬茸茸極不配合,需要打電話安撫一下。她并沒有提一定要剖腹產的事,而且在回答家屬詢問時,也認為一切正常。張帆隨后叫二線助產士劉麗過來協助自己照看待產室。
雖然醫院在后來的公開聲明中稱馬茸茸強行離開待產室,但張帆解釋說,直到此時,因為宮口還沒開全,產婦依然可以自由選擇調節體位,下地仍然是允許的。監控顯示,下午6點05分,馬茸茸第一次走出待產室,親口告訴延壯壯,疼得受不了了,想改為剖腹產。這是馬茸茸第二次非常明確地提出想要轉為剖腹產。
延壯壯說,自己當時還安慰她,想剖就剖,同時陪著她邊走邊說話。3分鐘后,兩人在休息區轉了一圈來到住院區門口,在那里碰上延壯壯的媽媽,后者叮囑馬茸茸:“你大著肚子,別走來走去,不安全。”又過了半分鐘,監控中的馬茸茸整個人蹲坐下來,隨后跪倒在地。后來醫院截下視頻畫面,稱產婦向家屬下跪,溝通被拒絕。
但延壯壯說,當時馬茸茸是疼得不行,站不住了,喊著“不想生了,想剖”。他很著急,但也不太懂,只能對馬茸茸說:“行,剖就剖,你先進去(待產室)。”延壯壯當時還想把馬茸茸從地上拉起來,別的產婦家屬看見了,告訴他,“別拉,她疼一會兒就會好一些”。
隨后,馬茸茸的主治醫生李瑞琴來到現場,在邊上觀察了一下。在李瑞琴觀察的過程中,馬茸茸再次蹲坐并跪倒在地。這也是醫院稱產婦向家屬第二次下跪的畫面來源。延壯壯則說,他當時詢問李瑞琴是否可以剖腹產,對方回答,需要到待產室檢查,馬茸茸遂被扶回待產室。
實際上,馬茸茸回到待產室后,李瑞琴還叫來了榆林一院產科副主任霍軍偉。霍軍偉記得自己是在下午6點半左右到待產室的,他當時就看到馬茸茸情緒比較激動,要求剖腹產。這也是馬茸茸第三次明確提出剖腹產,但這種情況霍軍偉見得多了,“就給她安慰,分散她的注意力,轉移疼痛”。
隨后,他給馬茸茸檢查了一下,結論是宮口健全,胎心正常,羊水正常,并據此判斷,產程順利。檢查之后,霍軍偉告訴馬茸茸:“產婦的產痛是每個婦女必須要耐受的,醫生替不了你,家屬也替不了你,你不要太激動、過于情緒緊張。”看到馬茸茸床頭的巧克力和紅牛飲料,霍軍偉還開了個玩笑:“家屬后勤工作做得挺好。”霍軍偉認為當時馬茸茸已經平靜下來,因為“不平靜不會讓我給她檢查的”。
霍軍偉注意到,當時待產室里還有一位不當班的助產士,一打聽,才知道是馬茸茸家屬叫來的熟人,霍軍偉便邀請這位助產士也給馬茸茸檢查一下,查完兩人一溝通,結論一致,可以順產,于是囑咐助產士繼續靜滴縮宮素,加快產程。但馬茸茸繼續稱不想用縮宮素,想剖腹產。這是馬茸茸第四次提到剖腹產。
但霍軍偉稱,自己只是繼續待在她的旁邊安慰她,觀察宮縮,同時也讓助產士到待產室外和家屬溝通,說現在一切順利。只是如果產婦上了產床不配合,也可能造成難產,問問家屬的意見。霍軍偉還說助產士溝通完告訴他,家屬的意見是盡量順產。但延壯壯的說法有所出入,他說,當時霍軍偉從待產室出來后,告訴他“不能剖了,情況正常著呢,一會兒就生了”。他沒提到那位熟人助產士,直說他和家人也不知道怎么辦,只知道聽醫生的。
霍軍偉則說自己在馬茸茸身邊待了40分鐘左右,等到馬茸茸平靜后才離開。但他沒料到的是,他剛剛離開沒幾分鐘,下午7點19分,馬茸茸再次離開待產室,后面還有醫護人員跟隨。馬茸茸還是喊著想剖腹產,這是馬茸茸第五次明確提到剖腹產。
延壯壯說,他把自己從醫生那里聽來的結論告訴了她,“醫生說剖不成了”。但馬茸茸仍然堅持想要剖腹產,延壯壯只好說:“行,你進去吧,我來找關系。”延壯壯記得自己當時還跟隨行的醫護人員說了聲:“疼成這樣,就剖了吧。”但對方回答:“疼成這樣也剖不成了。”
馬茸茸再次被勸說回到待產室。
在5個不同的場合,明確提出5次想要轉為剖腹產后,馬茸茸被勸說回到了待產室。隨后到墜樓之間的40分鐘左右,只有通過不同人的敘述拼圖,才能勉強窺見馬茸茸第二次返回產房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助產士劉麗大約是在下午7點半到達待產室的,當時待產室內有5名產婦,3名醫護人員。劉麗記得,大概在7點30分到40分,她開始接觸馬茸茸。當時,醫生剛剛安慰完被勸回待產室的馬茸茸,她情緒還算穩定。但僅僅幾分鐘后,因為疼痛,馬茸茸再次變得急躁不安,提出要做剖腹產。這也是本刊采訪中,馬茸茸最后一次明確提出想要轉為剖腹產。
但當時陪在她身邊的助產士劉麗,并沒有向醫院和家屬繼續傳達她的意愿,只是反復安慰她,并在她幾次想要走出待產室時,把她勸回來了。張帆則稱,傳達病人想要剖腹產的意愿,是醫生而非助產士的工作范圍。一般情況下,病人出現了身體異常,醫生才會提出建議性的方案,并出示書面文件,由產婦本人或家屬簽字后進行手術。沒有書面文件,院方不會進行手術。
延壯壯對本刊稱,醫生從始至終沒有提出建議剖腹產。張帆則證實,院方從始至終都沒有向家屬出示需要簽字的書面文件,因此是否做剖腹產手術決定權依然在醫生。而在回答媒體關于是否有順產指標時,霍軍偉的回答是:“我們現在都提倡順產……這是我們的理念,世界的趨勢都是盡量順產最好。”
就在馬茸茸最后一次提出想要剖腹產后,劉麗還陪同馬茸茸上過一次洗手間。但隨后,產房內有一位產婦出現緊急情況,有產婦出血是更緊急的情況,包括劉麗在內的所有人都很忙碌。劉麗說:“就在這一瞬間,馬茸茸就不見了。”
按照劉麗的回憶,等她反應過來馬茸茸不見了時,大家趕緊分頭尋找,醫生李瑞琴到分娩中心外詢問家屬,但家屬說沒有看到馬茸茸出來。而劉麗推開與待產室一條走廊之隔的備用手術室門時,發現窗戶上有個黑影,半個身子已在窗外,她健步沖到窗戶前,只抓到了衣服。
劉麗告訴媒體:“當時徹底嚇蒙了,大腦一片空白,啥也不知道。當反應過來時,兩腿還在顫抖,掙扎著走出備用手術室后,才把情況告訴了同事,因為備用手術室沒有開燈,根本沒有看清楚到底是誰。”
但延壯壯當時在待產室外對發生的一切還一無所知,依然在聯系熟人,詢問是不是要托關系,才為馬茸茸做剖腹產手術。看到產房已經有兩個孩子抱出來了,都不是自己家的,包括馬茸茸母親在內的親屬都圍上去詢問護士,“我們的人呢?”延壯壯記得,當時護士還有點怒氣沖沖地告訴他,“你們的人不見了”。
延壯壯一下子慌了,立刻和馬茸茸二姑沖進待產室去找,但因為產房里還有其他產婦,醫護人員讓家屬去分娩中心的樓梯找。延壯壯到那時還不知道劉麗看到有黑影墜樓了,于是從5樓往上,馬茸茸二姑則從5樓往下,兩人分頭開始找。延壯壯爬到了20樓,依然沒看到人,卻接到岳母的電話,說人在樓下。延壯壯的第一反應是,馬茸茸又爬樓梯去了一樓。
而根據榆林一院綏德院區監控視頻顯示,晚8點13分,馬茸茸墜樓。晚8點34分,兩名醫護人員出現在墜樓現場,是劉麗叫了另外一位護士,下樓去查看情況。
晚8點36分42秒,救護車到達現場。馬茸茸被抬上擔架時,延壯壯也到達現場,他立刻就傻掉了,景象離他的想象差太遠了。
就在馬茸茸墜樓前后的8點左右,助產士張帆也補記了“榆林市第一醫院外科護理記錄單”上的前兩次記錄,稱家屬分別在5點50分和6點05分“拒絕手術”。她說這是一種把溝通口語轉換成醫學術語的做法,并認為在這份記錄里,“聽醫生的,順產”和“拒絕剖腹產”意思一樣。而記錄單上的第三次記錄則來自劉麗對7點19分馬茸茸第二次離開待產室的記錄,與6點05分的情況類似。
張帆說自己填完護理記錄單后,才知道產婦墜樓了,第一反應是“很震驚,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所有的產婦都是這樣,都是情緒很激動,就是因為疼”。
霍軍偉則是在手術過后,有醫護人員過來告訴他,情況不對,覺得產婦可能跳樓了。霍軍偉的第一反應也是,不可能吧。因為病人不見了這種情況對他來說,也是第一次發生,他還猜測馬茸茸是不是又跑出去找家屬了。等他和醫務人員到達墜樓,發現一攤血,馬茸茸半趴在地上,頭部已經破裂。而到了急救中心,霍軍偉首先關心的是肚子里的胎兒,但沒有聽到胎心,做完B超,胎兒的心臟已經沒有了跳動。
延壯壯則徹底蒙了,不知道應該先關心大人還是小孩的狀態,只是麻木地簽了一份跟急救相關的書面文件。他至今想不通,身高1.6米,挺著大肚子的馬茸茸是怎么上到1.13米高的窗臺墜樓的,醫院和警方都沒能給出讓他信服的說法。他還和親戚一起,專門找了建材搭建了一樣高的臺子,找了身高1.6米的成年人模擬,如何爬上這樣的窗臺,結論是,他們不相信茸茸做得到。
延壯壯的一位表哥則告訴本刊:“如果你說產房里出事了,推出來,我們還能理解,但進了產房的人卻墜樓了,我們理解不了這種情況。”在出事后的最初幾天,親戚們每天都到醫院的產科或警務室等結果。9月3日上午,警方、醫院和家屬開會,會議還沒結束時,醫院發布了關于事件的聲明,稱家屬拒絕剖腹產,并在此后的聲明中放出視頻截圖,稱產婦向家屬下跪。自此,家屬開始卷入從未預料到的巨大輿論漩渦。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不善言辭的延壯壯明顯黑瘦了一圈。
墜樓處最后剩下跟他相關的東西只有警方找到的一顆球狀巧克力,那是他托護士送進產房,為馬茸茸迎接他們共同的孩子加油打氣的。而根據本刊得到的一份錄音,和馬茸茸同處有個待產室的產婦,或許是唯一一個注意到了馬茸茸生命最后一刻情緒的人。這名產婦說那天晚上自己生完孩子后,還瞅了瞅馬茸茸,疑惑“怎么還不生?怎么人也不見了?”她記得馬茸茸“性子可利撒(干練)了,恰(捧)著一個大肚子。誰家兒敢說人家娃娃(馬茸茸)有神經病了?”她猜,就在同產房產婦出血后,“死婆姨號(叫)的,把娃娃嚇怕了,神經亂了,緊張了”。但當時,已經劇痛了超過起碼5個小時的馬茸茸身邊,一個人也沒有。
(感謝《中國縣域衛生》雜志齊金石的大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