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為了在小學階段落實素質教育,需要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優(yōu)化整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發(fā)展水平,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與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激發(fā)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
一、引言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引導他們進行有效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因素。閱讀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當中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培養(yǎng)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識字等教學活動,進而不斷培養(yǎng)并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與提升,讓其廣泛閱讀,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的必要性
1.社會必要性
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途徑不是通過補課和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通過不斷地閱讀學習和日積月累地增長知識。現(xiàn)實情況是針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通常只集中在數(shù)學和英語等邏輯思維性比較強的課堂學習中。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智力及身心發(fā)展都還處于比較稚嫩的時期,所以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通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字詞的學習及應用當中。這樣錯誤的教學思想,一方面阻礙了學生對語文學習情感的認識;另一方面造成了學生的閱讀基礎薄弱,他們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僅存在于對書本的了解上,使其出現(xiàn)了知識的局限性。這種錯誤的教學思想嚴重違背了社會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
2.新課標要求
在我國小學生語文教學的大綱改革中,明確規(guī)定了各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背誦量。除此之外,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國家教育部還在其他方面都提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以及素質教學的深入開展,很多地方的教材都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相應的學校和課堂改革也尊重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全面提倡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倡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并且全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習慣、品味、方法和能力等。在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改革和語文教學大綱中可以明顯看出,小學生的課內閱讀學習和課外閱讀興趣已經(jīng)越來越得到重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引導學生合理進行閱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素質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
三、培養(yǎng)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的措施
(一)多元化的課前導入
1.故事導入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最喜歡聽故事的階段,同時,故事在兒童啟蒙時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在對課文進行講解之前通過一個課前小故事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進而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
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有關王二小為抗戰(zhàn)勝利英勇犧牲的感人故事,通過對其情感的渲染,激發(fā)學生對課文閱讀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同時,在課前為學生講述關于王二小抗戰(zhàn)的小故事也能更好地帶領學生融入課文閱讀的學習中,采取故事導入式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的預習作業(yè)并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復述。通過故事導入式的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對語文課文的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的閱讀教學。
2.直觀性導入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一般都比較差,無法對抽象的事物進行想象,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來具象化展示與閱讀課文內容相關的事物。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色彩明亮的圖片或實物,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閱讀興趣。
例如,在進行《蝴蝶谷名字由來》的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五彩繽紛的蝴蝶在花叢及樹林中飛舞的樣子,以及蝴蝶順著溪流飛往山谷的場景,等等。通過觀看多媒體中模擬出來的蝴蝶飛舞的樣子,引起學生的視覺沖擊,激發(fā)其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并促使其逐漸融入相關知識的教學。
(二)鼓勵獨立思考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分析,進而實現(xiàn)對文章更為深入的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激發(fā)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及探索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重要的段落、語句進行標注、分析、思考和總結,進而促使小學生對文章產生更加強烈的閱讀、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出“烏鴉在最開始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時是怎樣的心情?”“烏鴉為什么在喝不到水時會覺得沮喪?”等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小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分析,并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標注。教師可以促使小學生將自身的情感因素與文章中的烏鴉相融合,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情感。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并且在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的基礎上,促使低年級小學生得到智力、思維模式等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與提升。
(三)游戲活動教學
對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來說,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對自身的約束能力較差,因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持續(xù)時間較短,并且容易出現(xiàn)思想不集中的情況。對此,為了更好地開展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就需要教師在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采取適當?shù)姆绞絹碇匦录ぐl(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進行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相關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通過游戲進一步地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窗前氣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這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并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閱讀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通過表演來讓學生體會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進而對文章學習有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理解。
四、結語
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在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jù)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及水平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實現(xiàn)其更好的發(fā)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探討,一方面,針對培養(yǎng)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另一方面,主要針對培養(yǎng)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的措施展開了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元化的課前導入、獨立思考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游戲活動教學等相關的改善措施。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給予相關的研究學者一些更具個性的參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姜領弟,徐淑霞.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
[2]陳 潔.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研究——以寧波市李惠利小學為例[D].寧波:寧波大學,2013.
[3]朱麗麗.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之我見[J].閱讀,2013(24):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