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
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影響觀察
李桃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
目的:觀察將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實施在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有結腸癌的110例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分為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試驗組則予以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予以病患圍手術期的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的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實施護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結果: 經過護理之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較試驗組高,P<0.05;試驗組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病患各項生活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優,P<0.05。結論:在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實施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進行干預,能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滿意度,其臨床效果很好,可進行推廣。
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效果
結腸癌作為消化系統較為多發的惡性腫瘤,在近幾年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該病的發病率在逐漸的升高,通過手術治療雖然可以解除病灶,但是手術會造成的創傷,疾病的苦痛及手術的創傷都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引發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及病情的恢復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為了觀察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實施在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我院對其開展了深入探究,現詳細報道如下:
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間收治的結腸癌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患者進行平均分組,共分為兩組:試驗組一共有 5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齡是(66.24±5.64)歲,對照組一共有55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齡是(67.56±5.52)歲。所有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通過臨床診斷被確診為結腸癌并需進行開腹手術的病患[1];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上;③腫瘤未發生轉移,病患也未發生惡病質;④病患能夠自主或經過幫助完成問卷的填寫。排除標準:①機體的各組織器官未出現功能異常且病患對藥物不產生過敏反應。②手術之后病患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或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病患需實施二次手術[2]。
對照組的病患予以圍術期的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其內容有:在對患者實施手術之前對腸子進行清潔灌洗、禁止飲食、導出尿液;手術完成后降低胃腸的壓力、營養支持、應用抗生素護理等。試驗組病患予以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結合護理干預,其包括 5個部分,該護理方案的實施要依照病患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的護理。實施該護理方法的護理工作人員都應該是臨床的責任護士,并且為護士以上的資質,能夠對護理方法熟練地掌握。
1.2.1 從入院到手術之前的2天
對病患的起居及情緒加強護理,領著病患熟悉了解住院的環境,疏導其不良的心理情緒。進行穴位按摩,主要的穴位有:百會穴、合谷穴、肝俞穴、太沖穴、內關穴和脾俞穴,一天一次,每個穴位的按摩時間為 5分鐘。指導病患正確的飲食,使其營養狀況得以改善,按照醫囑實施手術之間失誤準備。此外,訓練病患的呼吸功能,一天兩次,每次時間為15分鐘。
1.2.2 手術前的1天
(1)對病患實施情志護理,時間在9點、16點以及19點,每次半個小時。(2)將皮膚的準備工作做好。(3)在耳穴內埋豆,在患者睡覺之前按壓其腎穴、交感穴、神門穴,一天一次,每個穴位的按壓時間為1分鐘,直到出現灼熱感。
1.2.3 手術后的1-3天
對病患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護理引流管,避免其發生折疊與擠壓,保證其一直通暢。在患者手術返回之后對其雙側的內關穴進行按壓,每次按壓時間為 2小時,同時指導其深呼吸,每次5分鐘,防止患者有惡心嘔吐情況的出現。此外,要按摩穴位,有利于腸蠕動,在患者手術之后的 6小時的辰時與亥時按摩其雙側足的三里穴,每次5分鐘,直到病患的肛門排氣之后按摩結束。
1.2.4 術后第4天直到出院
①對病情加強護理。②對引流管的護理加強。③飲食護理加強,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針對濕熱患者,其飲食以清淡類為主;針對氣滯血疲的病患,以稀質、清淡、容易被吸收的飲食為主;針對脾腎陽虛的病患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溫補飲食為主;針對肝腎陰虛的病患,以易消化吸收、補肝腎湯汁為主[3];針對氣血兩虛的病患,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滋補飲食為主。④指導病患正確的用藥,在每次用藥之前對其內關穴進行按摩。⑤對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的處理。⑥將醫生囑咐的事情完成。
經過護理之后,對照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 30.91%,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45%,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較試驗組高,P<0.05,在統計學上差異存在意義。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病患并發癥的出現狀況
經過護理之后,將兩組病患與護理之前比較,試驗組病患各項生活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病患各項生活指標的變化狀況
護理后,比較組間患者于護理過后的滿意程度,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滿意率分別是89.09%、69.09%,P<0.05。詳見表3.
表3 .組間滿意度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根據結腸癌的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其在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居于第三位,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對該病患實施優質的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手術的成功。而常規的護理容易造成并發癥,護理質量及病患的滿意程度低,易導致護患糾紛的出現。
而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護理的理念,在手術之前按照病患不同的心理特點實施不同方法進行情志的護理,主要的方法有:移情易性的方法、心理疏導的方法、安神寧志的方法(靜臥、靜坐及靜立)、以情勝情的方法等,并且通過穴位的按摩達到安神寧志的目的,經過耳穴埋豆能夠促進患者的睡眠,從而對病患的精神狀態有調節作用,讓患者在進行治療時處于最佳的狀態。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其情緒因素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手術之前大部分病患有應激反應的存在,其中以抑郁與焦慮最為多見。在對病患的整體護理的整個過程中都可采用中醫情志的護理措施,經由移情、借情、穴位按摩、安神靜志等一系列的方法,使氣機調節順暢,從而改善病患的抑郁狀態。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護理之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較試驗組高,P<0.05;試驗組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病患各項生活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優,P<0.05。
綜上所述,在結腸癌患者手術治療實施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進行干預,能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滿意度,其臨床效果很好,可進行推廣。
[1]王文銳,王玉玲,盧麗.結腸癌患者的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J]. 護理學雜志,2013,28(14):49-52.
[2]胡根,俞一峰,李森,等.結腸癌、直腸癌患者圍術期的焦慮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5):32-36.
[3]哀驚鴻,謝艷敏.路徑化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治療結腸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20(7):141-143.
R757.1
A
1672-5018(2017)02-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