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鈺
借助金磚銀行這一新生“有形之物”,五國金融合作邁向新階段。
在金磚五國合作機制中,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是個特別的存在。它被普遍認為是金磚國家合作從概念向實體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
這一重要的合作“有形之物”行事比較低調。自2012年提出概念、2015年正式開業至今,公開信息并不多。
隨著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的臨近,它的熱度開始上升,自身也有重要動作出臺。8月17日,金磚銀行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開設了首個地區分支機構,成為其面向非洲的窗口。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瓦曼·卡馬特日前在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銀行開業兩年的成效令人滿意,已經構筑了穩健發展的基礎。2016年,批準了來自5個成員國的7個項目,規模為15億美元,還在中國首度發行30億元人民幣綠色債券,受到廣泛歡迎。
數字之外,金磚銀行籌備工作組專家成員、北京師范大學金磚國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介紹,兩年來,金磚銀行完成了治理構架的搭建、實現了項目在五國內部的全覆蓋。
在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吳白乙看來,金磚銀行成為了讓五個文化、制度各異的國家形成實質性合力的一個合作實體。
剛兩歲的金磚銀行還在起步階段。受訪專家期待,未來金磚銀行進一步完善機制,平衡發展目標與財務的可持續性,并將業務逐步擴展到五國以外的市場,服務更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新一批項目在路上
金磚銀行是以世界銀行為參考的一個政府間性質的國際多邊開發銀行,重點支持新興經濟體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其法定資本金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500億美元,按照平等性原則由5個創始成員國均攤,實繳比例為各國20%。五國享有均等的投票權、股權和決策權。
據參與其事的專家介紹,金磚銀行也有類似股份制銀行的治理模式,設理事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三會一層”。
其中,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年召開一至兩次正式會議,至少每年金磚峰會期間都會召開一次。董事會成員由各國財政部指派,為非常設董事制,每年召開三次以上會議。
金磚銀行位于上海總部的全職團隊逾120人,還在擴充中。目前的首任行長是印度銀行家卡馬特。其余四國分別派駐一位副行長:中國籍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祝憲,南非籍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萊斯利·馬斯多普,巴西籍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保羅·巴蒂斯塔,以及俄羅斯籍副行長兼首席行政官弗拉基米爾·卡茲別科夫。
目前,金磚銀行業務以貸款為主。據卡馬特介紹,在去年基礎上,預計2017年還將批準10-15個貸款項目,規模預計達25億到30億美元。
2016年7月,金磚銀行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首支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規模為30億人民幣,期限5年,是多邊開發銀行首次獲準在我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預計今年還會發行以印度盧比計價的債券,同時也會尋求在巴西、俄羅斯發行本幣債券的機會。
專家建議,金磚銀行下一步還可考慮引入PPP模式和成立特殊基金。除了政府注資外,金磚銀行可進一步通過發行中、長期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撬動五國商業銀行和民間資金,用于支持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邊干邊學的良機
金磚銀行一出世,就常被拿來與同年稍晚正式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相比較。
在王磊看來,兩者不宜簡單比較。亞投行定位為亞洲區域的多邊開發機構,業務范圍聚焦亞洲,重點是要彌補亞洲開發銀行在本地區對基礎設施項目關注的不足,推動亞洲區域發展;金磚銀行則是聚焦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對標世界銀行等全球化多邊開發機構,重點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并持續關注全球治理。
“無論是服務區域、職能定位還是戰略意義,兩者都是互補多于重疊、合作大過競爭。”王磊說。
金磚銀行兩年來開展項目數量較為有限,吳白乙對此表示,它是首個由發展中國家組建的國際多邊開發機構,其業務的開展和推進需要一定的摸索期,各界應給予更多耐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進一步認為,無論是金磚銀行還是亞投行,前期運營均比同時期的世界銀行和亞開行更為高效。
相比短期效應,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更應看重金磚銀行的長遠戰略意義。王磊表示,一方面,金磚銀行是金磚五國十年合作的最主要實質性產物之一,夯實了未來數十年的合作基礎;另一方面,其總部設于上海,為中國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爭取到了一個難得的核心中樞,推動上海成為全球的重要金融紐帶之一。
在王文看來,金磚銀行讓中國更多地參與到國際多邊金融規則的制定與運行中,更好地適應多邊機制并發揮作用,“這是一個邊干邊學的良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進一步認為,金磚銀行的戰略意義遠大于銀行本身——它還一定程度上象征著近二十年國際力量對比與格局的變化,也是中國正越來越多地承擔國際責任的有力例證之一。
不過,重任在身的金磚銀行,新生兩年之后,自身也有待加速成長。
例如,董事會運行機制還需完善,專業項目團隊需要擴張組建,體系化項目評估和貸后管理有待加強,乃至高管評價等機制均可進一步優化。
金融合作新十年
9月的廈門峰會將開啟金磚合作的金色新十年。金磚銀行如何更好助力新興經濟體發展,五國的金融合作如何借力金磚銀行邁向新的階段,受訪專家給出諸多建議。
張宇燕提出,金磚銀行需要在四個方面發力:一是平衡自身發展目標與現實目標之間的矛盾,比如聚焦綠色金融的同時,保障財務的可持續性,以及盡量將自身業務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對接。二是盡快落實現有資金的撬動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入場。三是把握好與亞投行、亞開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的競合關系,構建起自身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四是盡早獲得利于長遠發展的國際信用評級。
此外,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建議,金磚國家另一金融合作抓手——應急儲備安排機制也需要推進落實。
2014年,金磚五國簽署了《關于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初始承諾外匯互換規模為1000億美元,各國按不同比例出資,為五國防范和應對危機的“救火隊”。
基于合作的“有形之物”,受訪專家表示,五國應進一步攜手完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擴大和增強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作用,并繼續推動世界銀行投票權審議工作,加強金磚國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