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磊
摘要:基于產業鏈的中小企業融資,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取得快速發展,可以創新金融機構扶持中小企業的形式,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有效的產業鏈融資監管方法。
關鍵詞: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風險管理
一、產業鏈融資模式內涵和基本現狀
(一)產業鏈融資模式的內涵
產業鏈融資模式是基于產業鏈整體的一家核心企業,由該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融資模式。產業鏈融資模式有助于資金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傾斜,可以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能夠解決企業發展融資困難和融資失衡的問題。通過優勢企業與銀行的有效合作,還可以把銀行信用體系融資到整體產業鏈條當中,從而極大的拓寬了銀行的融資范圍,同時全面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商業信譽,可以促使企業之間建立更穩定的關系,實現在長期經營戰略合作的基礎上,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并且促進整個產業鏈條水平的提高。銀行可以圍繞產業鏈進行資金配置,可以收集產業鏈端的大量信息,從而對產業鏈的運行狀態進行科學配置,使企業與銀行形成整體,在實現共贏的同時,有效的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風險。
(二)產業鏈融資模式的內涵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深刻的變革期,基于產業鏈模式的融資方式因為產業鏈結構的自身調整,致使銀行對產業鏈模式的融資審理的更加嚴格,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系統對不同產業鏈的融資活動態度是不同的。特別是在當前銀行運行風險加據,銀行間競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銀行對產業鏈模式的投資趨緊。而且處于產業鏈核心企業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傳統產業鏈的市場優勢逐步消失,實現新業態的創新發展需要企業不斷的科學創新,這就使得核心企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有限,因此影響了產業鏈模式融資的有效性,還需要圍繞新情況對產業鏈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融資收益等進行深入全面的探討。而且中小企業自身能力較低,對市場信息掌握的不足,中小企業在產業鏈融資模式下過于依賴核心企業,造成自身發展能力水平限制的問題也日益突顯出來,如果有效的利用產業鏈融資與其它融資成為重要的課題。
二、中小企業融資及風險控制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方面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還缺少成熟的融資渠道,只有少數產品成熟和市場前景廣闊的中小企業有著穩定的融資渠道,其它中小企業受內外條件的諸多限制,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因此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初期,融資的難度相對較大,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機構的支持,大多數金融機構認為投資中小企業的風險相對較大。
(二)融資成本方面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普遍面臨著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較高的融資成本極大的增加了中小企業的壓力,使中小企業承擔了較大的市場經營風險,加上中小企業盈利還款能力有限,因此必然帶來高額的還款成本壓力。目前各種渠道的融資成本都相對較高,過高的融資成本極大的削減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很多中小企業因為較高的融資成本無力擴大生產和進行技術研發,能夠投入到品牌與產品建設中的力量相對有限,這極大的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限制了中小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中小企業在良性的發展循環中發展壯大,并且使企業進入到惡性循環當中,給中小企業的發展道路上埋下隱患,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
(三)融資結構方面問題
融資結構不合理,不僅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債務風險,而且也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只有合理的配置融資結構,才能構成合理的融資期限,使系統性的風險不斷降低,這樣才能促進中小企業取得快速的發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缺少科學的融資結構意識,融資結構配置不合理,還有些中小企業沒能充分的考慮自身實力,盲目的擴大融資規模,例如企業的債務比例過高,因此導致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壓力的不斷加大。融資期限也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質量的重要因素,不能有效的對融資期限進行合理安排,沒能合理配置還款期限壓力,因此導致風險的產生,影響了企業融資的有效性,不利于促進企業的長遠快速發展。
(四)融資使用方面問題
融資需要根據債務的日期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只有科學的規劃使用債務,才能發揮出資金的重要作用,在有效收回融資成本的同時獲得較高的資金使用利息。如果不能科學的配置使用資金,不僅會增加企業的債務,而且還會導致融資風險的增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還缺乏完善的融資使用規劃評估模式,還沒能圍繞著收益與成本進行科學的分析規劃,現有的融資收益難以達到預期,從而給債務風險埋下了較大的隱患。融資風險防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目前不少中小企業還缺少專門的融資使用管理人才,現有企業對融資工作人才的培訓也不足,導致融資力量更新不及時,沒能有效的為中小企業開展融資管理活動。崗位人才不適應具體的融資工作,現有融資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專業性不強,不僅難以有效的防范風險發生,而且影響了融資管理及預測的效果,因此融資安全防范的風險較大,影響了融資工作的效果。
三、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的具體模式
(一)存貨質押融資模式
存貨質押是產業鏈融資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中小企業把生產用原材料和產品質押在第三方倉儲公司來獲得企業發展貸款的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模式需要商業銀行和第三方企業的有效協調配合,具體由第三方倉儲企業提供專業的貨品保管運輸等服務,并且對質押物進行全面綜合的評估,對倉儲的物品進行監管,以及進行相關的處置業務等。
(二)信用擔保融資模式
信用擔保融資主要以銀行的信用體系為載體,以銀行的匯票為具體的結算工具,由銀行來控制貨幣的處置權,通過銀行委托監管的方式到賣方倉庫對貨物進行全面的管理,從而保證企業融資需求與銀行權益的融資方式。銀行主要對第三方企業的信用情況和經營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圍繞著對產業鏈中的企業進行信用信息進行評估,并由此決定對第三方企業的信用配額,然后由第三方企業與產業鏈條中的中企業進行配額的分配。這其中主要由第三方企業為中小企業實行配額擔保,同時對小企業的的倉儲進行有效的監管,保證貨物和生產資料可以擔保信用安全,從而全面提高企業產業鏈的融資水平,促進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展。endprint
(三)應收賬款擔保模式
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作為擔保,從而獲得質押融資的方式是當前申請辦理融資的重要方式。它主要將企業的應收賬款作為質押,從而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流動資金的需求。銀行、中企業企業與核心企業都參與到應收賬款的抵押活動當中,核心企業主要起到對應收賬款的擔保作用,核心企業作為債務負責人,應當對中小企業的應付賬款及其來源進行跟蹤。
四、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的主要風險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中小企業在產業鏈模式運行中的主要風險,主要指的是核心企業或金融機構在給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遭受的中小企業無法按期歸還本金或利息的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由于融資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落后,或者金融機構原因造成的風險。這種風險一方面是來源于金融機構內部的監管制度不完善,考核評價指標不健全,以及對中小企業經營程度考查不細致造成的。另一方面來源于外部環境的融資風險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或者自身缺乏還款愿望,以及還款不積極等造成的問題。信用風險有些是可控的,還有些是不可控的,需要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綜合性的有效分析。
(二)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整過程中造成的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變化不斷,經濟增長壓力較大,經濟轉型矛盾較為集中的時機,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的不確定性因素普遍增多,這使得中小企業所處產業鏈的狀態時刻面臨深刻調整風險,從而影響到中企業的還款能力。
(三)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的不確定因素較大,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因為外部經營環境的日趨緊張,使中小企業的生產壓力不斷加大,再加上中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自身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這就使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因此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水平。而且中小企業缺乏對市場敏感性,他們自身缺乏明確的抗風險意識,往往對市場信息判斷不準確,而且自身的風險管控意識不強,還有的沒能對市場形勢進行充分調研,因此影響了投資的有效性。
五、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的風險管控
(一)加強核心業務風險管理
產業鏈端的融資與中小企業的核心業務有緊密的關系,通常會涉及到信用風險融資、應收賬融資、存貨融資等多種形式,當外部政策環境發生變化時,需要中小企業有效的把握風險,能夠對市場、環境有清醒的認識。首先,中小企業應當在微觀方面對企業的運行狀況有全面的把握,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的監督,保證按照正常的自身能力評價體系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其次,全面加強企業的經營績效管理,重點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經營管理方法進行不斷的發展完善。第三,形成量化的風險防控管理體系,著力優化自身的債務結構,科學合理的選擇產業鏈融資的具體形式,從而提高產業鏈融資資金使用有效性。
(二)加強中小企業的管理
為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使產業鏈整體有序運營,不因為中小企業的經營能力、償還能力動搖整體產業鏈,核心企業應當充分的把握中小企業的償貸能力,注重加強對產業鏈條中中小企業信息的全面收集和研判,這樣才能圍繞著真實有效的信息,充分合理的配置融資款項,從而在促進整體產業鏈發展的同時,有效的落實第二還款源,全面降低核心企業的風險。
(三)全面加強風險判斷活動
為了有效的抵御風險,切實加強對風險的管理,融資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還要加強基于貿易背景的市場真實情況研判,注重對產業鏈條內企業市場交易活動整體情況的分析,注重定期的對企業的資產情況和借貸情況進行分析。其次,加強對抵押物的監管,注重選擇可靠的第三方企業合作,注重核心中小企業的營銷情況。第三,還要保證融資額與貨物量(應收賬)總體匹配,并且保證庫存水平接近臨界值的同時,還要注重貨物的補充,從而全面提高基于產業鏈融資渠道的穩定性。
六、結論
本文認為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模式的風險主要由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組成。只有健全管理制度,加強風險信息收集,制定科學的抗風險措施,形成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有機聯系,才能有效控制融資風險。
參考文獻:
[1]俞兆云.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8(18).
[2]程冬時,程斌.供應鏈融資風險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05).
[3]夏泰鳳,金雪軍.供應鏈金融解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優勢分析[J].商業研究,2011(06).
[4]竇亞芹,何瑞祥,俞倩文.基于供應鏈金融運作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3.
(作者單位:無錫太湖學院會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