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 針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培育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將培育國際化人才上升到國家戰略目標層面的高度。結合北方投資集團高端化、國際化、個性化培養的發展戰略。民辦高校學生畢業之后將直接參與全球化的國際競爭,所以畢業生無疑是成長為國際化人才的主力軍。因此,開展大學生國際化視野培育和研究,塑造大學生國際化觀念,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和落實《綱要》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大學生 國際化 視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快速的崛起,使得國際化視野教育成為一個全球行的熱潮。國際化視野人才,不僅具有國際化的胸懷和國際一流的專業知識,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能力,并且在國際化競爭中能夠把握先機,善于開拓創新。世界各國的高等院校都在進行國際化培養的教學改革。我國高校的國際化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正在大規模的開展。
民辦高校大學生國際化視野培育和研究,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高校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途徑,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在個人發展、社會教育、國家建設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1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民辦高校大學生是一個肩負著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重任的特殊群體。促進大學生就業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其根源在于大學生自身素質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相匹配。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在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的時代,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是眾多走向國際、走向世界的企業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開展大學生國際化視野培育和研究,有利于讓大學生用國際眼光審視自我、發展自我,用國際標準評價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競爭力,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水平。
2有利于大學生參與國際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就校園文化活動而言,民辦高校應該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跨國性、跨區域性的大學生科學、教育、文藝等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活動,以豐富多姿、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帶動大學生國際化視野教育。具體說來,高校可以建立起一批有專業老師指導、專業人員服務的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實踐基地,用于開展諸如跨國性人學生文藝競賽、跨國性人學生夏令營或冬令營文化交流活動、跨國性大學生科學技術作品競賽等活動。就社會實踐活動而言,高校應該高校大學生兼職與實習途徑,鼓勵大學生直接到國際化大型企業從事兼職或實習活動首先,高校應積極與跨國公司、外資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建設實習基地,為本校人學生提供直接到跨國性大企業實習平臺。其次,高校應積極與大國或跨國大型國際博覽會、推介會建立合作關系,并鼓勵大學生參與其中。這種親身實踐式的經歷,具有水平高、視野少、平臺寬的特點,能夠使得大學生以國際化標準審視自我、明晰自我,強化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更能有效地拓展其國際化視野和提高其國際化水平。目前我校的海外課堂項目就實現了上述對接。
3有利于建立健全質量評估和鼓勵激勵機制
良好的質量評估和鼓勵激勵機制,可以極大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要建立系統的質量評估機制,提高國際化視野培育活動的質量。高校應該以國際化教育的通行要求為重要標準,建立起對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培育活動參與評估體系。如在績效考核中將教師在本校開設國際化課程、開展國際化經驗教學等活動納入考核體系,聘清國外專家定期對教師國際化教學水平進行檢測和評價;在學生專業培養方案中增設國際化必修和選修課程,在實習和社會實踐中增添參與國際化校園文化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等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鼓勵激勵機制,擴大師生的參與范圍。對教師的出國進修、開設國際化課程、開辦國際化經驗教育講座等活動,學生的出國留學、參加交換生項目、參與合作辦學、參與國際競賽等活動給子精神支持和物質獎勵,如建立專項基金、實行費用減免、增設獎學金、發放津貼補助等,以提高高校師生的積極性,激發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促使高校師生自動增強國際化意識,自動提升國際化素質。
綜上所述,大學生國際化視野培育是針對大學生進行的教育,按照一定目的長期的教育和訓練使大學生擁有國際化見識與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當今國際社會。作為民辦高校要改革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賦予人才培養目標以鮮明的國際化內涵,注重培養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和全球意識及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培養出具有國際化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慎軍,李秀珍,孫釬.大學生國際觀問題研究述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3).
[2] 姚福生,土磊,張志偉等.新時期大學生國際視野教育初探[J].學術論壇,2008(01).
[3] 譚璐.大學生國際化素質和能力構建研究CJ.淮海工學院 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牌,2013,9(18).
[4] 胡朗.論大學生國際素質培養[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牌,20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