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平
摘 要:本文立足于中職學生的現狀,針對英語教材使用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師要優化教材編排結構及靈活選用教材內容,同時要注重提升教材的服務功能。
關鍵詞:中職 英語教材 使用
英語是一種語言交流的工具。隨著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學習和掌握英語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有助于國際交流。掌握了英語就意味著擁有一項技能,這對中職生來說頗具現實意義,但從目前中職英語教學實踐來看,機械地使用教材會限制中職生的學習激情,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一、中職學校生源現狀
從近十年中職招生的生源質量來說,并不理想。教師現在面對的中職生多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失敗者,他們不僅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有些是迫于家長壓力才來中職學校讀書的,厭學、棄學現象嚴重。由于一開始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其行為素質上的懶散,那些所謂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對他們來說是天方夜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一旦遇到不感興趣的教材內容或照本宣科式的上課模式,其叛逆心理就表現出來,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嚴重危害全班學風、班風。
二、靈活選用中職英語教材及內容
雖然中職學生有厭學、缺乏學習動機和策略的問題,但他們思想活躍,內心還是渴望得到激勵和悅納的。這就需要教者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下足工夫。以教材使用為例,根據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教材使用要有靈活性、伸縮性和可選擇性。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教材、學習素材。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要立足學情,大膽地選好、用好中職英語教材。
1.優化教材結構
中職教材內容是為服務中職學生發展需求而設,作為基礎文化課的英語也不例外。但從筆者多年從事中職英語教學的實踐來看,要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其教師學會優化教材內容結構是關鍵一環。中職生有的是畢業后就要面臨就業,有的還要參加對口高考繼續深造。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學會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目的、不同專業需求靈活選用中職英語教材結構及內容。真正做到教學內容結構按“生”定制。以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職英語教材為例,共有四本書,分別是基礎模塊,拓展模塊和職業模塊,每冊書每單元結構是Reading、Language study、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和Summing Up等。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針對那些畢業就就業的同學,可遵循“以提高能力為目的,以適應就業為主,以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打破教材固有結構,把職業模塊擺在教學優先的位置。同時,為了突出就業導向作用,教師也可重新調整每冊教材中的結構,在教學中突出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的地位。而對于那些參加對口高考的學生,我們可突出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的內容;為提高應試的實效性,服務好學生的對口高考,可適量加重拓展模塊的內容分量,尤其要突出Reading 和Language Study在教學中的操練,加量課后練習訓練。
2.活用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的選取和使用要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學習心理、思想狀態等相適應,要把教學目標和中職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情感態度。比如針對多數中職生行為習慣養成有問題,教師在講授拓展模塊Etiquett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和Making an Apology時,可結合學生行為習慣來教育教學有關“禮儀”問題,這是一個既能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間差異又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機會,這需要教師靈活選用教材中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在對比式教學中理解并深化其共有的內涵,即Good Manners,從而培養其積極的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另外,活用教材內容還意味著要學會大膽地增加、精簡或舍棄教材的內容。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且學習能力層次各不相同,因此在學習教材Reading Part 部分,教師要把握其區分度,根據學生能力實際,把那些晦澀且難以理解的Reading部分大膽地舍棄掉,取而代之以喜聞樂見且平易的材料進行閱讀訓練。同樣,中職教材的語法知識羅列得很詳細、具體,系統性強,但不適合中職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特性,適宜穿插著講,有選擇地講。如在講授“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時,教師不必按照書本的節奏去講解,可把它轉化成Object Clause, 減去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轉換的講解。又如,對于Attributive Clause的講解,我們最好把它提煉成四種形式:Used as Subject、Vt+Object 、Prep+Object和Adverbial,也減去了定語從句的特殊用法等。還有關于Nominal Clause, 教師只需介紹Object Clause的用法,其他的從句可索性不講或略講。這些不囿于教材內容的講授方式其出發點都是基于學生能力和學習實際為基礎的。
三、不斷提升教材的服務功能
正如新課程標準所言,英語應具有職業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等特點,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中職英語課本選用的素材,時代氣息還不夠,內容陳舊,不能很好地服務于當下中職學生的專業發展及升學的需要。例如,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實加強對應用文等實用文體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把“使用能力”與“應用能力”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以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職英語教材為例,教材中的Speaking和Writing 環節就體現不夠。在筆者看來,中職英語的Speaking應多設計一些學生專業方面的話題,如Job Interview,Tour Guide類的對話,這不僅拉近英語與其專業距離,而且更能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另外,在Writing 環節,盡管每冊書后面都布置了這樣的英語寫作練習,但它超出了中職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實際,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徒增學生學業負擔。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寫作素材改為應用類,如求職簡歷(resume)、產品說明書(instruction)、私人信件(personal letter)、通知(notice)等,不僅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提升中職教材的專業服務功能。
教師還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個性、興趣、學習習慣和職業目標,創造性地使用中職教材,有意識地把教材知識與學生就業需求緊密地聯系起來,課堂上學到的完全可以在未來的就業崗位上應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習就業零距離的接觸。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中職英語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材使用觀念,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積極探索適合學生需要的教材及內容,讓英語更好地為中職學生服務,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安慶浮山科技工程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