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紅
摘要:計算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中應培養的一種基本能力。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標理念的理解上產生了一些偏差,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計算效果不佳。文章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進行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一個孩子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的整體數學成績都非常有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闡明計算教學的意義,明確計算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為小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新方法,加強計算訓練
1、加強口算訓練。《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孩子計時讓孩子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口算不僅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看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定時間內考滿分的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學生對口算的重視,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業中必做的一項,平時把這樣一項工作堅持下來。這樣才把口算這項能力提高起來。
2、增強練習的實效性。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要注意練習形式多樣性和趣味性,增強練習的實效性。我們反對過度的練習,但熟能生巧,計算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適度的練習,任何知識都需要在用的過程中逐漸被接受和內化。我們可以在練習形式多樣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練習的操作性,寓學于做與教、學與做合一;增強練習的游戲性、挑戰性和趣味性,寓學于樂。以多樣化的練習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變以前的“要我練”為現在的“我喜歡練”,把練習過程變成小競賽,挑戰同學,挑戰自己;把練習變成技巧的探索,我發現,我總結,我成功;把練習變成是小游戲,我游戲,我快樂,我喜歡;此外,學生的小組聽算檢查、比賽,自編計算題都是很好的練習形式。這樣通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自主性,來鞏固計算技能,學生的計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二、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在計算教學時,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樣計算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比如,在進行9加幾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請出小棒一起來學習,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中優化得出湊十法,為后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比如想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繼續學習的。再如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方法要講清楚,讓學生理解透徹,他們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方法計算。雖然我們反對教師一味地把一些計算技巧塞給學生,但是仍然認為學生有必要適當了解一些計算的技巧。任何事物都會有潛在的規律,人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去琢磨其中的一些技巧,學生也不例外。比如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如個位上是5的兩位數、三位數乘偶數,可以先把這個兩位數、三位數乘以2,變成個位上是0的數,再乘以偶數除以2的商,這樣使計算簡便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實際,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退位減,前一位退了1,可計算時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時又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寫的錯誤較多。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我們可以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一定要讓學生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
四、培養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首先要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其次要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第三要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第四要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五、結語
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