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新禎
摘要:對于活潑好動的兒童來講,鋼琴練習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而教材的使用則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兒童的鋼琴練習,那么就必須要充分了解教材。為此,本文主要就針對兒童鋼琴初級教材展開探討,以期可以為激發兒童的鋼琴練習興趣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鋼琴教材 初級教材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6-0100-03
關于兒童初級鋼琴教材,不是個陌生的問題,自八十年代起,一直是鋼琴教學研討與實踐的一個熱點問題之一。原因在于,海量的鋼琴教學教材、教學輔助書籍大量發行出版,從傳統的普及式啟蒙教材,逐漸拓展到了音樂基礎教學、音樂欣賞、兒童音樂教育心理等更為寬泛的教材類別。與此同時,網絡公眾平臺、個人網絡信息平臺的繁榮,也使得這些新興的出版物,有了更為詳細展示和介紹的外部環境。面對海量的教學資源,又關涉琴童這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理性的選擇、探討和反思顯得尤為重要。
一、常規教材組合方式
熟悉兒童鋼琴教材的業內人士談及這個話題時,一直以來《哈農鋼琴練指法》《拜厄》《約翰·湯普森初級鋼琴教程》《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No.599》近乎成了教師的必備教材。近幾年開始出現《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快樂鋼琴啟蒙教程》等初級教材,更偏向于娛樂、即興的方向,也成為不少鋼琴教師追捧的教材。這些教材之所以能一直受到青睞,有其存在價值的合理性。
就上述教材運用在學理上的探討,也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當然這些教材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最短的在西方也有百年的歷史了,所以這些教材一直都是鋼琴初級教學探討的重點。
常規而言,《哈農鋼琴練指法》《拜厄鋼琴基礎教程》《約翰·湯普森初級鋼琴教程》《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No.599》《巴赫初級鋼琴曲集》的組合方式在鋼琴啟蒙教材的使用中較為普遍。主要特點呈現出一種“分解動作式”的組合訓練方式,主要針對鋼琴彈奏啟蒙階段、初級階段的學生群體,就觸鍵方法、節奏節拍、音樂表現理解以及相對復雜的左右手配合困難等問題,進行區別化、局部性的練習鞏固。
眾所周知,連音奏法、斷音奏法和跳音奏法是三種最基本的彈奏技能,其遍及所有鋼琴音樂作品,無論或簡或繁。因此,在初學階段,掌握這三種基本奏法并在音樂的進行依照樂譜加以表現尤為重要。《拜厄鋼琴基礎教程》(以下簡稱)《拜厄》)和《約翰·湯普森初級鋼琴教程》(一下簡稱《湯普森》)教材中,以上三種手指基本技能訓練,大多是在旋律性的作品中加以練習的。
可以看到,這是《拜厄》中一首包含四個樂節的練習曲。作品要求練習者在固定手指位置,訓練指尖力量的平穩傳遞,完成四小節不間斷的連奏并重復鞏固四次,掌握連奏技術的演奏要領,同時理解“樂句”以及“音樂呼吸”的基本含義。不僅如此,左手進行平穩、清晰的非連音的彈奏,也是樂曲技術訓練目的之一。如何在一首作品中,同時完成連奏、分句與左手平穩的配合演奏,是《拜厄》前半部分大多數作品的教學方式。
在掌握了連音奏法、斷音奏法和跳音奏法是三種最基本的鋼琴彈奏手指技能之后,教師一般會配合《車爾尼初級鋼琴練習No.599》及《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的作品對學生進行教學訓練,成為了一種帶有普遍性的選擇方式。
客觀的看,分解和細化技術訓練是這套教材在組合使用中的主要特點,初學者的手指牢固性、基本奏法及左右手合理支配的訓練,如果能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完成,是可以采納的教材選擇方案之一,可以為未來的鋼琴演奏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
但是,根據筆者的分析和教學實踐經驗發現,上述傳統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需要在當前的學習社會環境下,加以客觀地評價和考量。
《哈農》《拜厄》《約翰·湯普森》《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No.599》將教學的著眼點聚焦于嚴格的、系統的技術訓練,這是帶有培養專業演奏家傾向的一種選擇,并不是一套指向啟蒙性質、培養音樂學習興趣的教材。于是,專業訓練教材對應非專業學習目的這對矛盾帶來的后果,就是在大部分琴童身上表現出的“棄學”——枯燥而繁復的手指訓練,如果沒有家長的督導陪伴,在學琴周期的第二年左右,大部分初學者無法再堅持學習。
可見,傳統的《哈農》《拜厄》《約翰·湯普森》《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No.599》教程的局限性就在于過分強調學習的專業技能性。如何在相對枯燥的教材中,讓教學對象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就對鋼琴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較高的挑戰。
二、新教材、新教學理念的涌入
與傳統教材的枯燥、繁復的訓練體系相比較,美國NEIL A.KJOS音樂公司于2005年10月授權予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以及《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巴托克《小宇宙》鋼琴教程、“英皇”考級教程等,由于打破可傳統教材的固有模式,并在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很多教師的認可,目前已廣泛應用。
學界對上述新教材的引介、選擇與應用也開始了較為理性的選擇。表現在以《巴斯蒂安鋼琴教程》為例,這是一套包含了彈奏技巧、基礎樂理、聽音和視奏四個部分的系列教材,一共五冊。
從譜面上看不難發現,這套教材充分考慮了初學者,尤其是低齡琴童的學習接受能力,故而采用直觀的、帶有故事性的圖文講解,易于激發初學者的學習興趣。在節奏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采用變換多種節奏組合方式,達到訓練目的。實質上,筆者發現,采用傳統教材組合的初學者,如果教師稍有忽視,學生就會出現在后期學習中節奏、音型組合概念不明確的缺陷,直接導致無法掌握均分節奏型以外的特殊變化節奏型,這一點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新教材重視興趣先行的同時,重視初學者的音樂聽覺訓練、樂理基礎知識的學習,成為了新教材區別于傳統教材組合的顯著特點。換言之,新的教材,是在演奏實踐中,綜合性的完成了初學階段的各項訓練目的。endprint
《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應該是近幾年比較受歡迎的鋼琴入門教程,現在國內發行的是針對于六歲以上的鋼琴初學者,當然還有針對四歲以上的,不過還未發行。這個教程在美國也是備受推崇的,原因在于該教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孩子們熱愛音樂、欣賞音樂、發現音樂的美,而不是單純、嚴格的技術訓練。它強調在鋼琴演奏技巧訓練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注重音樂性遠遠超過單一的演奏技巧。作為鋼琴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教學目的絕不僅是培養孩子高超的演奏技巧,而應該是提升孩子們的綜合音樂能力,包括對音樂作品的演奏風格、表現內容、情緒等方面的感受及分析能力。《菲伯爾鋼琴》將演奏技巧循序漸進地引入鋼琴教學,放慢教學步驟,更多教學放在老師與孩子的游戲互動上,以同時進行視奏、聽力、樂理的全面練習,并在鋼琴教學的初始尤為注重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追求美好的聲音,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音樂聽覺。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視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音樂中蘊含的形象和內涵,真正做到技術性與音樂性巧妙結合。
這些新教材為鋼琴老師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真正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為不同類型的孩子提供新的教學方法。
三、了解初級鋼琴教材的重要性
通過前文對傳統教材與新教材的分析與比較,不難發現,每一種教材體系都有其顯著特點與優勢,本文論述的重點并不在于二者孰優孰劣的比較和探討,而在于站在教師的角度,如何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教學理念最終應用于教學實踐。就此,作為鋼琴老師,應該對每種教材都有所了解,才能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教材。
首先,因材施教、興趣主導,美育先行。當前,音樂教育已經隨著時代的潮流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和信息共享時代,教師、家長和音樂學習者,隨時都可以有絕對數量級的信息提供甄選,但音樂教育指向美育的終極目標,并未因此而改變。因此,根據學習對象的個人特點在海量的教材中,選擇適合的教材,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制定教學計劃選擇相應的教材,打破傳統教材和新教材的界限,重新加以有機的變化和組合,進而使多種教材在使用中揚長避短。
其次,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學養,高度熟悉各種教材的特點以及當前音樂教育的科研資訊,適時的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工作,也是在鋼琴初級教材的選擇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最后,通過適當的教材選與組合,在鋼琴教學實踐中,培養獨立的技術技能練習能力、全面的音樂理解和感知能力,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鋼琴演奏的能力,是每一位鋼琴教師最終希望達成的目標。
綜上,了解兒童鋼琴教材對鋼琴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要,是在鋼琴教材紛繁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傳統教材扎實穩健的特點,利于兒童在觸鍵、手指機能及古典音樂作品整體把握等方面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而新教材靈活多樣化的教學體系,將目光投向了更加廣泛的音樂學習愛好者群體,使他們在一種相對輕松愉悅的過程中,獲得鋼琴初級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兩種教材體系,實質上并沒有絕對的差異乃至對立的性質,最終是指向美育這一音樂教育的最高目標。因此,熟知兒童鋼琴教材,因材施教,對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與教學應用,是值得一直探討的話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