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貞+周騰智+任伯幟
摘 要 隨著國家對市政建設和環保領域的日漸重視,現階段市政工程本科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將愈發突出。建立起以社會需要為導向的市政工程本科教學培養模式尤為必要。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實驗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與社會需要的契合度,在傳統教學、考核手段基礎上,合理引入“案例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不斷完善創新考核方式,提高對學生專業水平評估的全面性和客觀性,課堂中適當補充專業前沿和相關專業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市政工程 教學模式 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政策的提出,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提高,市政工程專業在國家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傳統教學方式已漸漸不能適應新的社會挑戰。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改革以適應新的社會變化,提升市政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和市政工程人才與社會需要之間的契合度,對于市政工程專業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市政工程本科教學目的是旨在為我國市政管理部門、設計單位、水污染處理行業等各方面培養專門人才。在其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工程實踐、教學實驗等三個方面有機結合,通過實踐與實驗檢驗理論,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和實驗,三者相互配合、齊頭并進才能服務于培養市政工程優秀人才。
1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市政工程本科教學工作中,課堂書本式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工程實踐方面和教學實驗方面所傾斜的教育資源較少。傳統課堂教學可以將書本知識以最簡單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但其教學內容單調、教學過程呆板等等弊端也引發了諸多問題。過于乏味的教學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在面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時,其弊端體現的也愈加明顯,造成學生專業水平的分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還存在著課堂教學與社會前沿脫節、工程實踐知識欠缺、教學實驗環節薄弱、考核手段簡單等一系列問題。
(1)課堂教學方式呆板。通過教師在課堂中講授來完成知識的傳遞是最直接的教學方式,其教學方式簡單、對教育資源要求少。在偏僻和貧困地區開展普及知識的工作是理想的教學方式。但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市政工程專業具有綜合性、專業性、實踐性和理論性等特點。書本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適應專業學習的需要,抽象的理論知識無法在課堂中被充分消化,將無形的知識切割成有形的知識點也讓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知識框架。
(2)課堂教學與社會前沿脫節。市政工程人才培養最終在于服務社會。因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市政工程教學模式變革才是合理的優化策略。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以應對新的社會挑戰,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聯度。目前市政工程本科教學模式中,書本式教學依然占據了主導,大量的專業知識通過課堂傳遞,卻并不能在課堂中與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科學研究前沿能動的結合,將書本知識鑄成了一個無形的框,束縛了學生理論提高的全面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人才要求的提高,與社會和科研前沿脫節的傳統課堂,已日趨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方向。
(3)工程實踐知識欠缺。工程實踐知識是市政工程本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在本科階段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助于學生更快的融入社會。但與之相對的是,在課堂之外學生長期蝸居于校園的象牙塔中無法有效的接觸到實際工程的實踐知識,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僅在于現階段教學模式對于實踐環節的不重視,也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部分院校無法與企業建立起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學生不能夠獲得穩定的實習機會,實踐方面師資力量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學生相關工程實踐知識欠缺的重要因素。
(4)教學實驗環節薄弱。我國本科教學培養的目的不只在于為社會為提供優秀的實踐人才,也在于培養具有初步實驗能力的科研精英。目前,大多數實驗課程多是依附于理論課程存在,且課時少,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創新擴展性的實驗少。學生基于書本中無數次重復的實驗步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但對提高思維發散的能力有限。實驗室管理水平落后,實驗室相關設備故障率高,在部分院校甚至無法為本科階段學習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設備等等也是造成對實驗教學不重視的原因。
(5)考核手段簡單。目前的市政工程本科教育體系中,其考核方式主要分為考察和考試兩種。方式簡單,內容直觀。在考察的考核方式中,學生成績多以課程論文并結合課堂考核情況決定。考察過程中難免由于教師主觀因素的左右,造成學生成績相對的不客觀。考試的考核方式中,通過卷面分數決定學生成績,其考核方式雖然足夠客觀,但手段過于單一,形式千篇一律,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導致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是只狹隘的局限于書本內容,不關注知識的拓展和與和前沿知識的了解,無法全面體現出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
(6)與其它專業的配合。市政工程在施工和設計等領域亦需要相關專業的配合。由此,市政工程本科學習階段不應單單只注重于本專業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對相關(下轉第97頁)(上接第85頁)專業知識有所涉獵。在工程實際中需要與道路橋梁工程、建筑工程和結構工程等專業的緊密結合。道路和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中以道路和結構設計為主,也需要充分考慮到管道鋪設、路面排水和建筑物供水等實際問題。只有各工程專業之間相互協同、有序配合才完成合理有效的完成一整套的施工和設計流程。
2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式。針對現有教學模式下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落后、學生聽課效率不高等問題,可以采取在市政工程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專業課程,在上課之前教師先準備好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市政管網設計等特定工程或設計案例,組織學生提前查閱相關教材、文獻和規范等資料,并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經歷,基于理論相互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度和主動性,提升聽課效率。組織學生相互討論也能夠達到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在討論過程中各自不同的意見所形成差集也開闊了學生的見識。endprint
(2)豐富考核手段。目前市政工程專業教學工作中,現有考核手段過于簡單,對學生的考核并不能達到全面性和客觀性的要求。應在現有考核方式之下,充分結合各專業課的特點不斷完善和豐富考核的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考核成績所占的比重,課堂教學考察內容應包括課堂提問、課后作業、課堂討論等等,并布置一定量的課外知識延伸性的作業加入課堂考察內容中。針對給水水質工程、排水水質工程、給水排水管網設計、建筑給排水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不但應該考慮期末考試的成績,也應該充分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對于水力學、水分析化學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則需要將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考慮進去。將課堂考核、期末測驗、實踐和實驗能力三者相互結合才能理性的對學生做出評價。
(3)重視實驗和實踐部分的教學。大學本科教育有別于基礎教育,它是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或者社會之前的最后一站。只有全面的對學生動手能力進行打磨和完善,才能為社會和研究機構輸送合格的人才。自然學科亦不同于人文學科,需要大量的實踐和實驗經驗作為工作的基礎。應在教學工作中逐漸重視實踐和實驗部分的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讓學生們了解整套的水處理工藝,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學生的充分自主權依托于理論,嘗試動手設計。在實驗教學工作中,也需要讓學生能夠熟悉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合理的增加實驗和實踐課程的課時,加強對實踐和實驗教師的培訓,做好對實驗設備的定期維護工作。
(4)適當補充前沿和相關專業知識。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也不應當被書本知識所局限,專業前沿知識的補充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都有助于理論水平的提高,相關專業知識的適當了解也有助于對整個學科知識框架的深入。在建筑給排水和給水排水管網課程當中引入城市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等新概念,在給水水質工程和排水水質工程中加入新型絮凝劑和新型水處理方法知識的了解,并且對Matlab、Visual Modflow、SPSS、Origin等一些常用軟件的介紹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課堂中對道路橋梁工程、建筑工程、結構工程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介紹,則能提高學生在工作中應對各專業協同復雜局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學美,任伯幟,張鵬.給排水科學與工程“1+3+6”實驗教學系統改革探索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4,23(5):103-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