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張承前
【摘要】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本身的規模經營、管理水平、生存狀況等情況,融資困難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找出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探索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路徑,中小企業的發展才能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困境 路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融資渠道狹窄
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相對狹窄,中小企業可通過債券市場向社會直接融資,其風險低于股票,利息高于儲蓄。發行公司債券一般會受到嚴格限制,有時還需要擔保或抵押抵押。對中小企業來說,發行企業債券有“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制度約束,所以經常在非公開資本市場上,小范圍內進行企業債券的發行,以滿足資金需求。我國中小企業分布廣、數量多,多為自己貸款融資行為,如果缺乏監管,就會存在社會隱患。
(二)國際上的債務危機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可以說,尚未結束的金融危機,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使得企業資金鏈斷裂,破壞了企業間的信用關系,削弱了中小民營企業的償債能力,加深了企業的融資困境。宏觀經濟環境的變遷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加劇了中小企業資金鏈的短缺。
(三)相關金融法規立法不足
我國現行的金融法規政策中,在許多方面存在所有制歧視。比如說,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通常抱有歧視態度,大型企業享有的多種優惠措施中小企業一般都享受不到。而且,如果是同類型的貸款出了問題,貸給國企或者大型企業企的相關人員有可能不承擔或承擔較輕的責任,而貸款對象是中小企業的工作人員,就有被追究責任的可能。因此,在法律上存在的這種不平衡缺口,嚴重限制著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
(四)中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太大
我國中小企業由于生產經營規模不大,資產不雄厚,盈利水平乏善可陳,貸款的償還能力低,所以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的風險大并且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令人堪憂。大多數中小企業所處行業受市場變化影響大,企業在經營上容易產生波動,經營過程極具不穩定性,從而導致金融機構由于怕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對其貸款存在較大顧慮。
二、銀行金融體系改革與創新
(一)中小金融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途徑
中小金融機構應公平對待民營企業,摒棄對中小企業的歧視性思想觀念,正確面對激烈的競爭形勢,中小企業是一個有活力的群體,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小金融機構應該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這樣一方面給中小金融機構開拓業務領域、增加利潤來源,另一方面也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助于實現雙贏。
(二)創新風險識別工具,緩解信息不對稱現狀
中小企業的貸款屬于風險相對較高的業務,所以中小銀行應該開發、使用風險識別工具,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中小銀行可以建立中小企業分類管理的體系,并實行擇優扶持的原則。在信貸資源有限,但中小企業數量繁多且經營水平良莠不齊的條件下,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按類別分類并建立透明的體系平臺,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現狀,而選擇擇優扶持的策略更能促進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
三、企業應增強內源融資實力,提高外源融資能力
(一)增強內源融資實力
由于其內源融資嚴重不足,外源融資也就成為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所以提高企業的內源融資實力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國中小企業應該改變思想觀念,從根本意識上重視內源融資。市場要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就是要形成健康的競爭機制,促進社會資源從效率低的部門流向效率高的部門。
其次,企業利潤的高低嚴重影響企業內源融資的實力,良好的盈利能力是進行內源融資的前提。因此,把提高內源融資能力與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相結合,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和利用效率。
最后,要加速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 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加快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創造滿足融資需求的良好條件,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內源融資實力,改善我國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低的現況。
(二)提高外源融資能力
我國中小企業必須重視其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財務制度,健全相關的會計準則,確實保證財務信息能夠準確及時的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資金狀況等信息,不斷提高企業的外源融資能力。同時,要落實企業的信用建設,提升企業及員工的信用意識,積極拓展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渠道,增強溝通效果。
四、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
(一)完善金融體系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小企業在資金方面的缺口也變得越來越大。資金缺口的不斷擴大,影響了經濟規模擴大的進程,同時還影響了我國中小企業的擴大再生產。我國現階段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企業主要依靠市場獲得資金,但是在我國中小企業市場上,在資金配置方面存在著市場失靈現象。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發揮其在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加大對我國中小企業政策的傾斜力度,從而有效地緩解這個困境。
(二)健全信貸擔保機制
信貸擔保機構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重要機構,充分發揮我國的信貸擔保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作用,能夠有助于實現金融資金在農村地區的優化配置。
我國政府應當大力支持建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機構,應當要求這些擔保機構跟隨國家政策的引導,以本地區的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國家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為資金來源,主要目的不以盈利為主。
(三)規范市場秩序,優化信用環境
我國中小企業的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甚至有的中小企業在借款之前就打著借款不還的態度,然后通過各種手段逃避債務,這嚴重降低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任程度,同時也破壞了金融環境。因此,我國應該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收集匯總各企業信用信息,記錄企業納稅、履約以及違法情況,形成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
參考文獻
[1]郝麗霞.企業融資問題成因及對策分析[J].財會通訊·綜合,2011(8):15-16.
[2]李瑾瑾.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探討[J].財會通訊,2011(09):24-27.
[3]盧亞娟,褚保金.中小企業融資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9(8):97-100.
[4]李瑾瑾.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探討[J].財會通訊,2011(09):24-27.
[5]盧亞娟,褚保金.中小企業融資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9(8):97-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