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公立醫院也在不斷地發展變革。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公立醫院的生存環境已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若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公立醫院為了彌補其資金缺口,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讓市場機制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這對緩解其資金不足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前瞻意義。
關鍵詞:公立醫院;PPP融資;策略
一、公立醫院的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的公立醫院按照事業單位的性質被劃分為差額事業單位,其財政補助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重很低,醫院所承擔的醫療成本及大型醫療設備的更新與規模擴建,僅靠國家的政策性補償機制來彌補是遠遠不夠的,只能通過自身醫療業務取得的收入來解決。一直以來,公立醫院靠藥品差價來獲取收入的方式,成為了僅次于醫療收入的重要資金來源。銀行貸款也是公立醫院取得資金來源的一種方式,但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銀行貸款多數屬于短期貸款,且貸款數量有限,因此,銀行貸款不能成為公立醫院取得資本性投入資金的主要方式。
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持續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可隨著我國醫改政策的不斷完善及醫改工作的深入,藥品差價的取消,使公立醫院的醫療成本補償資金更加不足。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迫使公立醫院必須進一步優化醫療環境及就醫條件。加之處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很多公立醫院為了吸引人才,做好科研,也需改善醫院的設備設施。因此,公立醫院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完成其醫療設備的更新以及硬件設施的完善。綜上所述,公立醫院為滿足其發展需要,就需采用多種渠道將社會資本引入到醫院經營活動中,這也是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必然選擇。
二、公立醫院PPP融資的可行性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公立醫院也在不斷地進行發展、變化。例如,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而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變化的內因就是融資機制發生了變化。近幾年,由于政府投入的增長速度遠低于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且隨著我國醫改政策的不斷完善,藥品差價的取消,使公立醫院失去很大一塊醫療成本補償來源,而公立醫院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多渠道多形式融入資本。這些都是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為公立醫院實施PPP融資奠定了制定上的基礎。我國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將社會資本引入公立醫院的相關政策文件,明確鼓勵、支持公立醫院進行社會資本融資,但需要注意的是,公立醫院在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不得改變公立醫院的非營利性質。2009年之后,我國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鼓勵社會資本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以緩解公立醫院資金短缺的現狀。
三、公立醫院PPP融資模式
目前,公立醫院一般在醫療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引入社會資本融資。
(一)醫療服務方面
在醫療服務方面,公立醫院通常采取外包的PPP融資模式。采取外包的PPP融資模式,私人企業僅承擔PPP項目中的一項或幾項工作,例如在公立醫院提供的專業手術服務中,私人部門僅提供其專業的臨床服務,而公立醫院仍由政府管理來進行其余絕大部分的臨床服務。這樣一來,極大地降低了私人企業所要承擔的風險,PPP項目的多數融資風險仍由政府來承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這種PPP模式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對私人企業的要求卻不低,需要私人企業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需要其提供的醫療服務。
(二)基礎設施方面
在基礎設施方面,公立醫院可選擇的PPP模式大致有五種,分別是:租賃、特許經營、BOT、BOO、以及出售。租賃是指私人部門向政府交付相應數量的資金來取得公立醫院的資產,并且對該資產進行經營以及日常的維護工作,政府對私人部門的經營維護仍具有監管責任與義務。特許經營是我國公立醫院私有化進程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模式,它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通過簽訂特許合同將公立醫院的特定項目在特定期限內交由私人部門管理運營,以此來緩解公立醫院資金短缺的情形。BOT模式是在建立新的公立醫院時采用的一種融資方式。具體來說,先由私人部門負責建立一家新的公立醫院,然后在該醫院建立完成后私人部門將其租賃給政府,由政府負責該醫院的管理運營,且政府需要定期支付給私人部門租賃費。而BOO模式與BOT模式一樣,也是針對建立新的公立醫院時所采取的一種融資方式,不同之處在于BOO模式不用像BOT模式一樣在醫院建立完成后將其移交給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來運營管理,而是在醫院建立完成后,私人部門仍擁有醫院的所有權,不需將其交由政府,或者說,在BOO模式中,私人部門只是取得了政府的一項特許權,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時間內保留對公立醫院的所有權。最后一種模式是出售,即拍賣,這也是目前公立醫院私有化過程中大家最樂于接受的一種融資方式。在該模式中,私人部門負責設施的購買,并繼續作為公立醫院進行運營管理,政府在該模式中仍負有監管責任。
四、公立醫院PPP融資策略的幾點建議
(一)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將社會資本引入公立醫院之中,可以彌補醫院的資金缺口,利于醫院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醫院的市場競爭力以促進其更好發展。但在公立醫院進行PPP融資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的實現,這是由公立醫院固有的本質決定的。因此,在公立醫院PPP融資過程中,不能僅考慮醫院自身的經濟效益,還應考慮到其公益性的本質要求,要盡力滿足人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保證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二)PPP融資應因院而異
公立醫院進行社會資本融資,并不是說什么醫院都要進行,也不是說任何時候進行都合適的。醫院通過融資獲得的資金會用于醫院的醫療服務運作以及硬件設施的完善中,因此,醫院在進行融資前,需要充分掌握目前自身的情況,例如目前所擁有的資本情況,醫院的社會知名度以及信譽狀況,這些都是醫院取得經濟效益的必要保證。另外醫院還需清楚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這樣,醫院在進行融資時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與決策行為。但是,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公立醫院能夠做到這一點,絕大多數公立醫院不能很好地理解融資,甚至有的公立醫院根本不重視融資,這些公立醫院認為自己發展不錯不需要去負債經營,或是僅依靠政府投入,不愿去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三)社會資本的篩選
公立醫院在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要注意社會資本的篩選,以防止劣質的社會資本進入醫院,最終影響醫院自身的經濟效益,同時又阻礙了社會效益的實現。在進行社會資本的篩選時,首先應選擇那些資金力量雄厚、自身經營狀況較好的私人部門;其次,進入公立醫院的社會資本一定不能違背公益性的本質,也就是說社會資本的投入要與公立醫院的服務宗旨一致,應以公益性的投資為主要目的,而不僅僅是為了盈利。最后,公立醫院可在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中通過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選擇出最佳的社會資本投入方,最佳的社會資本投入方在融資成本、項目合作模式等方面一定是最符合醫院預期的。
(四)加強政府監管
在公立醫院引入社會資本過程中,政府應肩負起其監管責任。首先,對于要發展的PPP項目,政府應要求醫院進行立項,這樣便于財務、審計等部門對其可行性進行分析。另外,政府應實時跟進項目的建設,定期對公立醫院的設備采購、更新狀況以及財政撥款的收支情況進行檢查。最后,政府還可把“DADS模式”運用在對公立醫院的監管中,令公立醫院定期批露信息,緩解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這是健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提高其運營狀況透明度的良性保障。
參考文獻:
[1]黃麗云.淺談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模式[J].中國衛生產業,2017,03:185-186.
[2]方樂,黃烈雨.公立醫院牽手社會資本必要性及價值分析[J].現代醫院,2015,06:1-2.
[3]劉俊宇.公立醫院推行PPP的難點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6,12:325.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人民醫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