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楠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就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農村土地 規模經營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產業結構的調整,如何實現農業的“第二個飛躍”(第一個是家庭經營,第二個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將是農村工作面對新課題。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勢在必行。
1土地流轉及規模經營可廣泛推行
從我市的土地流轉及規模經營情況看有幾個優點,一是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有利于保護水土資源;三是有利于大型機械耕作;四是有利于農業新技術的推廣;五是可以解放大批勞動力。從全國形式看2005年黨中央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方針,2006年開始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2007年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農村改革開放,實現了第一個飛躍,確立了農民家庭承包經營主體地位,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是,隨著農業生產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一家三四口,種地分散七八處”的分散經營格局,以及農村勞動力面臨老齡化,具初步統計80、90年出生的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務農的平均年齡將在54左右,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問題。千家萬戶小生產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傳統生產方式不能與“產加銷”的產業化經營有效對接,農業小規模低收益不能實現奔小康大目標,等等。家庭承包經營雖然與實現農業現代化并不存在實質性矛盾,但由于家庭經營規模小,土地零碎分散,勞力、資金、技術緊缺,不利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利于農業機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利于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更不利于提高農業規模效益和農民收入。因此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勢在必行,切實可行,需要廣泛推行。
2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農戶存在三個疑慮。一是對流轉本身心存疑慮。一些群眾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概念不清,對相關政策法規不甚了解,擔心流轉后會失去土地。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農民戀土情節重,寧愿粗放經營,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對流轉價格存在疑慮。土地流轉價格評估機制尚未建立,沒有權威的指導價格,特別是長期流轉,流轉價格怎么增長,心中沒底。同時,隨著土地流轉市場日趨活躍,大家對土地租金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三是對流轉年限存在疑慮。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民擔心回鄉后怕流出去的土地要不回,沒有地種,不愿長時間流轉。而流轉經營主體期望流轉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兩者之間的差距較大。
其次,規模經營主體存在三大困難。一是集中連片流轉難。家庭承包經營,地塊零星分散,而各個農戶情況千差萬別,一旦少數或個別農戶不愿意流轉,連片規模經營就可能“流產”。同時導致大型機械耕種無法實施,增加生產費用,制約了規模經營的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建設難。流轉期限短,又擔心農戶毀約,缺乏可靠的收益預期,經營主體不愿加大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三是缺乏資金。從事規模經營前期投入較大,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支撐。而農業生產周期較長,回報見效慢,缺少有效抵押物,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第三,政府引導存在三個不到位。一是認識不到位。鄉、村干部認為土地流轉是流轉雙方自己的事,存在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加上對土地流轉沒有硬性指標任務,因此工作主動性不夠。二是政策引導不到位。雖然出臺了一些激勵政策,但宣傳不夠深入,指導不夠力度。三是流轉服務不到位。村集體不能及時了解掌握土地流轉動態,難以有效的為農戶提供流轉信息及政策服務。
3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對策措施
3.1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夯實流轉基礎
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持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穩定并長久不變。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解決承包地面積不準、四至不清、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全等問題。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為保障,為土地流轉奠定堅實基礎。
3.2加大對規模經營的政策支持力度
農村土地整理、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等涉農項目,盡可能與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相結合,優先安排。新增農資綜合補貼、水稻育插秧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重點向規模種糧區域傾斜,重點扶持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有條件鄉鎮,還可以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宣傳引導土地流轉工作好的鄉鎮和村級組織及有關人員給予獎勵、對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的業主進行獎勵,還可以對轉出土地的農戶給予一定補助。
3.3積極促進農民再就業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整合農業、勞動、教育及企業職教培訓資源和就業信息資源,加強農民的就業技能培訓和外出務工的信息引導、組織管理、維權服務等,進一步拓寬農民外出務工的領域和空間。鼓勵農民工回鄉投資興業、返鄉創業,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發展規模種養業。
3.4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盡快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消除轉出土地農戶的后顧之憂。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據流轉期限對轉出土地農戶進行不同標準的補貼,用于其養老保險自繳補助。在城鄉社保體系實現一體化之前,對轉出土地的農戶實行優先保障,將城市規劃區內轉出土地的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
3.5加強對土地流轉的服務與管理
強化政府在土地流轉中的服務和管理職責。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缺乏勞力的農戶把土地流轉出來,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農業,發展規模經營。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搭建土地流轉平臺,建立土地流轉信息網絡,研究建立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引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流轉合同。有效化解土地流轉糾紛,維護雙方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