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在工作中本著這個原則根植于課堂,彰顯教師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率先垂范,做到內樹形象外顯品格。自頒布新課程標準以來,廣大教師也從等待、觀望、困惑中逐步走向了學習、適應、探索。我在教學實踐中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對課程教學結構進行了從新的調整。究其本意還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優化課內時間管理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在教師的指導下立足課堂盤活好學生呢?
這里所謂的盤活學生主要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就是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形成學習思路。例如五年《我的弟弟》抓住文章寫的四件事切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半扶半放和全放兩種教學方法。半扶半放有兩個途徑:一是師生共同學習第一件事情總結方法,放手讓學生分組學習2、3、4件事情。二是教師出示學習提綱進行學法指導,按照教師的提示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去學習。全放的途徑是:學生分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去學習,在學生零散,積極的匯報中,在部分同學的爭議中,插入教師恰當的點撥、指導。通過板書的形式,醒目的總結渠道,學生就會一目了然的總結學習方法了。在“五讀”中要恰當穿插指導朗讀,在知識延伸和深度、廣度的挖掘中,要設計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或者刪減個別詞語效果區別其句子改變情況是什么等等設計。有過渡段的還可以除掉過渡段是不是可以,在爭論中聯系上下文突破難點的設計環節。例如在《我的弟弟》一課中可以通過設計人物對話區分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啟始段區別抓住四件事的變化。通過切入講完后,教師過渡講第一段,目的讓學生知道記敘文的寫作方法,交代人物、時間、地點。出發點是教會寫作指導寫作。最后在講最后自然段的時候,通過學后你的收獲是什么,了解姐弟感情甚篤。上升滲透德育教育。這樣的語文課,即教會怎么預習語文、怎么讀書語文、怎么學習語文、怎么利用語文,怎么寫作語文。體現“五讀”真正做到了解讀、動手讀、深思讀、感情讀。
這里所謂的盤活學生主要在課堂中讓學生學會動手、學會發現。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獨立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在學年集體備課中達成共識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這樣的情景:確定書包就是百貨商店。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后,我拿著一支標價6元3角5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掌握。當然這樣的課,不可能前篇一律。我只是拋磚引玉,以課論課。但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看這個問題,作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來說都有相當大的意義,如果長此訓練,那對于被教育者的成長來說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這里所謂的盤活學生至的是在課堂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合作學習的宗旨是通過多種形式互相啟發,達到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為目的。我認為運用混合教學法比較適用,“混合式教學”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老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面授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并根據學生特點達到一個合理的學時分配。在小學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科學地、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混合式”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尤其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培養,提高操作能力,加強設計水平,培養創新意識,適應翻轉課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手是兒童思維的鏡子。因此,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極為有利的。由于我校孩子智力低下,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在課堂上指導教師都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但不同的是第一節課學生自學,第二節課教師講解、師生交流,都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有學生展示、評價環節。都突出教師的精講點撥。翻轉課堂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熱情,不論是學優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都要先完成自學部分,然后教師進行講解。我們不難發現翻轉課堂的出現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再受困于課堂教學。比如: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一課中,雖然四則運算混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是新知識,也是這節課的重點,但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接觸過很多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計算,對于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或減這一基本運算順序很清楚。就憑這一點知識基礎,四則混合運算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解決,所以課一開始,沒有任何講解,我也把例1-例5五道題全部寫在黑板上,首先請同學們找五道題的不同之處:即有的只含一級運算,有的含兩級運算。有的帶( ),還有的既帶小( ),找完后教師說:“這些題都是計算題,每道題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們會嗎?教師可有點擔心你們會做錯……”。在激發了學生們的求勝的心理后,讓他們獨立完成,然后請出錯的同學說出自己的運算順序,讓同學們討論出錯原因,最后歸納出:小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像這樣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完全放給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其效果比我們一個例題接一個例題的講解效果更好。在這里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它能有效地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集體意識。但是小組討論并不是適合任何教學環節與內容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是:有充足的時間,個人操作條件不夠時,獨立探索有困難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
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活”了,課堂自然就“活”了。但學生資源的盤活,非一日之功,需長期的努力。就有待在今后的實踐中持續研究。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今后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繼續做好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