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京輝
摘要:進行探究性學習,關鍵在教師轉換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學習任務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設計的幫助者、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過程的參與者;關鍵在教師要轉變觀念、如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探究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走向開放與發展的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積極培養學生個性的過程。若能處理好這些問題,會使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事半功倍。
關鍵詞:高中政治;探究性學習;問題
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在一段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處于強勢地位,這是探究性學習開展和實施過程中的第一障礙。因此,教師觀念的轉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探究性學習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為標志,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盡快擺正自己的位置,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平等的參與者。探究性學習著眼于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作為參與者的教師應參與其中,拓寬加深自己的知識領域,給學生提供學習直接經驗并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從中掌握翔實的資料,了解他們的探究過程及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政治學科探究性學習中,各個探究專題的內容、角度、方法、目標和涉及的范圍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有些甚至是跨學科的。無疑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科學觀念,注重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掌握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政治課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幾乎囊括了所有領域,教學的空間與內容、學習方法與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思維方式與師生關系都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走出狹隘的課堂,融入開放的、自然的、社會的大課堂,以開放、寬容、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影響學生,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否定,提倡師生之間的辯論,共同探討正確的答案,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價值取向。
探究性學習的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耗費時間和精力、不能立竿見影的特點,往往不能使之成為教學方法的主流,這就使應試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仍處于主要地位。即使有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能力嘗試使用探究式教學法,但也不能持久。因此,教師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淺嘗輒止,不能為“探究”而探究,不能追求形式。不論是具體的一節探究課,還是培養學生的長期探究意識,都要保證足夠的探究時間,不以“少數學生完成了”代替“大多數學生也完成了”,不以“少數學生適應了”代替“大多數學生適應了”。
部分教師缺乏對合作、探究學習的本質理解,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很少考慮學習的內涵、實質、應用條件等,將課堂教學中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等同于“滿堂問”,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數量,表面上氣氛活躍,實則使探究性學習流于形式。在政治課探究性教學中,如何將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植入課堂,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無限空間,關系到學生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實施探究性學習,就是給政治課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就是要求教師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積極學習、積極、探索。
探究性學習方式不是對接受性學習方式的全盤否定,某些知識只有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才能感知和理解。可是,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探究性學習,幾乎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整堂課都是討論,很少進行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其實,以探究為本的教學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學內容、科學方法和科研能力。雖然探究很重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師都應該追求一種單一的方法來教科學。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有一個適用空間的局限,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能一統天下。正如所有的課都采用講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樣,我們要避免“一刀切”地運用探究性學習。兩種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因“課”制宜,取長補短,互相滲透。
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切忌匆忙上陣。要設計好探究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確探究的問題是什么。設置的探究問題,可以是實際的,也可以是一個假設性的,但在設置時既要考慮探究的對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內容。探究問題不宜太大,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還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切忌忽視對象、選題過大。探究的問題一旦確定,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參考資料,或于課前要求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心中有數、有話可講。教師也要預測探究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與新觀點,預設解答的各種可能、方法,以便適時妥當地加以點撥、指導。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把握探究的動態與進程,適時給學生的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指導,以免學生用錯誤的觀點進行辯論,或者偏離主題。同時,探究過程要有可視性,探究方法要有可操作性。每次合作探究結束,教師要做小結,切忌沒有點評草草收場。
探究的過程就是不斷修整方案、不斷完善假設的過程。歷經的階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其探究的難度也不同。探究有難有易,這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材料、教學對象、教學環境采用恰當的探究性學習。如果教師對合作、探究學習缺乏必要的籌劃調控技能,課堂的節奏、密度與效果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探究氛圍就濃而不悶,學習氣氛就活而不亂。
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探究日記,及時記載探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有效反思探究成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也為日后的深層次探究提供經驗。
為了建立探究性學習的長效機制,教師還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的理解、關心與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的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總之,探究性學習能否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順利展開,能否為新課改注入一股新鮮活水,能否在提高學生素養的基點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關鍵在于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實踐,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設寬松、愉悅的氛圍,讓所有學生獲得全面的、充分的和可持續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