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玲
從教已經二十多年的我,和很多老師一樣,經常被一個問題困惑著:自己上課的氣氛為什么總是不理想呢?那一節課,孩子們笑顏如花,我也上得得心應手,輕松愜意。就從那一天以后,我發現,班里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多了,特別是朗讀課文的孩子,不舉手的絕對是十人以下了。我覺得很欣慰。困擾自己的難題,就那么迎刃而解了。
微笑是汩汩清泉,給夏日播灑清涼;
微笑是盛開的花,時刻散發著迷人的芬芳;
微笑是一縷春風,吹散郁積在心頭的陰霾;
微笑是一股源源不斷的甘泉,能給予你無限的力量。
其實這一個題目,是我在一節語文課剛上完后,心靈得到觸動而偶然想到的。因為那一節課,孩子們笑顏如花,我也上得得心應手,輕松愜意。
從教已經二十多年的我,和很多老師一樣,經常被一個問題困惑著:自己上課的氣氛為什么總是不理想呢?本來愉悅的心情,一上起課來,心里時不時總有一股無名之火就那么“騰騰騰”地向上竄。我也和大家一樣,經常反思,經常嘗試,又經常一敗涂地,無疾而終。特別是我現在所教的這個班級,我私下給它取的一個名字是:魚龍混雜班。“名聲在外”的學生人數,我們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理所當然,上課的氣氛著實讓我焦頭爛額了一段時間。特別是這一學期,我總結了上學期考砸的原因,信心十足地帶領他們想重振旗鼓,可是,不管我備課多么認真、準備多么充分、精神狀態有多么的好,在課堂上能積極發言的同學,每節課就那么不到十個人,而且還不是同時舉手。就連最基本的課文朗讀,也經常冷場,有時可能快一分鐘了,也只有那么兩三個人舉手。我就一直在琢磨:六年級的孩子,是他們長大了,害羞了?是害怕、緊張而不敢?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于是,我先給他們說一些枯燥而實在的道理,可是沒有效果。我又下載了一些課堂實錄,讓他們看看別人是怎么學習的,還是沒有效果。于是便不再和顏悅色,但一節又一節課過去了,仍然沒有收效。我只好從班干部著手,希望他們能切實可行地帶好頭,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可平時愛發言的大多數都是班干部,這次動員工作,也收效甚微。這些都不行,那就換成平時我們聽專家發言所授,現代教育最提倡的“抓住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毫不吝嗇地對孩子們進行表揚”。
有句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一天終于來了。學校不是說這個月要進行體操比賽嗎?我們班在正式宣布之前,體育老師就已經把體操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給孩子們糾正了一遍。可我早就在孩子們的日記里讀道:孩子們覺得上體育課沒他們想象的那么自由,一節課下來,很累,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于是老師教得再認真,孩子們回報的卻是:當著體育老師做得是一套鍛煉身體、動作到位的操,可課間做得卻又懶散無力。我看著孩子們慵懶的樣子,也頂著比賽的壓力,放下“狠話”說:“從明天的體育課開始,我會每節體育課到場,如果你們繼續這樣懶懶散散,動作難看,不實質性地鍛煉身體,那每一節體育課都反復訓練體操,少開展其他活動!”孩子們一聽我這話,看著我嚴肅的神情,都面面相覷,對于天性愛玩的他們,知道這下可糟了。我言出必行,在后來的第一節體育課,我不辭辛勞地陪著他們,和體育老師一起嚴厲地指正他們的錯誤,讓他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做到位。那一天,驕陽似火,孩子們靜靜地站在操場上,頂著烈日,反復地練著標準動作。我知道孩子們學得特別認真、特別辛苦。后來,我問了孩子們一句話,我說:“你們在體操比賽中,是想得第一還是倒數第一?”
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第一。”
我說:“那好,從明天的課間操開始,表現給我看。如果明天的課間操都認真做了(我特別強調了都認真),那從下一節體育課開始,我讓體育老師帶你們少做幾遍操,多做做游戲,適當休息休息,大家覺得怎樣?”
孩子們聽到這句話,臉上都樂開了花。興奮又肯定地說:“好!”
接下來幾天的課間操,雖然有些同學做得不是特別到位,可他們的進步、認真,我已經盡收眼底。后來,我又陪著他們無數次地糾正了動作,終于在一節體育課上的“后半場”,我滿臉洋溢著微笑,輕松地對他們說:“孩子們,我說嘛,就沒有你們做不好的事,現在你們做的課間操,特別棒!特別好看!動作有力、整齊劃一,既真正地鍛煉了身體,又特別美觀。何樂而不為呢?同學們,我相信,你們不光能把操做好,在課堂上,只要你們同樣認真聽講,抱著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態度,我們的學習也就一定更加輕松愉快,我們的微笑也會更加燦爛。今天,準確地說,是這幾天,你們表現得特別好,我決定,提前解散,休息!”我手一揮,孩子們隨之笑聲四起,都歡呼雀躍。
所以,我覺得“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和以學生發展為本。親愛的老師們,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對待所有孩子的方法,不僅要像嚴父慈母,還需細心發現,運用一個恰當的契機,就可扭轉乾坤,得心應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洋溢著溫暖而純真的微笑。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