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教材分析】
《兩只小獅子》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內容新穎,故事性強。通過兩只獅子的不同表現,教育學生應該“從小學習生活的本領,不依賴父母生活。”
【學情分析】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對于課文朗讀已有了濃厚的興趣,并喜歡模仿各種語氣、神態、動作進行朗讀和表演,并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欲望。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索為基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2.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的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兩只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的本領”的道理。
【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話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前幾節課我們剛和小白兔、小灰兔交上了朋友,誰來說說它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這節課老師又請來了兩個小動物,它們是誰呢?
2.板書課題。
3.指名讀生字詞“獅子”,正音、識記字形。
4.理解“獅”是形聲字,認識反犬旁的字與動物有關,指名說帶有反犬旁的字。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誰來說說這是兩只怎樣的獅子?能給它們起一個名字嗎?
3.(板書:勤、懶)指名讀這一對反義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對兩只小獅子的了解給他們取名字叫:勤獅子和懶獅子。初步了解兩只獅子的特點,為下面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體驗,在情境中感知
過渡:勤獅子的勤勞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1.生自讀第二自然段。讀到描寫勤獅子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
課件出示:
■
2.指名讀畫的句子。
3.學習“整、練、習、滾、撲、咬、苦”生字。帶拼音讀、去拼音讀、識記字形。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引導孩子在語境中集中識字,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愉快。】
4.生字去拼音,指名把這句話連起來讀一遍。
5.從這句話的什么地方你看出了獅子的勤奮?誰來說說?(板書:整天練習)“整天練習”你是怎樣理解的?
6.整天練習什么呢?(播放課件)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課件出示“滾、撲、撕、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感悟訓練“艱苦”。
7.小獅子天天傻乎乎地練習這些重復的動作?它傻不傻呀?為什么要練習這些動作呢?(板書:生活的本領)
8.創設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這只勤勞的小獅子,能告訴我你們每天是怎樣練習的嗎?
(1)早上,天剛剛亮,當別的獅子還沒醒來的時候,你們就在練習 ——(生)滾、撲、撕、咬。
(2)中午,烈日炎炎,別的獅子正在午休的時候,你們還在練習
——(生)滾、撲、撕、咬。
(3)晚上,別的獅子已經進入了夢鄉,你們仍在練習
——(生)滾、撲、撕、咬。
9.你們天天這樣練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你們放棄了沒有?
10.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夸夸這只可愛的小獅子嗎?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
11.理解“刻苦”。
12.能把小獅子的刻苦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13.指導書寫:“練”和“習”兩個生字。
(1)勤獅子整天刻苦練習生活的本領,咱們也跟他比試比試,展示一下寫字的本領好不好?
(2)強調“練”:絞絲旁,左窄右寬。習:半包圍結構。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以讀代講的形式靈活運用,師范讀、生練讀、指名讀、賽讀、組內合作讀、分角色讀,讀還要有重點,特別是最后表達情感的句子,一定要多讀,并且讀中有指導,例如:讀對話,讀出疑問句的語氣,讀懶獅子的話,要加重語調。】
過渡:勤獅子整天刻苦練習,這只獅子在干什么?
課件出示:
■
14.指名說看到了什么?能用一個詞形容它的樣子嗎?出示詞語:懶洋洋。
生做懶洋洋的動作理解懶洋洋。
15.指導讀出懶洋洋的樣子。
四、體驗感悟,扮演角色
1.這只獅子可真夠懶的,它除了曬太陽,什么也不干,老師真有點為它擔心,你們會擔心嗎?你想跟他說點什么呢?
2.旁邊的一棵小樹跟你們一樣也看不過去了,他會怎么勸說懶獅子呢?懶獅子又會怎樣說呢?
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
3.交流。
(1)指名讀小樹說的話。(課件出示、提醒學生、注意問號,讀出問的語氣)
(2)指導朗讀懶獅子說的話。(課件出示)理解“慢吞吞”。
(3)討論:懶獅子什么也不干的原因是什么?你們同意它的想法嗎?
(課件出示懶獅子說的話。)
(4)同桌小朋友練讀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
(5)指名讀、師生配合讀。endprint
(6)懶獅子真的能憑著爸爸媽媽的地位生活得很好嗎?懶獅子此時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話要對他說?
(7)媽媽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媽媽的話,學習生字“將、靠、應”。
(8)討論理解真正的獅子是一只怎樣的獅子呢?
(9)聽了媽媽的話,懶獅子以后會怎么做呢?
(10)出示填空:
聽了媽媽的話,懶獅子跟勤獅子一起整天練習( ),非常
( )。他們學會了( ),成了兩只( )。
五、鞏固拓展
1.動物要學習生存的本領,我們人類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我們要學會哪些生活的本領呢?補充句子:我學會了 。
2.生交流。
3.師總結:我們應該像勤獅子一樣學會本領,做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生活的強者,最后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板書設計:
■
《兩只小獅子》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語文課轉變為一次學習童話故事的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又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悟得道理,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1.朗讀感悟,自主發現
《兩只小獅子》的第一課時學習目標中包括對各個詞的理解。比如“整天”,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整天”形象化,我用語言描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勤獅子從早到晚都在練習“滾、撲、撕、咬”,從而體驗了一個“整天”的“過程”,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充分感悟了“整天”的意思。再比如“懶洋洋”,學生初讀課文,只是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引導,我讓他們自己想象懶獅子會是怎樣的狀態,學生回答:在曬太陽;蹺著二郎腿睡覺等等。然后讓學生模仿懶獅子做出“懶洋洋”的動作。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會懶獅子的懶。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2.朗讀指導,自然進步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朗讀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可枯燥地把方法傳授給他們,不但沒有使他們領悟句子的意思,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注重在“自然”中灌輸。比如,學習勤獅子的句子,勤奮的獅子練習的時候一定很帶勁,所以要讀得有精神,于是開始范讀,這樣一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朗讀指導富有趣味。學習“懶洋洋”的時候,我除了范讀,并傳授方法:讀得慢一點,輕一點,并有趣地鼓勵他們: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只小獅子在睡懶覺;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只小獅子在樹蔭下躺著什么都不干,使得朗讀多樣化。
3.溫故知新,自學方法
一年級的語文課程,已經涉及ABB詞,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根據人的遺忘規律,必要的復習是很重要的,然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了舊詞“綠油油”“胖乎乎”“亮晶晶”與新詞“懶洋洋”“慢吞吞”后,我總結:舊的知識不忘記,新的知識要牢記,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潛移默化的灌輸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另外,在學習詞語生字的時候,我特意多花時間開火車檢查生字。學習課文、句子的時候,也鼓勵讀對生字的學生,加強對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在此基礎上,突出語文三維目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