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解姣姣
摘要:隨著旅游成為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旅游市場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關于旅游監管機制研究的也越發重要。本文從近幾年旅游市場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著手,在現有監管模式基礎之上,提出旅游監管機制的創新模式,從而為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維護旅游品牌形象、促進旅游經濟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旅游;問題;創新;旅游監管機制
一、當前旅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監管部門職責交叉。旅游業包含吃、住、行、游、購、娛六大環節,涉及到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出現一個旅游業的法人組織所包含的事務內容歸口于旅游、園林、住建、民族宗教、物價、工商等多個行政部門。比如:旅游景區門票價格和相關服務收費屬于物價部門;未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從事旅行社業務、掛靠承包和變相轉讓旅行社經營權、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稱從事旅行社業務等行為的懲處歸屬于工商管理局;食藥局負責旅游食品安全的督查;而旅游部門負責旅游營銷、旅游質量的監督管理等。由于監管職能分散,甚至交叉,容易產生推諉扯皮、多頭執法等問題,增加了旅游市場的監管難度。
(2)在線旅游商務監管存在盲區。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微商旅行社、在線旅游企業方興未艾。許多虛擬旅游商家利用監管盲區不與游客簽訂旅游合同,不提供旅游發票,甚至涌現出一批無資質從事旅游業務的商家;各種“黑社”、“黑導”充斥于旅游電子商務市場。由于缺乏有效的旅游市場監管及相關旅游合作約束,一旦發生旅游糾紛,旅游者將很難維權。
(3)旅游監管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頒布實施,為旅游市場監管提供法律依據。但是在旅游市場監管過程中,存在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究其現象背后的原因,一是有的旅游監管部門對《旅游法》沒有學透。旅游業中出現問題不能夠很好的確定執法依據,致使執法過程中,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二是部分旅游監管部門主體責任意識淡薄。旅游業涉及監管部門眾多,出現問題后,部分監管部門推諉責任,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的主體責任,致使違法不究現象層出不窮。
(4)對旅游監管重視程度不夠。近幾年來,旅游業所占GDP比重越來越大,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旅游部門作為主管旅游經營、宣傳、核準、審批的政府部門,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對旅游的營銷方面,忽視了旅游監管的重要性。
二、現有旅游監管機制
(1)政府監管。也稱為政府規制或者政府管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實現某些公共政策目標,對微觀經濟主體進行的規范與制約。
(2)行業監管。是旅游市場監管最主要的機制。就是旅游企業在進入和退出旅游行業過程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主管部門在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下,通過督查、檢查、抽查、巡查等方法,對其進行監督管理,以保證旅游行業平穩運行。
(3)企業自主管理。就是旅游企業通過自身機制或者行業管理規則,自律自控,守法經營。或者通過旅游行業協會進行管理。
(4)多部門聯合執法(旅游綜合執法機制)。比如:旅游局+物價局+工商局+其他部門聯合執法檢查。目前,這種聯合執法機制,還停留在各部門職能的簡單加總,效能純粹的等于“1+1”,而不是大于“1+1”。日常聯合執法檢查也只是突擊性、臨時性執法行動,沒有形成固定機制。旅游綜合執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但對旅游市場亂象集中區、頑疾重災區,需要進一步創新和整合。
三、關于旅游監管的創新監管機制研究
面對旅游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筆者認為不僅要發揮現有監管機制的優點,更要參考、整合別的地市的新模式。比如海南三亞的“1+3”模式,山東濟南的啄木鳥志愿者隊伍。為旅游執法提供參考。
(一)“1+N”旅游監管模式
即采取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局、旅游+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方式,相應的組織機構為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如海南三亞市就是旅游警察、旅游法庭以及旅游調解委員會的首創城市,為全域旅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N”旅游監管模式是旅游業新常態下的創新體,是順應旅游新形勢而產生的監管模式。“1”就是旅游發展委員會,是各級政府專職于旅游綜合產業的辦公室、協調組。“N”就是與旅游相關聯的其他職能部門。目前,三亞、桂林、棗莊等地率先設立旅游警察。三亞、寧夏、四川、杭州后等地設立了旅游巡回法庭。杭州、蘇州等地設立了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1+N”旅游監管模式要依照法律法規,劃定執法邊界,避免濫用職權、超范圍執法等問題。
(二)建立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
隨著旅游業朝向更深層次發展,傳統的旅游監管方式已不能再滿足當前旅游市場的發展需要。創新旅游綜合監管體制不僅能夠滿足旅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更為各職能部門旅游執法劃定了職責范圍,提供法律法規依據。建立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必須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否則,其執法效力就無法實現。同時向全社會公開各部門的職能、法律依據、執法權限等事項。推進綜合監管執法改革,加快理順旅游執法機構與政府職能部門職責關系。
(三)充分發揮旅游行業協會的職能
鼓勵旅游行業協會相對脫離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發揮其行業自治的優勢,以《旅游法》為依托,建立旅游行業整體規則規范,擴大旅游協會參與旅游市場監督的廣度和深度。
(四)實行旅游企業經營信用等級升降級管理制度
對長期誠信經營、消費者滿意度評價較高以及獲得有關表彰或獎勵的旅游企業提升信用等級;對于失信的旅游企業,予以相應降級,并在網上公示,督促旅游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五)建立旅游志愿者或社會監督員監督機制
公開從社會選拔招募市民代表、旅游愛好者、法律服務者等志愿者,不定期參與旅游活動,采取隨團暗訪的形式對旅游企業進行督查,建立監督臺賬,總結旅游市場突出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的作用。
(六)建立在線旅游監管和遠程維權機制
借助智慧旅游平臺,積極推動建立旅游市場的信用監管系統,實現跨區域旅游投訴處理異地聯合行動。運用人工智能、移動通信技術等技術,對旅游進行技術化分解,建立一個能夠滿足游客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的平臺。這個平臺重要的功能就是遠程指揮調度旅游投訴和旅游市場在線監管職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