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萍
摘 要:教育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情感時,他們才會更主動、更自覺地學習,才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現有的教育研究更多的是注重研究教師如何“教”學生,而不是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所學內容帶來的情感體驗,忽視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語文課堂;積極情感;激發策略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它熔鑄著古今中外人們的智慧和情感。而其中情感更是在其中占有絕對的地位,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情感時,他們才會更主動、更自覺地學習,才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現有的教育研究更多的是注重研究教師如何“教”學生,而不是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所學內容帶來的情感體驗,忽視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著重致力于營造學生喜歡的情感氛圍,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積極情感,以求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那么,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呢?
一、和諧課堂,由情導入
教學是一項技術,更可以說是一項藝術。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不單是一位優秀的授業者,更是一位藝術家。每一節課的開始,學生首先肯定是有一定排斥心理的,他們心里大多會有這樣抗拒上課的聲音:為什么又上課了;我還沒休息夠呢;真想再玩一會等等。這時候老師如果開門見山直奔課文主題,必定是無益的,只會增長學生的消極情緒。這里我們就需要一個巧妙的導入策略,亦可謂熱身賽式策略或啟動策略,激發學生熱情,讓學生進入狀態,因被吸引而產生欲學心理,產生積極情感。例如在教授《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在上課前播放《蝸牛與黃鸝鳥》這首童謠,并和學生一起拍手吟唱。歌唱完了學生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上課伊始的消極情緒已完全被積極情感所代替。人們常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語文課堂上老師不正是感學生心者嗎,那又怎么少得了激發學生積極情感這一重要環節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境激情,使學生投入老師創造的情境中。除了上述的播放歌曲外,觀看視頻、教師配樂朗誦、抽象描述等都是帶學生進入文本意境的好方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積極情感,更好地投入學習。
教學過程不是機械化地將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的過程,而是伴隨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和授業者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情感變化的過程。而愉快、興趣、成就感、自豪感這些積極的情感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助力軍。情感,可以感染人,感化人,感動人;情感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情感,可以使師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效果。課程伊始便能讓學生進入如此佳境,正應了那句俗語:“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創造機會,成功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要知道沒有人會討厭成功,兒童更不例外。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要讓他的學生體驗到成功,體驗獲得成功后的快樂。在課堂上我們一定要將學生的成功歸因為他們的努力學習和聰明才智上,激發學生強烈的自信心、自尊感。增強對成功的期望,并因此樹立更高的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接受學習挑戰的良好態度。在課堂上我們要為學生搭建有效的教學支架,抓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給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豐富的課堂練習,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學習的成功,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課堂中我們常常要請學生對文章段落進行概括,例如教授《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們會請學生概括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對一部分優等生來說這個練習他們不用老師幫助就能脫口而出,而對于一些中等偏下的學生來說就有些難度了,這里我們可以把這個練習設計成一個填空:課文主要敘述了( )和( ),( )次比賽的經過。這個填空降低了概括的難度,學生也能很容易地得出答案,教師再給予適當及時的表揚,使大部分學生體驗到成功。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生自然會對接下來的學習更加投入,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最佳時機,最佳時間
在課堂上要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還需要教師要有能抓住“最佳時機”的智慧。語文教材是非常豐富的,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情感性內容,盡可能地引發學生的共鳴。把教材中“有情”的內容在“最佳時機”呈現到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同時,教師還要善于抓住提問的“最佳時間”,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激發興趣,引導思維,喚起情感,營造出一種民主自由、生動活潑、奮發向上的課堂教學氣氛。
四、師生互促,生生互促
情感在課堂上最大的作用是感染人、感化人。積極的情感讓教師更想教好學生,讓學生更想好好學習。課堂上教師花了足夠的心思調動學生的情感,以自己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絕大多數學生樂于學習,好于學習,讓絕大多數學生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都有主動參與教學的強烈愿望。那么,課堂上就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向師性。學生的這些積極情感必定會影響教師的上課情緒,學生熱情高漲,必定會助長教師上課的情緒,于是學生也會愈發投入教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同樣的,一些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的、率先體驗到成功的學生,他們的一些積極情感因素也會感染誘發其他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為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互動效應,使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情感自發地調整到課堂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不但能促進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更能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想盡辦法迎合學生的情感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是學生學習、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觀值并加以培養,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王志.語文課堂應融入情感,體現人文[J].新課程,2011.
[2]俞益娟.淺談激情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09.
[3]尹翠碧.新課標下激發語文學習興趣的意識與方法[J].中學語文,2007.
[4]劉芳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0.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