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史玉華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常州213002)
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專業能力現狀及發展對策
周靜,史玉華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常州213002)
目的了解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專業能力,探討養老護理員發展策略。方法采用統一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方法對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知識和技能掌握及需求情況。結果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生活護理知識及技能掌握較好,老年常見疾病護理知識、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需求較高。結論為提高養老護理員整體的專業能力,應依據現有知識結構和崗位需求進行繼續培訓,健全知識結構,強化技能,提高專業能力,以適應養老護理服務新要求。
城市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專業能力;常州市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高齡老人、失能老人、需要得到專業照料的老人數量逐年增加,促進了老年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服務中心等養老機構的發展,同時加大了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養老護理員作為養老護理服務的執行者和管理者,其專業能力水平直接影響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1]。為了培養一批與城市經濟發展、養老服務健康持續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筆者對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專業能力進行了調查,以期為養老機構護理員的管理和隊伍建設提供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整群抽取2016年8月常州市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學員220名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自制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專業能力情況問卷進行調查。根據相關文獻和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設計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知識和技能掌握及需求情況(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康復護理、應急護理、心理護理、老年常見病護理),含64個條目(知識評價36個條目,技能評價28個條目),掌握情況分3個等級(掌握=3分,部分掌握=2分,未掌握=1分),需求情況分3個等級(非常需要=3分,需要=2分,不需要=1分)。預調查Cronbach’sα系數為0.885,經專家論證并反復修改后正式投入使用。發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1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8.2%。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構成比、(x±s)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檢驗對數據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養老護理員一般情況
年齡:30歲及以下的占9.3%,31~40歲的占13.3%,41歲及以上的占77.4%;學歷:初中及以下的占62.9%,高中及以上的占37.1%;從業年限:3年以下的占59.3%,3~5年的占40.7%;持證情況:有證的占37.6%,無證的占62.4%。養老護理員整體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超過一半以上無證上崗。
2.2 養老護理員養老護理知識掌握和需求情況(見表1)

表1 養老護理員掌握和需求排在前5位的養老護理知識條目
2.3 養老護理員養老護理技能掌握和需求情況(見表2)

表2 養老護理員掌握和需求排在前5位的養老護理技能條目
2.4 養老護理員對養老護理知識、技能掌握和需求情況比較
養老護理員的技能掌握和需求均分比知識掌握和需求均分高(P<0.05),見表3。
表3 養老護理員對養老護理知識、技能掌握和需求情況比較

表3 養老護理員對養老護理知識、技能掌握和需求情況比較
項目養老護理知識養老護理技能P掌握均分1.27±0.51 2.21±0.42 0.00需求均分1.55±0.46 2.61±0.48 0.00
3.1 轉變觀念,實施全方位服務
傳統觀念認為養老護理員的工作類似保姆,不需要具備太多的專業知識。本次對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的訪談得知,養老機構平時比較重視生活護理和安全護理教育,養老護理員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清潔衛生、飲食照料、排泄照料等生活護理,對老年人在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的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忽視,這與國內許多相關研究是一致的[1-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已不再滿足于生活上的照顧,他們更注重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對養老護理員的定義是具有老人心理、老人護理等專業知識的技術工種。因此,管理部門應該重視和創造條件開展全方位養老護理服務,使我國的養老護理走上國際化的道路。養老護理員在給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基礎上重視心理護理、康復護理、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在實際工作中迅速提升各方面的專業能力,以適應養老護理服務新要求。
3.2 按需培訓,完善養老護理員知識結構
目前,我國對養老護理員采取分級認定和晉級培訓制度,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在國家標準下,常州市及各地區啟動養老護理員培訓工程,建立培訓基地,依托學校開展養老護理員集中培訓,堅持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國內現有的養老護理員培訓多以為期數日的考證培訓為主,課程體系不完善,造成養老護理員的知識不足[3]。為了滿足養老機構中老人的需求,應建立上崗培訓與繼續教育銜接的養老護理員教育培訓模式,完善各時期的課程設置。
(1)以現有知識結構為基礎繼續培訓。養老護理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有相關的養老護理知識作為支撐,才能勝任養老護理工作,才能提供優質的養老護理服務,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次調查的194名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的知識水平不高,表1顯示,位于前5位的養老護理知識條目,養老護理員的平均掌握率低于60%,對急救技術知識、糖尿病護理知識、慢性支氣管炎護理知識、觀察病情知識和高血壓護理知識的需求比較高。同時發現,養老護理員的技能掌握和需求均分比知識掌握和需求均分高(P<0.05),進一步說明養老護理員的知識水平不高。老年人病情復雜、多變,急救和常見病的護理知識都是養老護理員必須具備的。另外,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社會待遇低,沒有太多時間學習,缺乏學習積極性,平時以操作性的工作內容居多或重視技能等[4]。因此,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依據養老護理員從業年限、學歷和持證等級、知識掌握和需求情況等進行分批分層次培訓,需要什么補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在原有初級培訓的基礎上進行繼續教育,以培養合格的養老護理員。
(2)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培訓。國外養老護理服務呈現多元化,日本養老機構護理員的主要任務是生活護理、專業疾病護理、康復護理等[5]。陳英杰等[6]研究表明,養老機構護理員主要的崗位職責是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為老年人安排活動、幫助老年人進行功能鍛煉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對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從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等方面給出了具體標準。本次調查的常州市城市養老機構護理員,主要提供一些生活護理服務,對養老護理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足,還不能滿足老年人在生活上、精神上、醫療上的多層次、全方位的要求。因此,養老護理員培訓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養老機構護理員應具備的知識為基礎,科學合理地制訂培訓計劃,培養符合老年護理新要求的養老護理員。
3.3 強化技能,提升專業能力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養老護理員對幫助老人服藥、床上移動翻身、開塞露的使用、體溫測量、溫水擦浴物理降溫這些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技術掌握較好,這與其日常工作主要是生活護理有關;養老護理員對心肺復蘇、給氧、骨折固定、噎食和誤吸的救護及腦出血的救護等護理技能需求較高,這與養老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高齡老人及突發病情較多有關。針對這些現狀,養老護理管理部門和培訓機構在現有集中培訓的基礎上,可多途徑、多形式提高養老護理員的技能。
(1)校企合作。聯合學校及養老機構,充分利用雙方的人力、物力資源,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專業技能再培訓,實現“教、學、練、用”一體化,促進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解決養老護理員工作繁重與學習的矛盾,實現養老護理員技能水平和養老機構服務水平的共同提高。
(2)技能比賽。以省、市級養老護理員技能比賽為契機,促進養老護理員崗位練兵,激發員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
(3)制作微課視頻并進行系統應急救護技術訓練。針對學歷層次低、年齡偏大、培訓時間短的養老護理員群體,制作操作微課視頻,用于課堂教學、課后復習、技能考核和比賽前系統應急救護技術訓練。短小的微課視頻可重復學習,幫助學員鞏固操作技術、掌握操作細節,滿足學員的個性化學習。
(4)醫院資深護士督導。隨著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化發展,醫養結合性質的養老機構逐漸增多,管理部門可選拔有專業背景的資深護士定期進行養老護理員的技能督導,使其在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時更加科學、規范。
有研究指出,我國養老護理員培訓的重點主要是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高層次的養老護理員緊缺,不能滿足當前老人多元化的需求[1]。為了提高養老護理員整體的專業能力,應依據現有知識結構和崗位需求進行繼續培訓,健全知識結構,強化技能,提高專業能力,以適應養老護理服務新要求。
[1]陶巍巍,張新宇,衣運玲,等.家庭養老服務中心對養老護理員老年護理知識的認知與需求[J].中華護理教育,2010(10):472.
[2]彭湘紅.城市機構養老服務供求研究——以長沙市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3]李紹明,黃嘉明.養老護理員的素質現狀及培養對策研究[J].探求,2013(4):93-97.
[4]袁群,易霞,張銀華,等.養老護理員工作壓力研究現狀與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1):112-113.
[5]崔艷,陳宏晨,高麗.中外養老護理發展中的“四化”問題研究[J].護理研究,2014(1):137-138.
[6]陳英杰,陳凌玉,陳伶俐,等.浙江省養老機構對養老護理員知識及核心能力需求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5(5):96-98.
R195
B
1671-1246(2017)18-0085-03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課題“高職護生職業風險意識調查及干預對策分析”(J201314)